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7 14:0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课程名称:百家争鸣
学科:历史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如果国宝会说话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四川博物院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一篇章
初识圣贤—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大美七中的日新楼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帛书《老子》
道家
春秋后期
楚国
《老子》(《道德经》)
阅读课本P38老子框题两段黑色正文,自主探究标注。注意:要圈化“关键词,中心句”。
学派 时期 国别 作品 思想主张

你知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祸福相依”故事吗?它们体现了老子的哪些思想?
无为而治
道家
春秋后期
楚国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
的法则,应顺应自然
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③从正方两方面思考问题。
④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
《老子》(《道德经》)
学派 时期 国别 作品 思想主张

礼 仪 之 邦
孔子政治思想
1、仁者爱人


2、为政以德
阅读课本P39第一段,自主探究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注意:要圈化“关键词,中心句”。
即仁者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仁”
孔子的核心思想--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克(克制)己复(实行)礼(周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材料一:道(引导)之以政(行政命令),齐(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道德准则),齐之以礼(礼仪规范),有耻且格(自觉改过)。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围绕)之。
——《论语 ·为政》
根据两段材料回答,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为政》
提出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
孔子的教育成就
——根据《论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整理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兴办私学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教育成就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 孟懿子 南宫敬叔 端木赐 颜回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洙泗书院—曲阜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杏坛讲学图轴》
明代画家吴彬绘
现藏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
教育成就
《杏坛礼乐》
观察:猜测孔子与弟子在做什么呢?
儒家经典:
《诗》《书》《易》《礼》《乐》《春秋》
孔子政治思想
1、仁者爱人

2、为政以德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是教育家。
孔子教育成就
1、提出有效的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
2、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3、整理古籍
结合所学与生活,请你交流孔子学说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七中的走廊文化
文化主流
2018年央视中秋晚会曲阜会场
孔子学院
*
第二篇章
百家争鸣—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二、思想的碰撞---百家争鸣
影响最大: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1.阅读P40百家争鸣目“相关史事”,
了解“诸子百家”的含义。
学者多,学派多
阅读课本P40-41页,前后4人小组合作归纳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注意:要圈化“关键词,中心句”。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①“兼爱”“非攻”、
②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②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①反对空谈仁义、以法治国
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①“仁政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利弊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篇》
*
有人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读孔孟,识仁义,君子之道,构建和谐
读墨子,知博爱,就难扶危,意志坚定
读老庄,懂人生,淡泊名利,回归质朴
读韩非,勇改革,与时俱进,依法治国
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第三篇章
知行合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能分享一下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思想观点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去做?
孔子学院
批判继承
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
一、选择题
1.“无为而治” 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他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课堂达标训练
3.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 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A.诸侯争霸局面 B.“百家争鸣”局面
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材料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1)材料一反映了谁的思想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讲了什么道理?
孔子

虚心好学,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