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岁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难忘岁月[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07-11-01 09:44:00

文档简介

制作单位:玉环县城关一中
教案制作:王文正(联系电话:13989650500)
教案编写:龚丹红电子教案属性描述表
名称 作者 总容量 文件名 路径 教案出处
《难忘岁月》共两课时分别为《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 玉环县城关一中教案编写:龚丹红教案制作:王文正 两课时共86.8MB,其中视频、音频素材占80.8MB、图片素材占5.35MB 首页文件名为index.htm两个课时的主页名分别为index1.htm、index2.htm **(光盘)/玉环城关一中/第三期难忘岁月/index.htm 义务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七年级第14册第1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游击队歌》是贺绿汀作于1937年底在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期间写的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当时是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初刊于1938年5月版的《自由中国》第二号。后成为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主要音乐素材。时至今日,《游击队歌》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传唱。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歌曲为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此曲采用G大调,4/4拍,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全曲开始的两上小节,是整个音乐的基础,弱起的军鼓式的节奏与大调的号角式,(骨干音)明亮的曲调巧妙结合,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音乐形象。
B段的前四小节在节奏上有所变化,配合整齐平直的旋律,展示的是游击队战士坚定、豪迈的气质。(这段音乐在节奏变化、旋律进行、调性、色彩上都与前段形成了明显对比。)最后,A段以压缩形式再现,使整个歌曲即有变化又很统一,完满地结束了全曲。
教学目标、要求:
了解歌曲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在《游击队歌》的演唱体验中,让学生认识、了解革命历程,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敢于拼搏的斗志。轻巧有力、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能积极参与听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用表演的形式表现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并从中体验音乐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活泼、结实的歌声表现《游击队歌》的情感内涵。
2、用声势节奏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观看影片《地道战》
1、故事发生的时间?
2、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是怎么样的?(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猜、模仿)
3、作品中所反映游击队员的形象?
二、教授新课
感受歌曲
《游击队歌》(大屏幕展示歌曲)
1、介绍曲作者贺绿汀
2、听赏歌曲——分析:(1)歌曲所表达的情绪;(2)歌曲节奏的变化;
(二) 演唱实践
1、导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这首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a. 旋律演唱(lü)
b. 骨干音构唱歌 5 1 3
c. 节奏念词。
d. 填词歌唱。
e. 分析歌曲结构——单二部曲式结构
(注意附点节奏、换气口、弱起和后十六分节奏)
三、实践与创造:
(一)出示课后三幅图画
(夜间伏击)(奋勇前进)(欢庆胜利)
讨论设计:根据三幅图画的情景,设计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分组进行表演)
讨论归纳:
《游击队歌》的准确,生动的音乐语言,概括地反映了抗日烽火中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精神风貌。(艺术处理)
师:使同学们对歌曲的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
a体会精神气质美。
b感受旋律的灵魂音。
c解决密集的节奏型。
在音乐活动中学会运用音乐符号要素,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二)体验节奏
拍手:0 0 ⅹ 0 ∣ 0 0 ⅹ 0 ∣
拍腿:0 ⅹⅹ 0 0 ∣ 0 ⅹⅹ 0 0 ∣
跺脚:ⅹ 0 0 0 ∣ ⅹ 0 0 0 ∣
1、分开练、合起来练
2、随音乐,师生同做
3、学生边唱边打节奏
四、拓展欣赏
师:优秀的音乐作品、它不仅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而且还会成为精典,
被人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和演绎。
1、 欣赏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有关,《游击队歌》片断。
2、 欣赏四部合唱。
3、 再次完美地演唱全曲。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总结
1、 学生谈学习和感受。
2、 教师总结(略)。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作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它以黄河为背景,已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因素。这部合唱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特点,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特点,为我国现代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典范。《保卫黄河》是《黄河》的第七乐章。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歌曲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采用自由变奏曲式写成。引子用了《怒吼吧!黄河》的音调为素材;继而引出《保卫黄河》的主题,表现抗日军民斗志昂扬、奔赴战场的情景;主题之后的七个变奏分别在A大调、D大调、B大调、F大调、D大调、A大调、B大调上发展变化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随后糅进歌曲《东方红》,音乐逐步达到高潮,乐曲由木管声部和弦乐声部强力度地奏出,象征着有了毛主席的领导和指引,伟大的抗日战争逐步走向胜利的坦途。尾声再次奏出《保卫黄河》,并将音乐推向高潮结束。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歌曲《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并认识不同的演唱形式。
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四渡赤水出奇兵》,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团结、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聆听分析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感性导入(提问)
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
《黄水谣》展现黄河两岸秀丽的景色。当音乐播放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时,屏幕出现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场面。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所播放的这首歌曲是创作于什么年代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这是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所不能忘记的惨痛历史。我们来看看日本人在中国的八年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师生互相交流课外所搜集到的,有关抗日的文字、图片和音响资料。
观看后师做总结性发言,引出〈黄河大合唱〉
抗日时期最经典的作品,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共八个乐段,第七乐段〈保卫黄河〉是大家最为熟悉的。
新课教学
(一)欣赏〈保卫黄河〉
从观看和了解,使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了感性的认识,情绪得到升华。这时紧跟着聆听〈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段——〈保卫黄河〉,使学生能更加的身临其境。(歌曲播放)
(二)讨论—回答
1、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自身感受。
2、整首歌曲的情绪如何?
3、歌曲的演唱形式(轮唱、齐唱)
4、学唱歌曲,使学生熟悉乐曲的旋律。
5、学轮唱,听录音范唱。
(三)分析背景
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八大套曲的《黄河大合唱》的。师简要讲述,使学生从感性——理性认识的延伸。
乐曲欣赏
《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的演奏片段,要求学生和刚才所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做一个对比,有何相同和不同处?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师鼓励启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让学生了解钢琴协奏曲的《黄河》,1970年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创作而成。全曲共四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和《保卫黄河》。
3、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完整欣赏,分析体会
a、乐曲中出现哪些熟悉的旋律?
b、主题进行了几次的变奏?
C、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讨论合唱曲和协奏曲的不同之处。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合唱曲特点:声乐曲、有歌词、通俗易懂,根据歌词提示抒发感情。
协奏曲特点:器乐曲、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拓展延伸(学生自我体验)
1、观看歌舞片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选曲《四渡赤水出奇兵》。
2、判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演唱形式。
3、《四渡赤水出奇兵》和《保卫黄河》各表现了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情景?
理性深入,课堂总结
同学们: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人侵略我们的土地、残害我们的百姓,这些可耻、可恨的罪行,是我们永远不会忘也不能忘的。《保卫黄河》这部不朽的音乐著作激励和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在座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知道只有记住黑暗和罪恶性的历史,才能远离黑暗和罪恶,因为诊视和呵护历史的记忆,才能维护我们的尊严和生命。贺绿汀
  賀綠汀,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湖南邵陽東鄉人,小時候喜愛聽民歌、戲曲、彈風琴、吹簫、1922年中學畢業後,在邵陽縣任小學教員,同時開始自學音樂基礎知識。1924年入長沙嶽雲學校藝術專科學習鋼琴、小提琴、民族樂器及音樂理論。1926年北伐戰爭時,在工人、農民運動中作組織宣傳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參加廣州、海豐起義。1931年入國立音專,從師於黃自學習作曲、和聲,同時選修鋼琴。在此期間,他開始創作歌曲和鋼琴曲。1934年俄國鋼琴家作曲家齊爾品在上海徵集中國風味的鋼琴曲。賀綠汀以一首《牧童短笛》奪得了此次比賽的冠軍。1934年至1938年他曾為十六部影片配樂,並創作了許多歌曲和合唱曲,如《遊擊隊歌》、《嘉陵江上》、《保家鄉》等,同時還創作了管弦樂曲《晚會》、《森吉德馬》等,在管弦樂創作民族化上取得了進展。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了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分會主席和上海音樂學院院長。1979年被選為中國文聯主席。賀綠汀長期致力音樂教育事業,為我國培養了許多音樂專業人才。
冼星海
(1905-1945)
  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的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呜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莫提起》、《黄河之恋》、《热血》、《夜半歌声》、《顶硬上》、《拉犁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而我们学校为了纪念这位人民音乐家,所以命名为“星海中学”!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此曲吸取民间劳动歌曲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
②《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音乐壮阔、热情、深切。
③《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
④《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这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
⑤《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采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形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了“打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
⑥《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运用大小调和变化节拍,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
⑦《保卫黄河》(轮唱)──成国地运用卡农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则别具风格。
⑧《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运用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 http: / / news. / ziliao / 2003-09 / 09 / content_1071557.htm" \t "_blank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 ( http: / / news. / ziliao / 2003-07 / 02 / content_948529.htm" \t "_blank )事变(七七事变 ( http: / / news. / ziliao / 2003-07 / 02 / content_948535.htm" \t "_blank ))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http: / / news. / newscenter / 2005-09 / 02 / content_3433294.htm" \t "_blank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