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 
1. 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通过阅读教科书、观看视频,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通过实例分享,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探究,认识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信息技术。 
·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项目实践活动,初步规划“智能化教学大楼”的信息技术设施,尝试把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到项目设计之中。 
·体验真实问题情境中的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协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大量的感性体验,对信息技术这一概念具有初步的感悟,但缺少理性的归纳,需要老师的引导。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但尚不明确,而对于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则缺乏深入的认识。 
高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相应独立与协作的学习活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教学难点:在项目实践中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4. 课时安排 
本部分内容计划用2课时。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是讲授、自学探究、任务驱动、问题思考、项目学习等。 
在知识体系方面,首先通过学生身边的经历让学生感受无所不在的信息,总结、分析出“信息技术”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学教科书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紧接着引领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前搜集的热门技术资料并在全班分享,师生一起分析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再通过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案例,了解其功能、构造。最后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查找资料,探究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学生有了以上这些知识基础之后,创设项目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方式,构思“智能化教学大楼”的初步设计方案。 
6.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学校建成了一栋五层的教学大楼,每层包含五间教室、一个公共活动大厅、两间教师准备室、两个洗手间。 
请同学们为大楼构思一个设计方案,基本要求如下。 
·从基本应用功能出发,设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布局以及服务支持体系。 
·注重节能环保、人性化、智能化,关注教与学在使用功能上的便捷性。 倾听 
明确任务 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 
讲授新课 梳理: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通过展示图片,介绍近30年来教室内教学设备配置的变化。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产生的影响。 
从“教室→学校→社会”逐渐扩大视角,来感受信息技术的变迁。 
放眼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人类一直在追求更有效、更便捷的技术手段,以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从古至今,信息技术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才到了目前我们所熟悉的阶段? 
活动1 
组织同学们观看视频“信息社会发展历程”,知道信息技术的重要历史变革。 
阅读教科书第4页和第5页,填写表1.1-7。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给出概念: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学为基础,以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是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储存、传播和使用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人类影响巨大。活动2 
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对信息技术的热门应用或者前沿技术做资料查找和内容提炼,然后请小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对相应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列举应用案例。例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设备、体感操作等。 
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聆听 
观看 
思考 
观看视频 
阅读思考 
梳理知识 
填表 
总结 
全班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 
认真倾听 
 
结合项目活动主题,从教室教学设备变化这一角度切入,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引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这一内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锻炼学生阅读教科书、使用网络等进行数字化学习的能力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1. 个人任务 
观看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视频,自学教科书第4页和第5页,填写表1.1-7。 
表1.1-7 信息技术发展历史 
发展进程 
主要标志 
描 述 
作用(提炼关键语句) 
讨论探究 探究: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组织小组讨论:未来,信息技术将会呈现什么样子?有什么应用价值? 
请同学们分享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未来,信息技术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继续以巨大的生命力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从个人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信息技术将会呈现出以下特点。 
·更多样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终端。 
·更泛在的信息通信网络。 
·更智能的信息交互方式。 
交流讨论 
发表观点 
倾听 
分析思考 
总结 
理解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描述未来的信息社会 
通过对学生分享的案例和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提炼,引导学生站在个人使用者的角度上,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项目实践 初步构思“智能化教学大楼”的功能 
① 小组分工:3~5人一组,选定一名组长,然后对组员进行任务分工。 
② 小组讨论:“智能化教学大楼”各个房间、楼道等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③ 活动要求:整栋大楼要具有“智能化”设备,具备现代信息社会下的各种教与学功能。 
完成表1.1-8的填写。 
全班分享交流。 小组分工 
讨论问题 
记录结果 
填表 
分享交流 以小组协作方式参与项目学习,初步规划方案 
让学生思考项目设计中要体现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 
 2. 小组任务 
小组分工,完成表1.1-8的填写。 
表1.1-7 信息技术发展历史 
组长 
组员 
作用(提炼关键语句) 
讨论要点 
“智能化教学大楼”的各房间、大厅、楼道等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教室 
·专业教室(包括实验室、音美教室、机房等) 
·楼道 
·其他 
 
讲授新课 
 要实现“智能化 学大楼”的功能,必须要设计相应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必须要了解核心技术的作用与功能。 
分析: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分析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情境案例:能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成为热门话题,许多科技企业和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与实验。 
技企业和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与实验。 
播放视频:大众全自动驾驶汽车。 
带领学生分析智能汽车的结构性能。 
① 含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大型可移动智能终端。 
② 具有导航、行车智能控制、网络通信、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 
③ 结构性能。 
·主控系统,执行运算功能、行驶路线判断等。 
·左后轮传感器,一种位置传感器,用于实现定位等功能。 
·激光雷达,用于扫描周围环境,从而进行三维地图的呈现。 
·前置摄像头,对交通信号灯、车辆、行人、障碍物等进行识别。 
·前后雷达,测量汽车与前后左右各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活动3 
分析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搜索资料,小组讨论后填写表1.1-9。 
请学生代表汇报展示。 
小结: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教师适当补充其他技术,如自动化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等。 倾听 
分析 
观看 
听讲 
思考 
听讲 
分析 
思考 
阅读教科书 
搜索资料 
归纳 
拓展 
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对自动驾驶汽车结构性能的简要分析,帮助学生大致了解功能结构,为分析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做铺垫 
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对关键技术进行学习、探究,锻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数字化学习的能力 
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强化理解所学知识与技能 
 3. 个人任务 
结合自动驾驶汽车的案例,阅读教科书第7页,填写表1.1-9。 
表1.1-9 分析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 
基本内容(提炼关键词) 
应用举例 
项目实践 继续构思 智能化教学大楼”的方案 
① 小组交流。 
·教室里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设施有哪些? 
·思考这些设施用到了哪些关键技术? 
② 填写初步构思方案(表1.1-10)。 
全班交流展示。 
③ 教师点评、小结。 
小组讨论 
构思方案 
交流分享 
参与项目学习活动,思考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 
 4. 小组任务 
结合根据构思,规划设计方案中的信息技术设施,思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填写表1.1-10。 
表1.1-10 “智能化教学大楼”的初步构想 
楼层-房间 
功能简介 
设施及主要技术 
1层-101 
1层-102 
课后任务 ① 考察学校教学楼中的信息技术设施(如教室、办公室、楼道、大厅等)。 
② 对教师或者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分析现有的设施(设备)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从设施(设备)的功能、位置、便捷性、易用性等方面入手。 
思考:在小组方案设计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③ 上网查阅资料,为小组的“智能化教学大楼”规划设计寻找思路。 调研 
访谈 
分析思考 
网络搜索 
规划设计 
为项目实践活动搜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