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人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二 3.2.3 数据交换技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人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二 3.2.3 数据交换技术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4-07 10: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 数据交换技术
1. 教学目标
·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传输过程。
·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特点。
2.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对使用网络已经比较熟悉,但对“网络中的设备如何发送请求、接收反馈,从而进行数据交换”这一问题则比较陌生。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数据传输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分组交换的数据传输过程。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情境导学法、实践法、讨论法、类比法、讲授法等。
5.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要在相隔很远的A、B两地之间运输货物(图3.2-6),该怎样运输呢?
图3.2-6 问题情境

新课学习——电路交换 运输方案1:在A和B之间修建一条运输专线,并规定这条运输专线上只能跑一辆运输专车,运输专车在A和B之间奔忙,运送货物(图3.2-7)。图3.2-7 专线专车
方案反思:每次运输时,专车实际上只占用专线的一小段,因而线路的整体使用率比较低。
电路交换: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这条通道实时传输(图3.2-8)。
思考:电路交换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通过类比,介绍电路交换技术。
图3.2-8 电路交换
新课学习——报文交换 运输方案2:为了提高使用效率,人们决定在A和B之间增加一些转运点,运输车辆到达转运点后,就卸下货物,由另一段上的专车装货运输(图3.2-9)。
图3.2-9 非专线专车
方案反思:在这种方案下,每 专车只需跑专线中的某一段,整条线路可以同时有多辆专
车同时在跑,线路的利用率无疑得到了提高,整体运输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过,转运点装卸
大批货物时,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
报文交换:不要求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物理通道,发送方把发送的数据作为整体发给网络中的交换设备,这些交换设备依次传递,最终把数据发送到目的地(图3.2-10)。
思考:报文交换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通过类比,介绍报文交换技术。

图3.2-10 报文交换
新课学习——分组交换 运输方案3:A和B之间运输货物不再使用专车,而是将每宗货物打散,用大小固定的标准化货箱进行运输(图3.2-11)。
图3.2-11 非专线非专列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相似,但分组交换时每次传送的数据长度是有限的,原来的信息会按照限定大小分成许多个“小包”进行传输。这些“小包”可以沿同一线路按顺序发送和接收,这种方式称为虚电路(图 3.2-12);也可以沿不同线路发送和接收,这种方式称为数据报(图 3.2-13)。
图3.2-12 虚电路
图3.2-13 数据报
采用虚电路交换时,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通道,通道上的每个节点都要服从安排,按顺序传输数据“小包”,就好像有一条专用通道一样。虚电路在数据交换结束后会自动释放。
采用数据报交换时,不同的数据“小包”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而且先发的“小包”不一定先到,后发的“小包”不一定后到。因此,“小包”中要含有关于次序的信息。接收“小包”的设备根据次序,把收到的“小包”重新组装起来,恢复成原来的信息。
通过类比,帮助学生理解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总结评价 (一)知识竞赛
1. 数据交换技术可分为三类:(    )、(    )和(    )。
2. 采用(    )技术时,需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这条通道实时传输。
3.(   )技术不要求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物理通道,发送方把发送的数据作为整体发给网络中的交换设备,这些交换设备依次传递,最终把数据发送到目的地。
4.(   )与报文交换相似,但每次传送的数据长度是有限的,原来的信息会按照限定大小分成许多个“小包”,这些“小包”可以沿同一线路按顺序发送和接收,也可以沿不同的线路随机发送和接收。按顺序收发属于(   )交换,随机收发属于(   )交换。
(二)填表

项目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工作过程
优势
不足
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表3.2-2 交换技术总结表
归纳总结 结合计算机通信突发性较高、实时性要求较强等特点,得出结论:分组交换技术比较适合计算机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