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作品欣赏[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作品欣赏[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07-03-08 10:08:00

文档简介

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
一、引题:
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1、在春节的众多歌舞类节目中, 哪一个节目给你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为什么?
[千手观音]。对,我也有同样的感觉。这个节目能够成功是缘于手臂的姿态变化,展示出惊人的美感,从正面看这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背后,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展示出来的手臂上的不同曲线和纤纤玉手的精巧造型。(看图片)
2、如果没有手臂,这个节目还会这么精彩吗?我想大家的答案都和我一样。
但是在艺术史上就有这样的一座雕像:那就是罗丹的巴尔扎克像(看照片),罗丹在完成这尊塑像时,叫了几个学生来一起欣赏。雕像的造型很别致:巴尔扎克披着睡衣,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硕大的脑袋,两眼注视着前方。一个学生指着雕像的双手说:\\\"老师,这手像极了!我从来也没见过雕的这么完美的手呢。\\\"然而,这句赞美的话使罗丹皱起了眉头,他沉思了一会,突然举起一把斧头,将那双\\\"完美的手\\\"砍了下来,学生们都疑惑不解。但罗丹却神色严峻的说道:\\\"这双手太突出了。既然这双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就不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是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的!\\\"
罗丹强调了作品从整体欣赏的重要性,强调没有什么比整体更重要,尽管在当时没有人承认欣赏这部残缺了的艺术品,但罗丹断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他的预言应验了,\\\"巴尔扎克\\\"真的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
二、欣赏
无独有偶,在巴黎的罗浮宫也有这样的雕像:这座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是一座大理石雕像, 高328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00年。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比他们更有名的是另一尊收藏在罗浮宫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像(看图)。 大家有可能听说过维纳斯,那有谁知道希腊罗马神话中她的故事吗?
刚才的同学说的很好,我再来做一下总结和补充。传说之中,她是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的(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后来在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可见她的美丽。后来宙斯把他心爱的女人嫁到人间,奥林匹斯山的众多天神都去了,只是忘记了请纷争女神,纷争女神没有受到邀请,为了发泄愤怒,她向婚宴扔下一枚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佛罗狄忒都认为自己最美,应该得到金苹果。宙斯将裁判权交给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三位女神为了得到金苹果,纷纷向帕里斯许愿,最终帕里斯决定将金苹果送给美神。得到金苹果的美神,也如约帮助帕里斯,拐走希腊绝世美女——海伦,从而挑起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过程中,看图片)从这之后,维纳斯就被认为是爱与美的化身。而这座断臂女神,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一篇《米洛斯的维纳斯》。(课件)
如果你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否是美的,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她的气质还是她的外形?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评价标准?对,是一个人的外形。那么在作者看来,她的外貌美在什么地方?维纳斯雕像现存两尊:她们的曲线都是十分迷人的,但是为什么人们对米洛斯的维纳斯倾注了不尽的赞美和歌颂,而其完整的一尊却始终默默无闻,这是为什么?
因为她失去了双臂。
正因为没有了胳膊才使得米洛斯的维纳斯有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美,那么缺了胳膊的维纳斯美在了哪些方面?从哪三个方面去说说维纳斯的美?
1、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性的生命之梦。
2、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3、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面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那么我们把他总结为一句话:因为可以给人以无穷的联想。
她没有了胳膊,我们会有这样的审美,但如果有了双臂,会是怎么样的双臂呢?我们能不能给她进行一次复原呢?
学生展开联想:
复原1:维纳斯正慢慢走进海里,有手扶持着自已的衣服,左手想要把头发松开,所以左手 握着的东西不是苹果,而是结发的发带类的东西。
复原2:右手护胸,左手拉着自己的孩子小爱神厄洛斯。
复原3:维纳斯的左手握着苹果,右手扶持衣裙,姿势为站立;台座上有支柱撑住左手,从刻有铭文的台座前面,可读出作者的名字。
复原4:表现的就是维纳斯在左膝上按着盾或矛,默默注视着前方。
复原5:她不是一个单独的雕像,而是和希腊神话中维纳斯的情人战神马尔斯站在一起。不过这幅不是真正的复原图。
我们如何评价这些复原的图像的?
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应为丧失了双臂之后,会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 但是想象要有一定的界限,不能无限的遐想。
那么是不是可以失掉其他的部分?如果失掉是像胜利女神一样的头颅,是不是也仍有魅力呢 (讨论)
所以说:残缺的不能是主体,只能是部分。虽然这几座雕像都是残缺的,但却给人以美感:这就是残缺的美,是部分的残缺赢得整个作品的美的和谐。
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讨论)
从而可见,残缺美却不是我们所要刻意追求的东西。这只是美的一种形式。其实我们更多的情况之下,见到的是完整的美。
最后找一个同学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通过写米洛斯的维纳斯给人的感觉,表达出作者对于残缺美的认识。认为可以给人以想象。想象也给了艺术以生命。
三、延伸
这些图片都没有把所有要表现的东西都画在画面上,但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画鉴析览》中所说的 “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图1:英。赫普沃斯《带弦的翼》(1956)这是一件充满诗意的作品。造型如鸟儿张开翅膀,轻盈而引人遐思。中间牵拉的线造成了一种奇异的空间韵律,充当了实体向空间过渡的中介;图2:朱耷的鸟,画一只生动的鸟在纸上,别无一物,别无所有,但用笔多么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 “神境”。
图3:齐白石的虾。没有水却感觉到虾在水中游。
不光是雕塑和绘画,在诗歌中,也同样有类似的作用。比如说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表现隐者的高洁品质,三局回答,表现了隐者的经常性的活动,对大致的去向给明确的回答,热情指引,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做徒劳的寻觅——因为寻不见而见其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在回忆中有美好事物,所以回忆比较珍贵,才会充满感情,正因为有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惆怅)。
在小说中也有梁祝的爱情悲剧。正因为其不成功,才在人们间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在文学艺术史上还有那些类似的作品?自己回家思考。
四、总结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们这节课也接近了尾声。只要你们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那么我们这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刘月雪
2005 5 27(共7张PPT)
品 味 残 缺 美
雕塑作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平阳县昆二中 刘月雪
罗丹《巴尔扎克》:为什么没有手?
胜利女神像
是一座大理石雕像, 高328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00年。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维纳斯像
传说之中,她是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的。公元1820年在米洛斯岛上,她带着“庄严的妩媚”和震撼人心的残缺重返尘世,断臂在带给人们些许缺憾时更多的是把充满无边想象,“包孕着不尽梦幻”的具有崇高美学价值的缺陷留给人们,她被认为是爱与美的化身。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爱神的身材端庄匀称,肌肤丰腴,面容美丽平静,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整个雕像既有女性的丰腴妩媚、温柔秀美,又有人类母亲的伟大庄严和慈爱,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
她没有了胳膊,我们会有这样的审美,但如果有了双臂,会是怎么样的双臂呢?我们能不能给她进行一次复原呢?
复原1:维纳斯正慢慢走进海里,有手扶持着自已的衣服,左手想要把头发 松开,所以左手 握着的东西不是苹果,而是结发的发带类的东西。
复原2:右手护胸,左手拉着自己的孩子小爱神厄洛斯。
复原3:维纳斯的左手握着苹果,右手扶持衣裙,姿势为站立;台座上有支柱撑住左手,从刻有铭文的台座前面,可读出作者的名字。
复原4:表现的就是维纳斯在左膝上按着盾或矛,默默注视着前方。
复原5:她不是一个单独的雕像,而是和希腊神话中维纳斯的情人战神马尔斯站在一起。不过这幅不是真正的复原图。
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应为丧失了双臂之后,会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想象也给了艺术以生命。但是想象要有一定的界限,不能无限的遐想。
我们如何评价这些复原的图像的?
很多作品没有把所有要表现的东西都画在画面上,但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画鉴析览》中所说的 “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审美延伸
不光是雕塑,在其它艺术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作品?
绘画1:赫普沃斯《带弦的翼》这是一件充满诗意的作品。造型如鸟儿张开翅膀,轻盈而引人遐思。中间牵拉的线,造成了一种奇异的空间韵律,充当了实体向空间过渡的中介。
绘画2:朱耷的鸟,画一只生动的鸟在纸上,别无一物,别无所有,但用笔多么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 “神境”。
绘画3:齐白石的虾,没有水却感觉到虾在水中游。
诗歌4: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因为寻不见而见其美。
小说5:《梁祝》因其爱情不成功而留下缺憾造成的残缺美。
除此,一些书法、篆刻作品也是如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