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齐白石[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07-03-16 08: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齐白石
姓名:齐白石 个人档案   姓名:齐白石   原名:纯芝 ]   字:渭清   号:白石   
出生日期:1863年(清同治二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1957年9月16日   
籍贯地: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
  家人:父贳政公,母周氏,共有12个子女,四子齐良迟,在77岁时有了他的第12个孩子,取名齐良末
  身份: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篆刻家   代表作品:《洞庭看日图》
简介
齐白石(1864——1957年)中国书画家、篆刻家。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为木匠。27岁拜当地文人为师,学诗书画印。57岁后定居北京,卖画治印。60岁后,“衰年变法”重视创造,融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技法于一炉。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能诗文。被公认为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艺术家,对这四绝,他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曾任中国美协主席,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篆 刻
“白石”两字,对篆刻者来说,实在是一个难题,因为两个字笔画都是少而单调。但经白石老人这么一排,竟有了奇妙的章法。“白石”两字的两个方口,呈上下、大小错落排列,使两个字的重心有了变化。而“白”三画的间距也不平均,“日”上的一竖一撇似篆似隶,与“白”字一长横各有穿插之妙,这一 撇 即起了隔开两字方口横线条的作用,又在左下方的大块留空处,增添了灵动之感。白石老人在各尽所刻印上颇多真知灼见,他一向主张印章的空白是开拓意境,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调动欣赏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这方印,可算是白石朱文留空的代表作。
八硕楼”(图3)是一方斋馆印,许多收藏家常好以本人收藏的文物精品颜其斋室名,如“二百兰亭斋”、“二十八将军斋”、“十钟山房”、“万印楼”、“二弩精舍”、“宝晋斋”等。此印“八”字只两笔,大胆留红之效果,比起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并不逊色。下半部有九根垂笔,由于在长短、尖锐、间距等方面加以变化,故无雷同呆板之感。线条间的并笔,避免了琐碎之敝,呈现出一种欹斜剥落的奇趣。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图2),是一方多字白文巨印,全印基调是满目纵横排列的线条,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正或斜,或疏或密,显示出线条的节律美。在留红上,也因为天成自然,故而被分割的空间块面,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诗 词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将汝忽然来打碎,通身何处有心肝?!
         ——《不倒翁》
目睹社会黑暗,官场腐败,诗人予以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
家乡熟悉的景物,处处勾起白石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当年自己专心读书作诗,嫌母亲和妻子的纺纱声干扰影响,视为“噪音”,可如今却是再想听也听不到了——          山妻笑我负平生,          世乱身衰重远行;          年少厌闻难再得,          葡萄阴下纺纱声。
书 法
尺寸:134.5 × 52.5cm 印鉴:借山翁(朱)大匠之门(白) 款识:白石
纸本设色 138cm×34cm
纸本设色 137cm×47.5cm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齐白石的艺术从始至终都是以农民的心境来歌咏农民,他的作品都洋溢着浓郁的农村气息,显示出了劳动人民最真挚最朴素的感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