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力在哪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旨在通过收集事例、实验探究,知道力无处不在,且有一定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新事物的科学情感。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
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垫、象棋子、香蕉, 弹簧秤。
2、学生准备:乒乓球、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介绍名人,引入“力”
1、出示丁俊晖打台球图片。
2、介绍用力高手丁俊晖,引出“力”。
(丁俊晖是宜兴人的骄傲,是台球神童。学生对他很崇拜,教师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指出丁俊晖打台球的绝招就是对力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对“力“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活动探究,感悟“力”
(一)感悟力有大小方向
1、学生玩模拟台球游戏:弹棋子进圈。
2、让获胜学生介绍经验,教师相机板书:力有大小。力有方向。
(二)感悟力无处不在
1、谈话:刚才打棋子用了力,在哪里还有力呢?
2、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力。
3、出示图片2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力。
4、谈话:生活中的力找得完吗?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吗?板书:力无处不在。
(三)感悟力影响物体的运动
出示乒乓球。问:你喜欢乒乓球运动吗?
谈话: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特别的乒乓球游戏。
出示活动2要求,学生玩乒乓球游戏。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力影响物体运动。
(四)感悟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1、谈话:力除了影响物体的运动,还会改变物体什么呢?
2、出示活动3要求,学生玩橡皮泥。
3、学生汇报,集体总结: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只有在学生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认识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玩弹棋子游戏、滚乒乓球游戏,玩橡皮泥游戏,找生活中的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感悟力,在实践活动中抽象力,使学生对“力”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规范操作测量力
对照板书总结,引出:怎样测量力的大小。
介绍力的单位:牛顿。(N)
介绍测力器——弹簧秤。出示弹簧秤示意图和使用要求。
教师示范弹簧秤的使用。
出示活动4要求,学生使用弹簧秤测力。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对同一物体施加的力会不同。
(让学生学会规范的科学实验操作,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用图片直观展示弹簧秤各部分名称,出示弹簧秤操作要求,教师示范,学生操作,集体交流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促使了学生规范的操作习惯的养成。)
四、回顾反思,拓展“力”
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
2、关于力你还想知道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对本课的理性思考,前者引导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历程进行了有目的的反思,使认知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后者给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又一扇窗,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板书设计:
有大小
力在哪里 有方向
(无处不在) 影响物体运动
改变物体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