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写作: 他__________了 课件(2课时 86+4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写作: 他__________了 课件(2课时 86+4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6 22:13:27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第1课时他______了1文题点睛 生活中,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请以“他__________了”(如“他感动了”“他生气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如: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
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
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周围的人有什么反应?1.习作内容 本次习作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他____
____了”,主人公是“他”,“他”怎么了?可以根据自己所写的事件和所凸显的主旨来补充,如“笑了、感动了、生气了……”重点要把他当时的样子写具体,从而表现出他当时的内心活动。2.习作素养 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将人物样子的刻画融入事件发展中,尤其是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又反映了事件的发展过程。3.易错点 一部分学生会专注于表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忽略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导致人物的内心活动凸显不够;还有的学生会出现审题偏差,没有抓住“他”来展开描写,而是一味地写“我”。2习作思路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每时每刻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而我们会通过这些事情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这次习作我们不仅要把事情写清楚,把“他”塑造出来,还可以通过这件事、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去揣摩他内心的活动,从而凸显主旨。 选材的真实性是这篇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选定了要描写的主人公,还需要思考“他”身上发生的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事,要把事情写出新意,事件中的“他”要么与众不同,要么与平时不同。注意想清楚“他”在这件事情中的表现,写出人物的内心变化,这些细节刻画要重点写,也可以恰当运用周围环境来烘托。3谋篇布局 这次快乐的习作之旅是希望我们写一件事中的一个人,突出这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写,这样有利于表现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也可以先写事情的结果,引人遐想,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在材料的安排上,应该将事情的经过详细描述,结局如果能出人意料则会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 文章的开头也比较关键,因为这次是半命题习作,那么好的开头就更能吸引人了。对话式开篇可以先声夺人、场景再现式开篇可以引人入胜、反弹琵琶式开篇能设置悬念……当然,开篇与结尾做到相互呼应更能形成回环的效果,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板书:环境描写的手法开篇。他笑了示例:晌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板书:示例:帮妈妈拿快递。小区门口,小型的快递电瓶车旁,快递员正俯身在车厢里不停地翻找着。板书:示例:我匆匆取走快递,快递员归还我丢失的手表。终于拿到快递,我匆匆回到凉快的家里。一会儿,敲门声响起。原来是快递员……板书:我十分感谢快递员,快递员微笑着走了。示例:“我太感谢您了!”我说。“没事。我还要去给别人送快递呢,小朋友再见!”说完,他微笑着转身大步迈入了烈日灼烧着的屋外。板书:示例: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题。快递员的微笑像一阵清凉的风拂过我焦躁的心田。收尾(5段)4锦囊妙招 写事离不开写人,同理,写人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事情中表现。但是要明确的是,这次的习作是借事写人,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把事情叙述清楚是前提,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其心理活动才是写作重点。 如教材第11课《军神》一文,写的是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手术治疗受伤的眼睛的事。当沃克医生看到病人伤势严重,还那么从容镇定,他愣住了;当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时,他再一次愣住了……文章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的变化,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①巧用“语言+”模式。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可以“动作+语言”“神态+语言”“动作+神态+语言”,这样的表达可以使人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 ②灵活运用有“说”的意思的词。如“喊”“叫”“吼”“答”“辩解”“呼唤”“道”……
③人物语言要符合其身份特征和当时的场合,说出来的话要精练准确,不可太啰唆。 ①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选自《军神》 这句话中,在沃克医生的语言描写前加入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语气,反映了他当时对刘伯承冷淡的态度,表现了他公事公办的心理活动。 ②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选自《丰碑》 这句话中的人物语言是一道命令,因为看到士兵在风雪中的速度慢了下来,十分焦急和担心,所以下达了这样的命令,这是作为领导者的语言和语气,符合其身份和当时的环境特征。 都说神态描写要注意细微变化,那么什么是细微的神态变化呢?说简单点就是抓住细微的不同之处来描写。例如同样是笑,“微笑”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斜着眼笑”表示心里在想着鬼主意,“哈哈大笑”表现出爽朗豁达的性格…… 不同场合下同一个人的神态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个神态的不同就是因为心情的不同,抓住这个“不同”来描写,就能反映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①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②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选自《丰碑》 ①句中对军长看到这个冻死的战士脸色严峻、嘴角抽动的神态的刻画,表现了他心中的情绪正在发生变化。
②句中“红着眼睛”的描写则表现出他的情绪十分激动,他生气了。这里就抓住了他神态的细微变化来表现军长的心理变化。 所谓“分解”就是指把我们看到的动作先在脑子里像构图一样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动作,然后加以想象,加以润色,再重新组合起来。例如“喝水”这个动作,我们看到的就是“拿起水杯”“仰起脖子”“喝水”。当我们进行分解时就会发现,拿起水杯前需要伸出手、张开手、握起杯子;在喝水前,需要拧开瓶盖;喝水时需要仰起脖子、张开嘴、咽下去。所以动作细节分解后,加以修饰词的润色,会成为这样的一句话:我伸出手来,张开手掌紧紧握住水杯,右手用力拧开瓶盖,然后仰起脖子张开嘴巴喝下了一大口水。这个细腻的动作描写就将人物喝水时的急迫心情表现了出来。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是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站”“望”是看到的动作,“强忍”是根据主席的动作描写分解延伸出来的隐形动作,“不由自主”“无限”的修饰、润色,表现了主席内心的痛苦。神态描写的词语5语言积累神采奕奕 毛骨悚然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将信将疑 含情脉脉 笑容满面 怅然若失
面面相觑 没精打采 炯炯有神 眉飞色舞
笑逐颜开 大惊失色 心平气和 愁眉苦脸动作描写的词语健步如飞 扭头就跑 捶胸顿足 挖空心思
大步流星 连蹦带跳 大摇大摆 蹑手蹑脚
上蹿下跳 辗转反侧 张牙舞爪 挤眉弄眼
昂首挺胸 手忙脚乱 指手画脚 七手八脚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精彩句子 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得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餐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她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右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像小燕子一样飞过横杆。
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弓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精彩开篇(先声夺人法) “哇……”一声惊天动地的号哭划破傍晚的宁静,吓得正聚精会神看电视的妈妈刷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 一声号哭瞬间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精彩结尾(意犹未尽法) 望着妈妈沉默地转身离去时孤独的背影,他有些不知所措,是不是刚才自己说错了什么?是什么呢? 这个结局并没有把话挑破,而是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去琢磨、去回味,反而能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课件86张PPT。第2课时他______了他落泪了作者/刘荔茘 指导教师/张俏6例文引路 第②~⑤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妈妈坚决反对“他”养小狗。他刚冲出门,刺骨的寒风就袭面而来,他将外套拉链拉开,把小狗塞进怀里,裹紧了衣服,小声嘀咕着:“不给我养,我就自己来!” 第⑥段写“他”带着小狗离家出走了。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急忙将衣服拉开,那个之前还在活蹦乱跳的小狗,现在却在他的怀里一动不动。他轻轻地摸了摸小狗,小狗小小的身子此刻是那样冰凉……瞬间,绝望没顶而来,他慢慢地,疲惫地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第⑧段写“他”带着小狗离家出走,在饥饿和寒冷的折磨下陷入了绝境。小狗的离去更是让“他”悲恸欲绝。你想养狗,妈妈一定给你养。但是你再也不能离家出走了啊。” 第⑨段写“他”重新回到温暖的家里,看到妈妈的关爱,内心触动。 第?段呼应开头,明确中心。 这是一篇以第三人称视角写的文章,讲述了主人公离家出走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小作者紧紧抓住“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了“他”内心气愤—难受—绝望—后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不着痕迹地刻画了一个固执而又善良的“他”的形象。他后悔了作者/周子婷 指导教师/张俏 第①段,开篇交代事情起因——弟弟提出要养麻雀。弟弟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说:“没事儿,它还不饿,等它饿了就会吃的。” 第③段,写弟弟为养麻雀积极抓虫子。麻雀缓缓抬起头,暗淡的眼睛望向弟弟,看到是他,猛地伸长脖子,狠狠地啄了一下弟弟的手指,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啊,痛……”弟弟扔掉饭碗尖叫一声,左手紧紧握住右手,指缝里有一丝殷红。 第⑥段,写麻雀不吃不喝,弟弟终于慌了。 第⑧段,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写出弟弟因麻雀死掉难过的心情。 第⑨段,以问句结尾,发人深思。渐渐地,他的眼圈红了,两行泪水顺着腮边流了下来…… 一个简单的故事——养鸟,却为我们精彩地呈现了弟弟乐在其中却最终惨淡收场的经过。弟弟的三次喂食,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心虚紧张。情节安排紧凑合理,细节刻画生动形象,人物描写细致具体,一直到最后的落泪都是含而不发地表达,意蕴深长。他发怒了作者/吴铭泽 指导教师/涂容波 第①段,一声怒吼迅速点题,把我们的心抓住了:谁在怒吼?为什么怒吼?说声:“没事,以后别这么急!”——这个全班公认的脾气最好的人,今天是怎么了? 第②段插叙平时小彦的和气,是为了与此时的他作对比,表现出事态的严重性。可是此时,就连笔上刻有“妈妈爱你”字样的笔头也已被摔得变形了! 第⑤段再次插叙,交代了小彦之所以这样愤怒的原因。“滚!”小彦铁青着脸瞥了一眼缩在班长身后的“皮猴”,终于吐出了一个字来,那声音仿佛要把教室的窗户给震碎,久久回荡在大家的耳边。 第⑦⑧段通过小彦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小彦内心的愤怒和难受。 小作者选取的是教室里发生的一件事:小彦心爱的钢笔被“皮猴”摔坏了,他十分愤怒。作者重点抓住事情的经过来描述,巧妙地运用了插叙的方法交代了钢笔的由来,小彦愤怒的心情在细致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笑了作者/魏金麟 指导教师/魏东小表弟和表妹都说不会,而大表弟却是个争强好胜的倔强性格,他瘪瘪嘴,咬咬牙说:“谁说我不会了,只是我不愿意展示罢了。”小表弟连忙拍手说:“小表哥也会翻跟斗了,也表演下给我们看看吧。”大表弟瞪了小表弟一眼,有点心虚了,但还是假装镇定地说:“翻就翻!”大表弟虽然也在学跆拳道,但还只是刚开始,我断定他绝对翻不了跟斗,站在一旁等着看他的好戏。 第②段设置悬念:大表弟为什么会“瘪瘪嘴”“咬咬牙”才说话呢?这里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③段中的大表弟伸胳膊、压腿、清嗓子、摆阵势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呢?这里的动作描写也是伏笔。学着我的样子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手撑着地板,一头扎下去,可他太重了,双手承受不住身体的重量,还没立起来就一下子连头带脚“咚”的一声砸在地上摔了个“倒栽葱”。那一瞬间,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顿了一会儿,我们才反应过来,都指着他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看着我们幸灾乐祸的样子,大表弟气得直咬牙,两只手摸着摔疼的脑袋,鼻翼翕动起来。我暗叫“不好!”果然,他索性往地上一躺,仰面朝天,闭着眼睛,脸涨得通红,张大嘴巴,“啊”地大叫一声,号啕大哭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大颗地顺着脸颊砸在地上,那声音惊天动地,吓得我们一下止住了笑声。 第③段中写表弟号啕大哭的样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小得都吞到肚子里了,还时不时被小小的哽咽声打断。我听他这么说,不禁冲他做了个鬼脸,他见我这个样子,又不好意思地红着脸笑了,只是腮边的泪珠儿还没干呢。这又哭又笑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啊。 第⑤段写大表弟终于笑了,一个善良可爱的表弟形象跃然纸上。 这篇习作,作者向我们讲述了“翻跟斗”这件事儿。事件中的大表弟争强好胜却又善良可爱。他逞强时的语言描写、翻跟斗倒立时的动作描写、摔倒时的号啕大哭、认错时的语言和神态都是那样的生动形象、吸引人。文章结尾大表弟的挂着泪珠的笑又是多么地惹人爱呀!他生气了7升格提优他伤心了 从全文的内容来看,应该是“我”因为误解而伤害了“他”,所以题目改为“他伤心了”更接近中心。 文章应该紧紧抓住“他”来进行描写,所以第②段开头部分应着重描写“他”邀请“我”这个细节来体现“他”主动和解的勇气。 我来到他家,尴尬地和他打了个招呼。我们一言不发地开始拼模型。 我一惊:怎么回事,不会是模型给摔了吧?我急匆匆地跑出来,看到的是散落一地的零件,他低着头,似乎准备弯腰去捡。 “我”的细节刻画应点到而止,画线部分可以删除或者转变成以描写“他”为主的表达方式。你当生日礼物的……”他压抑着的声音听起来是那样沉重。 第⑧至第⑩段是事件的高潮部分,触动“我”和表现“他”伤心的转折点都在这里,所以需要对“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做仔细的刻画。回到以前作者/何牧宸 指导老师/李晶纯8惟楚有才“我”急性肺炎、来医院打针妈妈带来两包书,给“我”讲故事“我”用小巧的耳朵听妈妈讲故事3岁后,“我”关在房间里独自写作业学会成长寻找童心作者/李诗怡难道我连玩一下都不可以吗?连休息一下,看看电脑娱乐一下,听听音乐放松一下都不可以吗?可是,父母只给了我一个简单而又坚定的答案——“不行!”自从进入五年级,我就像上紧弦的发条,每分每秒不停地旋转,任何学习外的东西都与我绝缘。当我想用手机上网查查资料时,他们连忙阻止,还专门给我买了关于这个资料的书,我知道他们是在关心我,怕我查资料时趁机玩手机而影响我的学习,影响了我在班级的排名。可是这要求未免也太苛刻了,没有自己的课余时间,唯一的自由活动就是饭后散步十分钟。而只要休息就是整理自己的书、资料……如山般的作业补习班、作业、培优课提出找回童心像上紧弦的发条溜下楼和小孩子们玩其他孩子尽兴玩耍压抑童心爸爸妈妈不以为然父母阻止一切休闲活动拽回家批评失去童心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