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明朝抗击日本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A.郑和 B.岳飞 C.戚继光 D.郑成功
2.明朝中后期倭寇流窜于东南“沿江郡县不下数百处”,且“杀伤人民百余万”;为平息倭患,明朝“军民之死,军需之费”不计其数。这表明当时( )
A.政府惧怕倭寇 B.倭寇活动猖獗
C.民众消极抗倭 D.海防日渐巩固
3.《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下列能支撑此说法的是( )
A.郑和船队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斗争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4.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①传播伊斯兰教 ②宣扬国威 ③经济贸易 ④西洋“取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主要是因为( )
A.开通丝之路 B.七下西洋 C.六次东渡日本 D.西游天竺取经
6.“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凯歌所描述的军队是( )
A.南宋“岳家军” B.明朝“戚家军” C.明末大顺军 D.满清八旗军
7.“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船可容千余……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下列概括不是其特点的是( )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8.随郑和出行的马欢、费信等人著有《瀛涯胜览》《星楼胜览》等书,记载了沿途各国自然和人文状况。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 B.次数多且船队规模浩大
C.提高明朝的地位和威望 D.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9.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增进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往来
C.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了世界各国的隔绝状态
10.戚继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戚继光驻军大西洋沿岸地区 B.戚继光组织了戚家军
C.戚继光纪律严明,受到人民的欢迎 D.戚继光坚持抗击倭寇,反抗外来侵略
11.下列有关戚继光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为平定东南沿海倭寇作出重大贡献 B.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C.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 D.其抗倭斗争有利于明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二、判断题
1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郑成功的抗倭决心。( )
13.“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可以佐证材料观点的是郑和下西洋。( )
三、综合题
14. 阅读“郑和下西洋情况”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
(2)郑和是在哪位皇帝的主持下远航的?
(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哪?
15.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曾有过灿烂辉煌的阶段,也经历过风霜和雨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外交流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
(1)材料一中图片的人物是中外交流重要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请你从中选择一幅图片,简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中国的茶叶、瓷器、造纸、纺织等物产与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重要的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摘编自《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郑和能够实现远航的条件有哪些?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
16.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偻奴,而其实处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字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明)胡宗宪
材料二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盗。”
——谢杰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语
材料三 “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就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课本与材料一,你认为“倭寇”主要由哪些人构成?材料一中认为海寇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什么人?
(2)材料二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
(3)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是谁?
(4)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材料三,你认为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
(5)当前我国加强海防的措施主要是什么?
答案
1.C 2.B 3.A 4.D 5.B
6.B 7.A 8.A 9.B 10.D 11.C
12.错误 13.正确
14.(1)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时间长、次数多、海船大、规模大。
(2)明成祖。
(3)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5.(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戚继光抗倭: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2)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③明朝政府的支持;④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历史意义: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6.(1)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倭寇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中国沿海的奸商和生活困难的百姓。
(2)原因: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3)戚继光。
(4)根除倭患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戚继光等人的武力清剿,荡平了倭寇的势力,使倭寇难以继续作恶;二是明朝后期实行较为开放灵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沿海的商人和百姓能够从正常的贸易中获取利益,无须再冒险抢劫。
(5)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一切必要的防卫和管理措施,保卫领海安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