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上下学期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上下学期通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07-03-21 15: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一:按照“思维递进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说教材
初中美术通过在七年级的《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和《包装
的色彩搭配》中对于色彩的观察、发现、分析之后,安排了
八年级的《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是颇具匠心的。由观察
发现我们身边的作品的色彩搭配到比较抽象的现代绘画的色
彩搭配,从具象到抽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拓展
学生的抽象和幻想能力,它体现了思维的递进理念。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同时它和其他学科,如音乐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学生可以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将学到的色彩搭配规律与他对音乐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创作一副抽象绘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感受如何用色彩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绪、心境,并把它们宣泄到自己的画纸上,使学生能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不受客观限制将观察视点扩展,进行超现实的表现 。
《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是“色彩搭配”系列知识一,旨在通过欣赏、分析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了解色彩在绘画中对于思想、情感的表述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欣赏现代绘画作品,有助于读懂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二:根据“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要求说目标
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以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其原则是借助客观形象,强调主观感受。《美术课程新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造型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强调写实性的写生教学,它在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艺术直觉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了学生的艺术冲动,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素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系统的美术知识的学习,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各种美术活动中来,并且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初步学会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了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他们了解了用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整个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目标:
A:通过对现代绘画与传统绘画进行比较,感受现代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所呈现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分析色彩是按照怎样的搭配规律组织画面的,画家是怎样用色彩来表达情感、表现物象的。将作品中的色彩与创作背景、画家生平、作品内容等联系起来,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B:将现代绘画中的色彩搭配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把对色彩搭配知识的学习运用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中,尝试大胆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感受,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A:感受现代绘画中各流派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世界。把人类的情感与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色彩的感染力紧密地连接起来。
B:在欣赏现代绘画作品的同时,学习其色彩的调配规律,并与音乐欣赏相联系,完成一件抽象作品。
A:认识绘画发展中客观描绘与主观表现之间的区别,从而了解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之间的共通与对比。
B:分析画家是怎样通过色彩来表达丰富和复杂的内心。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与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根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 相结合”“探究性学习”的原则说教法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音乐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
——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侠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导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根据“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说过程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第一步,由一个笑话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笑话,营造轻松的氛围,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感受色彩的特性及它能表达人的情感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复习知识,明确目的。
通过复习色彩的一些性质,指导学生欣赏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章可循。
第三步,学以致用,欣赏作品,了解现代色彩搭配的规律。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从人的心理发展中的认识过程来看,创作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没有感知生活的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创作便成了“无源之水”。
学生的生活、活动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们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我们成人眼中的世界。比如在分析作品《舞》的部分,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副作品如何如何的好,只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发现关于色彩的特性及它所代表的意义,(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绿的草地,人物的朱砂色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里我重在教给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只有通过观察——分析——认知,才能有根据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的形象,才能可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更新、更美、更奇的图画。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步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强,终于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这就是著名的“试误说”。尽管这种理论有它的局限性,但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与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进行尝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经说:“我很喜欢荷花,但我不敢画荷花,要画,就得给我二十刀宣纸,把二十刀宣纸画完了,才可以说我会画荷花了。”这些是经验有得之言,是很精辟的。学生的尝试摸索,限于对情境领悟能力不强,难免会有一些盲目,然而在现实中却无法避免,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适当提供宽松的气氛,给学生恰当的“尝试”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的深入研究。
例如:在学生感知运用色彩规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时,我就先设计了几段不同性质的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音乐,然后把感受用各种抽象的符号表示出来,可以是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等各种图形,也可以是点、线等各种构成因素,先让学生尝试音乐与绘画的联系,让他们自己体验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契合,惊奇地一次又一次用手中的画笔表现音乐的感受,体验音乐与绘画所带来的特殊的艺术效果,创造着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
(3)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由于学生单纯、幼稚、天真无邪,他们拿起笔来毫无顾忌,由着自己的性情来,俨然一位艺术大师,充满创造性,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往往形成稚拙、梦幻,甚至荒诞的特色。正因为如此,毕加索感叹道:“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如果教师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给他们套上一些条条框框,要求他们用工具把线条画得直直的,把太阳画得圆圆的,让他们用橡皮反复擦、反复改等等,学生的画难免死板、毫无生气。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捆住手脚,创造力被扼杀。为了造就充分艺术创造力的画家,更为了培养一代充满创造力的现代人才,我们应高度强调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从而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美术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有了自己的活动,学生的个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例如:在完成让学生运用色彩规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作品时,我就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让他们各自发表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是春光明媚还是急风暴雨,在让他们自己感知运用什么样的颜色来表现画面比较合适,然后在加入教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把教师的意愿强加到学生的身上。我们将会惊奇的发现,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如此的丰富,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