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
湖北省京山县京山小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用图示法记录“怎样打电话省时”的思考过程。
2、辨析各个方案,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嗨!同学们好,咱们昨天已经见过面,你们还记得怎样称呼我吗?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
学生回答。
师:想知道吗?
学生回答。
师:那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吧!
师:老师的家乡、学校美吗?
师:欢迎同学们到老师的家乡去旅游,老师一定帮你们做导游,好吗?
二、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我们京山小学已经成功的承办了三届观鸟节活动,在2014年湖北省第七届观鸟节活动中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件事。请看大屏幕
师:值班老师晚上十点多钟接到通知,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观鸟节大型团体操表演提前,要紧急通知511名学生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到校。
师:有哪些方式可以通知这511名同学?(板书:511)
生:打电话、发短信、发电子邮件、QQ留言……
师:在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方式中,哪一种方式能确保一定通知到每一名学生?
生:打电话。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评析:情境创设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开门见山的提出问题,能为以后的教学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也能快些切入主题。不但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而且在教学节奏上也呼应了“紧急”通知,使学生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式去打电话通知这511名学生呢?
生:一个一个打。
师:我们把这种打电话的方式叫做逐个打电话。(板书:逐个打)
师:还有吗?
生:分组打。
师:这个主意也不错。假定老师给1名学生打电话需要1分钟,那么用逐个打电话的方式通知511名学生需要多少分钟?一起告诉老师。
生:511分钟。
师:同学们估算一下,511分钟大约是多少个小时?
(学生思考回答)大概9个小时。
师: 9个小时不停地打电话,多累呀?看来逐个打电话,不仅速度慢,而且浪费时间。(板书:费时)
师:前面有同学提到分组,那么分组打电话是否能节省时间呢?
三、活动探究建构方法:
1、策略分析
师:511这个数太大,分组研究也很不方便。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把数据变得小一点,先从小数入手,找到规律,然后再来解决大数的问题。这种策略在数学上称之为化繁为简。(板书:繁 简)
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它在数学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2、引导过渡
师:你想把511变成多少便于研究呢?
学生回答。
师:数据太小,不足以显示出我们的聪明才智,数据太大,又没有起到简化的作用?那么究竟要多大才好呢?今天,我们就从给7名学生打电话开始研究。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人
3、小组活动
师:如果给一名学生打电话要1分钟,老师给7名学生打电话,最少需要多少分钟?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之前,请看清楚活动要求:(请学生读)
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方案。
②小组合作,设计出打电话的省时方案。
③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把方案填写在设计单上。
④在设计方案上写出打电话所需要的时间。
师:读得真好!请坐。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分发的设计单。开始吧!
【评析:化繁为简,选用较小数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设计方案,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了差异,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会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数学理念。】?
四、优化方案
师:好,同学们,请停下来。老师刚才挑选了几组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展示)
师:好,有请这一组的设计师上台。请你根据设计方案说一说打电话的过程。
学生汇报。
师:还有4分钟的不同方案吗?
学生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在汇报时,都说到了一个相同的词,是什么?
生:同时打!
(板书:同时打)
五、再次优化方案
师:他们采用了分组打电话的方法,只花了4分钟的时间。如果换成逐个打电话需要多少分钟?看来分组打电话比逐个打电话要节省时间。(板书:省时)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案吗?
生:有,我只用了3分钟。
师:好,也请你上来将你们的方案展示一下。希望你一边比划一边说。
师:你的方案花了几分钟时间?
生:3分钟
师:真了不起,比前面的方案还少了一分钟。
师:这两种方案都采用了同时打电话,为什么这个方案比前面的方案还节省了1分钟呢?
生1:前面的方案里有的人接到电话后没有继续打电话了 。
师:不错,你观察得真仔细,谁还想说一说?
生2:前面的方案里有两个人在第三分钟的时候没有打电话,休息去了。
师:说得真好,请坐。还有没有比3分钟更少的方案?看来,只有让所有知道消息的人都同时打电话,不闲着,才最省时,同意吗?学生回答。
教师边说边板书:不闲着:最省时
师:老师把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案整理了一下,请看大屏幕。
师:如果每一个得到消息的人都不闲着,都同时打电话。给七名同学打电话至少要?
生:三分钟。
师:第三分钟结束后,知道消息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请大家预测一下,下一分钟又可以通知多少名学生呢?这样一共通知到了多少名学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师:请看大屏幕: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生:我知道,打给15个人最少要4分钟。
生2:4分钟。
生3:4分钟。
师:看来,用同时打,不闲着的方法给15人打电话只要4分钟。
六、发现规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同时打,不闲着的最省时的方案,你们能从这个方案中发现什么规律吗?我们不妨用表格的方式来寻找规律。
师:老师在第一分钟打给了第一个学生。
师:第一分钟完毕的时候,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
生:2
师:哪两人?
生:老师和第1个学生。
师:第二分钟完毕的时候,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4
师:继续。(课件出示第三分钟情况)第三分钟完毕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8
师:为什么?
生:已经知道消息的4个人都同时打电话,4加4等于8。
师:嗯,不错。如果再增加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16
师:答得这么快啊!怎么想的?
生1:后一分钟得到通知的人数与前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相等。所以就是8加8等于16。
师:还可以怎么想?
生:就是前一分钟的总人数乘2。
师:说得太好了,这说明后一分钟的总人数都是在前一分钟的基础上成倍增加的。继续(一直填到9分钟)
师:同学们,请利用刚才的发现完成填空。(师生共同完成)你发现了总人数和打电话的时间有什么关系?
生:第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
师:是这样的吗?
学生回答。
师:(课件出示表格第三栏“接到通知的学生数”)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我们继续挑战。在第一分钟完毕时,接到通知的学生数?
生:1人
师:第二分钟完毕时接到通知的学生数?
生:3人
师:第三分钟完毕时接到通知的学生数?
生:5人
师:为什么?怎么算的?
生:在知道消息总人数的基础上减去1.
师:为什么减1?
生:减掉老师。
师:第4分钟?第5分钟?……(填至9分钟)第9分钟完毕时,接到通知的学生数是?
生:511人
师:那么我们前面的问题:要打给511人,只需要9分钟,就能通知完毕。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只需要9分钟就能把电话打完。
生2:用不闲着的方法打电话的速度真快啊.
师:孩子们,数学很神奇吧!更神奇的是同学们的智慧,这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课后,让我们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这位老师吧。
【评析: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其探究打电话问题中蕴含的数学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小结最优方案
师:虽然这个方法很好,但是我们还得提醒这位老师,打电话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首先要知道电话号码。
生2:还要先设计好谁打给谁,不然可能会重复。
师:真会想问题,在实际打电话过程中,我们还得事先画出打电话的流程图,确定好谁打给谁,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
八、拓展延伸
师:时间在战争中是取胜的关键,节省时间在军事方面尤其重要。
师:近日,中俄两国将在钓鱼岛海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为了考验部队的应变能力,十分钟前指挥部临时改变了作战计划,军演总指挥要尽快通知50名高级军官。请你当参谋帮总指挥计算一下,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假定打电话给一个人需要一分钟)
师: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1:5分多钟。
生2:6分钟。
生1: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31个人,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63个人,要通知的50人少于63人,大于31人,所以是5分多钟,不到6分钟。
生2:打一个电话就需要1分钟,半分钟打不了一个电话。
师:那位同学,你听明白没有?学生回答。
师:在第5分钟完毕的时候,我们最多可以通知31个人,如果我们要通知32个人,需要多少分钟?(6分钟)要通知32个呢?33个呢?50个呢?63个呢?(6分钟)也就是说,我们要通知31个人、32个人、33个人……一直到63个人,都只需要(6分钟)。
九、生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倍增的现象:
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1个树枝,
第一年长出1个新枝,
第二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1个新枝,
第三年每个树枝又都分别长出1个新枝,
照这样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树枝?
学生思考、画表格、回答
【评析:通过表格这一学习“支架”,指引了学生探究的方向,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发现“打电话”最节省时间问题的本质特征,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深化了所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运筹数学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十、全课总结
师:很好,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不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知道了哪些学习和研究方法。
学生谈收获、体会。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化繁为简探究了打电话的最佳方案,并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解决了复杂的问题。(并说并完成最后的板书)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做一个有计划、讲效率的人。
【评析:回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在总结中提升本节课的主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完善,也体现出数学的严密性,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附板书:
打电话
逐个打: 费 时 511人
分组打: 省 时
同时打
不闲着 7 人
评析: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学生对于“打电话”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打电话”这一习以为常的小事中蕴含的数学问题还不甚清楚。所以闫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尽快”通知学生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大胆猜测、验证等各种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有两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教学艺术与教学实践的统一
不可否认,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学过程的真实体现。“打电话”学生司空见惯,赋予它“尽快”两字后,学生马上感到一种紧迫感,激起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冲动。一开始就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中。当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得到最优方案后,闫老师不是只满足现状,而是趁热打铁,用表格的方式把最优方案中的规律呈现出来,让学生应用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统一
“打电话”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本课充分体现了“活”和“动”这两个字。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灵活处理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把看似静止枯燥的数学问题,通过动手操作、模拟再现、观察流程图、表格等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这节课教师不但关注活动的结果,更关注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提升,完善,潜能得以释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繁简
最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