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做信息时代的责任公民 
4.2.1 社会安全威胁和应对 
4.2.2 个人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1.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社会安全威胁,增强网络安全、国家安全意识。 
·熟悉获取、鉴别信息的有效途径。 
·熟悉信息社会公民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规范文明地交流、表达信息。 
·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信息社会公民。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规范信息交流、信息表达、信息发布和信息转发等行为。 
教学难点:掌握多种鉴别信息真伪的途径。 
3. 教学流程 
4.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2分钟) 
展示我过网民规模的数据,强调我国网民数量持续稳居世界第一,这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了解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信息时代人民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由数据、事例等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引出主题 
确立主题思想 (3分钟) 展示资料:在享受信息社会带来技术红利的同时,社会安全、个人安全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威胁。 
提问:你遇到过、听到过哪些信息安全事件? 思考、回答、举例 
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意识到信息时代公民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主题 
主题1:鉴别信息真伪的有效途径 (10分钟) 案例1:网上的虚假信息 
提出任务,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鉴别信息真伪的有效途径。 
由学生总结汇报。 观看并思考。 
小组探究:如何获取和鉴别信息的真伪?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鉴别过程。 
1. 先用常识和逻辑辨别信 
息,若不具备相关知识,可以请教家长、老师等。 
2. 到官方网站或权威网上 
查找证实。如果是新闻,首选新华社网站;如果是专业知识的内容,首先到对应的专业网站上查找。 
3. 搜索相关新闻报道,是否有此事件的报道,同时也密切关注历史新闻信息。 
4. 如果以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网站上搜索,要查看这些消息转载自哪里,出处是否可靠,是否属于官方发布的消息。 
熟悉获取、鉴别信息的有效途径 
主题2:规范信息语言 (5分钟) 案例2 :列举微博、微信、邮件使用中存在的不文 明、不规范语言。 
提问:针对这些不文明、不规范语言,班级群里是否有此现象?请各小组制订群规。 思考不良后果。 
交流、实践,制订班级群群规,并汇报。 
 提出主题2 
小组交流、讨论实践主题2,并形成方案 
主题3:发布和转发积极向上的信息 (15分钟) 案例3:发布和转发不实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 
讨论:自己在网络信息行为规范方面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查阅发布和交流信息的有关规定。 观看并思考。 
讨论自身行为。 
查阅、整理发布和交流的相关规定。 
 提出主题3 
熟悉信息社会公民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总结提升主题思想(5分钟) 通过以上3个主题的交流讨论,每个小组形成3分钟以内的汇报: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信息社会公民。 梳理、总结、汇报。 
其中一个小组进行现场汇报。 小组汇报: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信息社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