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能够说出对一千的感受。
2、能够感知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并能够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能够认、读、写千以内的数,说出千以内数的组成。
3、经历数数到记数的过程,感受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
4、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中的变与不变。
2学情分析
认识“千以内的数”之前,我们对本年级学生进行了调研。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还停留在模仿阶段,他们在一年级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1 — 20 各数的认识和100 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上学期没有涉及数的认识,学生缺乏计数大数的经验,对于同一个数,用不同的单位计数有困难。而用不同的计数单位对同一个数的计数过程,恰恰是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计数单位、计数单位间关系的过程。
计数单位概念的形成,既是认数学习的需要,也对学生度量思想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计数单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不容易接受的,学生在前面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产生按群计数的需要。而本节课要完成学生将以前学习过的计数单位进行联系和梳理,以及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由此如何将抽象的计数单位具体化,是本节课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计数单位的抽象性、特殊性,这就需要一些模型来作为支撑。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几次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模型支撑,以完成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的过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会 “拐弯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能准确读写中间有零的三位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猜一猜这个会场大约有多
少个座位?
学生观察、猜测、汇报。
2、出示课件(小棒)
学生先一个一个的数,然后再10个10的数,接
着再100个100个的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
今天我们将学习认识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认识
千以内的数
3.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
百是一千。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了百以内数的数数和组成,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2、通过观察、猜测、估计,初步感受大数。 2分钟
二、建立数感,学会数数
(一)首先我们学习数数(出示课件小方块)
1、10个小方块,( 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
板书 : 10个一是十
2、100个小方块,可以怎样快速地数?(课件演
示)十个十个地数。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1000个小方块,又怎样快速地数?(课件演
示)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4、1000的感知
同学们,你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000,那么会读会写
1000以内的数吗?
学生集体回答。
在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请出我们的小棒来帮忙,各
组都有小棒对吗?下面请你数出你们组每个小棒
有几根?
温馨提示:1.在不拆开小棒的前提下,快速准确的
数一数。2.数好后请用坐姿告诉我。开始吧。
小组讨论数的方法,全班集体展示。 1、通过数方块、算、猜、想等建立学生大数的数感,认识计数单位“千”。 2、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完善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会数数。 3、引导学生在拐弯数时,可以借鉴一百以内的数,还可想相邻数位间的关系。 5分钟
三、学会读写,理解组成
老师很好奇,大家是怎么这么快就数出这么多根小
棒的?那组来演示一下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学生展示数的方法。 在教师操作中拨数读数,说数的组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 15分钟
老师操作数位盒,121这个数会写,会读吗? 再读之前我们先清除数位朋友,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在答题卡上写一写,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书。 学生独立写 ,并全班朗读。教师写出读作。 那么121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回答。 其实老师的这个盒子可以变魔法,把它倒过来就是我们的数位表,我们接下来要变魔术。教师操作播出502.重点讲中间的0有什么作用?怎么读?学生集体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追问:502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接着变,操作盒子,610.重点讲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怎么读?追问:61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学生讨论并回答。 最后播出1000这个数,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课件显示1000个小正方体,学生回答。
出示1001,学生回答1001的组成。
出示1101,学生回答1101的组成。
出示1111,学生回答1111的组成。 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过程,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拓展思维会有较大的帮助。 6分钟
五、课堂评价,凸显价值
这节课你学会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