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伞》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降落伞》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五课。《降落伞》是本单元的重点一课。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操作、研究降落伞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设计制作、验证、总结提升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了合理的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在科学课和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有关力和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增进参与意识和交流意识。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研究降落伞下降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动手制作简易降落伞;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引导自主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动手能力较差,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做过降落伞,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和重物的质量有关。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制作一个性能良好的降落伞
五、教学准备:
制作降落伞所用的材料:细线、夹子、餐桌用塑料薄膜(用于制作伞面)、剪刀、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由尼泊尔的地震新闻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最近哪个国家刚刚发生的一起8.1级的地震?
生:尼泊尔
师:地震之后的灾区都极度缺乏物资,道路也受阻了,通信中断,我们外界是如何给他们提供救济物资呢?
生:利用直升飞机空投
师:是直接投下去吗?
生:利用降落伞
师点击PPT:是的,请同学们看图片
师:为什么会想到利用降落伞呢?你们能说说降落伞有什么作用吗?
生:降落伞的伞面受到了空气阻力,可以减慢物体的下降速度。
生:起到了缓冲作用。。。。。。
师:你们同意吗?有没有道理啊?
出示降落伞图片,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也就是说,我们的重物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受到向下的重力,降落伞的上面的伞面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也就是说降落伞受到了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
(是的,也就是降落伞受到了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出示课题: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下降落伞。出示课题和板书
【设计意图】联系新闻实事:尼泊尔发生了大地震,由此导入课题,让学生在轻松的谈话情境中理解降落伞的作用,顺利揭示课题。通过本活动,同学们将认识到降落伞降落过程中因收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下的重力,但由于其穿越了空气,又产生了摩擦力即空气阻力,这个力是与降落伞下降方向相反的。借助箭头表示降落伞受到的各种力,使学生认识到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了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二)动手制作并测试降落伞
1.探知学生平时对制作降落伞的方法
师:那你们想不想今天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降落伞呢?平时做过吗?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嗯,这些材料你们这节课都来不及准备了,没关系,今天纪老师是有备而来的。
师:纪老师给你们提供了这些材料,你会做吗?
提问一个学生汇报。
2.教师总结并介绍具体的制作降落伞操作步骤:
第一步:准备好塑料台布,燕尾夹、棉线;
第二步:剪好六段线分别穿过小孔绑好;
第三步:捏住伞面的中央,将六段线捋直;
第四步:捏住伞面的中央,自由下落,用一个金属夹子夹在线的末端。
师强调:嗯,制作降落伞很简单,但是也要讲究细节。为了很好的固定伞绳,我事先用剪刀在伞面上帮同学们剪了六个孔。(同学们也可以用打孔机来打孔)
点击PPT出示制作方法。再切换展台说下细节(穿线、夹燕尾夹)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个降落伞的材料。两个同学做一个,每个同学都要动手穿孔绑线,动手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就绑多一点。每个降落伞只需用一个夹子当重物就可以了。操作过程要小心,因为降落伞的材质很轻薄,比较容易破。实验材料在你们抽屉,开始动手吧。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制作时间只有5分钟。
3.学生动手制作降落伞。
教师将变量悄悄隐藏在材料中,让孩子在制作时间同时制作两个,分好两个变量。
学生制作降落伞,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做完的同学可以测试一下你们制作的降落伞。比一比降落伞下降的快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是制作一个性能良好的降落伞,在材料的选择上,我选用了轻质的餐桌塑料薄膜,轻质的塑料薄膜做成的降落伞降落效果好,在改变变量的情况下降落伞的降落速度变化明显,学生容易观察和发现;为了让学生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制作出降落伞并能用于科学探究,教师适当的“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适当改动教材中降落伞的制作方法,提前先将伞面打孔,便于学生在课堂中穿孔绑线,节约了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探究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三)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快慢的因素
1.讨论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快慢的因素
师:时间到。同学们,你们做出来的降落伞下降速度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那你们觉得这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跟伞面大小、重物的轻重、伞绳的长短有关、、、、、、
生:我发现我们做出来的两个降落伞伞面大小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下降速度就不一样
生:我发现我们组的两个降落伞,夹着大夹子的下降得快,夹着小夹子的下降得慢。
【设计意图】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给孩子准备有结构性的材料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重要策略之一,上一个降落伞的制作环节,教师“故意安排”学生制作包含两个变量的降落伞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自主发现,从实际的降落伞测试中初步发现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因素。为后面的更为精细的实验设计方案做铺垫。
嗯,这么多影响因素能不能做实验来研究呢?怎么研究?
生:(学生初步讲出探究方法)
师:(拿出伞面、重物等都不同的两个降落伞)比如说这两个降落伞能用来比较下降的快慢吗?
生:不能,如果把下面的重物挂一样就可以了。
师:哇,你们真细心,也就是,你们这时只要研究什么影响因素呢?
生:伞面的大小。其它条件就要保持一样,这样才公平。
2.强调对比实验的设计注意事项
出示实验记录单:
那这样的实验记录单,你们看得懂吗?
问题: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悬挂物的重量②伞面的大小③材质……)
假设:和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___,那么下降速度越快。
需要改变的是: (填序号)
保持不变的是: (填序号)
实验设计与记录:
比较降落伞下降的快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果
结论:
师:比如我想研究是悬挂物的重量会影响下降的快慢呢?什么因素要改变?
生:悬挂物的重量。
师:这就是是需要改变的因素
其他因素呢?
生:保持不变。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实验呢?
生:对比实验
师:也就是我们的假设是:和_悬挂物 的重量_有关,____悬挂物越重(轻)___________,那么下降速度越快。
在课堂中,比较好操作的是:改变悬挂物的轻重、改变伞面的大小
师:请小组观察并讨论老师所给的材料,你们可以研究什么因素,填写记录单。在设计之前看看你们的材料,设计哪种变量会比较合适。
3.小组完成实验设计和准备好两个有对比因素的降落伞(10分钟)
4.教师展示:悬挂物轻重组(强调:只能改变重物的大小)
伞面的大小组(强调:只能改变伞面的大小)
5.学生实验测试。
6.测试:(测试之前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提醒注意事项:
仅改变其中一个比较因素,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双手将降落伞举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以悬挂物为标准),同时放手测试。
以下落到地面为准,测量三次,如实填写实验结果。
从椅子站到桌面时要注意安全,两个同学扶好桌子做好保护工作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悬挂物轻重组):我们小组发现,降落伞下降快慢跟悬挂物轻重有关,悬挂物越重,下降得越快,悬挂物越轻下降得越慢。
生:(伞面的大小组):我们小组发现,降落伞下降快慢跟伞面的大小有关,伞面越大,下降得越慢,伞面越小,下降得越快。
【设计意图】对比实验的设计是科学探究中比较重要也相对比较难的一部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让他们自己设计,但还是要“扶一扶”,如果全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找实验材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我认为小组之间的观察、交流、讨论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在开始阶段,孩子已经初步发现自己小组所制作的降落伞是不同的,那么怎么抓住这个“变量”,保证其他变量要保持一致就要求学生在设计和实际的准备材料中体现,如果孩子这时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正确“对比实验”的科学概念,那么他在准备过程中就会形成思维冲突,而这种思维冲突在小组间的观察、交流、讨论中能有效的得到解决。当学生在展示准备探究的降落伞时,全部同学再给以检验、纠正,那么给以这个小组,甚至是全部同学的认识会更为深刻。而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四)拓展延伸
思考题:还可以利用什么材质设计降落伞,哪种材质更好?
(五)板书设计:
5 降落伞
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伞面的大小 伞面的材质
伞绳的长短 悬挂物的轻重 ……
七、教学反思
《降落伞》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简易降落伞,并能对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
第二部分,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于是孩子们主动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降落伞降落速度快?”“降落伞降落速度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并作出几种预测:“降落伞降落速度可能与降落伞材料有关系”、“降落伞降落速度可能与降落伞伞绳有关系”、“降落伞降落速度可能与降落伞伞面面积有关系”……教师把他们的想法一一列出,然后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对各组方案进行修正,着重关注各组是否正确控制实验的变量与不变量。提示学生获得降落伞的下降速度的数据不能仅凭一次实验,要通过多次实验获得多个数据后再求得平均下降速度,体现科学研究获得有效数据的严谨性。通过教学我做了以下反思:
准备有结构性材料,适时启发学生思维
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给孩子准备有结构性的材料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重要策略之一,在降落伞的制作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教材进行了两个地方的改动,一是注重材料的选择,我选用了轻质的餐桌塑料薄膜,轻质的塑料薄膜做成的降落伞降落效果好,在改变变量的情况下降落伞的降落速度变化明显,学生容易观察和发现;
二是改造降落伞的制作方法,课本展示的是四边形降落伞,需要学生在四个角绑线,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控制四个角绑得一样,如果没有绑紧在测试过程中容易脱落,影响测试效果。三是巧妙设计,“故意安排”学生制作包含两个变量的降落伞,即比较好操作的:改变悬挂物的轻重、改变伞面的大小,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自主发现,从实际的降落伞测试中初步发现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因素。为后面的更为精细的实验设计方案做铺垫。
二、注重小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对比实验的设计是科学探究中比较重要也相对比较难的一部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让他们自己设计,但还是要“扶一扶”,如果全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找实验材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我认为小组之间的观察、交流、讨论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在开始阶段,孩子已经初步发现自己小组所制作的降落伞是不同的,那么怎么抓住这个“变量”,保证其他变量要保持一致就要求学生在设计和实际的准备材料中体现,如果孩子这时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正确“对比实验”的科学概念,那么他在准备过程中就会形成思维冲突,而这种思维冲突在小组间的观察、交流、讨论中能有效的得到解决。当学生在展示准备探究的降落伞时,全部同学再给以检验、纠正,那么给以这个小组,甚至是全部同学的认识会更为深刻。而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三 、利用实验记录单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
如果在教师指导完如何设计实验后只发给学生一张空空的白纸,我相信很多学生还是设计不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可实施的方案出来。本课书本后面的实验记录单和前面小车的运动、摆等几个典型的对比实验的实验设计单是一样的,如果教师不假思索的采用书本的记录单,那么这个探究实验就会变得更为复杂,学生就要再利用秒表测试降落伞在同一高度的下降时间,这样的探究方式无疑又拔高了探究难度,所以我在实验设计单上用心的留几个空位让学生补充,在实际的测试中也真正采用“对比实验”,让两个只有一个不同变量的降落伞在同一高度同时落地,这时学生只要观察谁快谁慢就可以发现结论了。巧妙的让学生对“对比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因素和需要改变的因素加深理解,完善学生的思维。
四、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修缮学生缺落的认知
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当代教育评价把被评价者看作参与评价的主体,不仅可以使他们积极配合,参与其中,而且还能促进他们通过参与交流,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他人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自我。
制订计划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有些要点是学生在初订计划时,难以考虑到的,通过这个环节的交流研讨活动,很好地填补了思维的"空白",也为进一步修正计划作了必要的铺垫。在学生真正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又花了时间让一个小组的方案拿到站台展示,比如探究伞面大小这个变量的,先让学生进行实验记录的设计,根据实验设计准备实验材料,但是很多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思维还是不清晰的,所以教师花时间让学生补充完善,再完成实验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再次检验自己探究的实验材料是否控制好变量,真正把实验设计做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