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人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二 4.2 信息社会责任——网络是否需要实名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人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二 4.2 信息社会责任——网络是否需要实名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4-07 10: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 网络是否需要实名制
1. 教学目标
·了解网络实名制的含义、发展。
·明确信息社会公民应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现实生活中网络实名制的现象。
·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 ,做一名合格的信息社会公民。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现实生活中网络实名制的现象;网络实名制的含义;信息社会公民应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理解网络实名制给网络安全带来的有利影响;提升对信息社会的自我责任意识。
3. 学时安排
1学时
4. 课前准备
学生:确定辩论赛正方、反方、评委团成员,了解辩论赛规则,搜集并学习相关资料。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人员分工,制作教学用课件。
5.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3分钟) 教师介绍:在使用网络转账、网络购 票、网络购物、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应用时,很多应用软件需要先注册,再使用。 而且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需要使用者先进行真实身份的验证,也就是网络实名制。到底需不需要网络实名制?今天我们通过辩论赛来看看大家的观点。 倾听,感受网络实名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介绍网络实名制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辩论大赛(25分钟) 1. 组织辩论赛的实施
(1)介绍两方代表队和评委团情况,宣布开始。
(2)第一阶段——陈述观点,每队1分钟。
(3)第二阶段——陈述论据,每队2分钟。
(4)第三阶段——自由辩论,各队累计3分钟。
(5)第四阶段——总结陈词,每队2分钟。
(6)评委团评议和裁决,宣布获胜代表队。
2. 归纳辩论赛中的各种观点,总结性讲解。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网络实名制现象。 部分学生参加辩论赛,另一部分学生观看并思考论题
通过辩论赛,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勇于发言。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网络实名制现象
教师讲解(3分钟) 1. 网络实名制的含义
强制上网者必须以真实姓名登录,并经过身份验证后才可以在互联网上各网站和微博、微信等客户端发表言论以及使用互联网提供的其他服务的一种制度。旨在减少网上的不良和不实信息,促使网民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任。
2. 网络实名制的发展 倾听教师讲解,联系生活中的网络实名制现象 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解,了解网络实名制的含义和发展
案例分析(3分钟) 案例:(略)
问题:在网络实名制下,中学生在网 上浏览和交流时,在言行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能会触犯法律?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观看案例,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社会中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教师讲解(9分钟) 信息社会中的责任:
1. 遵守个人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2. 遵守信息社会道德准则;
3. 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 倾听讲解,明确信息社会公民应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信息社会公民
课堂小结(2分钟)
展示图4.2-1所示的知识导图(见表格后附图)。 思考
回顾 梳理知识点

图4.2-1 本案例知识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