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人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二 1.2 认识信息社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人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二 1.2 认识信息社会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4-07 10:2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 认识信息社会
1.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和教师讲解,了解信息社会的由来以及信息社会的内涵概念。
·通过材料分析、参与体验、案例分享,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思考、分析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
2. 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上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及应用有了较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对社会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感受深刻,对“信息社会”的内涵有所了解,但对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则基本没有基础。此外,学生对“智能化教学大楼”项目已经有了较深入的思考,对教室、教师准备室、楼道等具备的功能、所需的信息技术设施、设施的安装位置及作用等进行了初步规划与设计,但方案大都不够完善,需要在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4. 课时安排
本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材料阅读、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
5.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案例导入 组织学生分析《2018 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经济运行情况》和《2018年通信业统计公报》中的几组数据。
引出课题:认识信息社会 分析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感知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普及
讲授新课 阅读教科书:了解信息社会的由来、内涵。通过时间线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梳理。
讲解:信息社会的概念。 阅读了解
听讲
思考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信息社会的由来
项目活动 项目实践:改进“智能化教学大楼”设计方案。
通过对信息社会的认识、理解,进一步改 进设计方案。基本要求如下。
①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思考:在信息社会环境下,“智能化教学大楼”会用到的技术并依此改进设施设备。
② 根据查阅的资料,关注技术应用的适当性,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融合多种教与学方式。
思考讨论
实践操作
归纳总结 进一步构想在信息社会环境下,“ 智能化教学大楼”的改进方案
讲授新课 案例分析:参与体验,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
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7)》中提出了四个基本特征: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与数字生活。
①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联合国发布的《2017
年信息经济报告》,学习认识“信息经济”。
② 以《2018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经济运行情况》和《2018年通信业统计公报》中的数据为例,引领学生认识“网络社会”。
③ 引导学生通过登录相关政务网站,体验在线政府的各种服务与功能,学习认识“在线政府”。
④ 启发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事例,并进一步分析,学习介绍“数字生活”。
案例教学:智能家居。
小组交流:未来家居环境还将会出现哪些智能设备?能带给我们哪些便利?
思考:智能家居对你的“智能化教学大楼”设计有哪些启示?
倾听
材料分析
体验活动
感受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案例以及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对信息社会特征的理解
分析数字生活的典型案例,达成对知识的理解
项目活动 项目实践:完 “智能化教学大楼”方案。
进一步完善“智能化教学大楼”的设计方案,并编排展示交流的作品。基本要求如下 。
① 观点明确,内容科学,语言精练,具有独创性。
② 适当引用事实、案例等论述,并力求图文并茂。
③ 尊重他人作品的著作权,引用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④ 演讲、展示的作品形式不限。 操作实践 依据构想,完善“ 智能化 教学大楼”设计方案
交流展示 请各小组汇报展示项目学习活动中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做出评价。
填写小组自评表。 汇报展示
互评
自评 展示成果并及时评价与反馈
章节总结
教师对小组项目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师生总结本章的学习内容。 聆听思考
知识总结 总结项目学习的情况
总结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