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比一比
比一比
1.“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A.一种卧具
B.一种坐具
C.一种装饰品
比一比
2.唐代诗人元稹,他祖先姓氏为( )
A.独孤
B.拓跋
C.长孙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葡萄美酒夜光杯,
。
,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
比一比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黄河远上白云间,
。
,
。
——唐·王之涣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补充完成下列两首唐诗:
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题目,叫 。
凉州词
悠悠唐韵,北朝遗风。
千古一脉,民族交融。
千古一脉
民族交融
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一、穷兵黩武中看交融——淝水之战
二、革故鼎新中看交融——孝文帝改革
三、胡风汉韵中看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壹
穷兵黩武中看交融
——淝水之战
交融
东晋十六国形势
龟兹
沙漠
大海
汉水
对峙
穷兵黩武中看交融
东晋十六国形势
苻坚
公元383年
南下进攻东晋
氐族政权
汉族政权
穷兵黩武中看交融
80万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从容应对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形势图
淝水之战
东山再起
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何雄壮,
风声鹤唳究可哀。
草木皆兵成一梦,
东山再起新局开。
穷兵黩武中看交融
从细节处,看民族关系与前秦的战败
战前: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士兵80万。
战中:军队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
战后: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无意愿
无斗志
无认同感
秦军败矣
朱序:前秦的度支尚书。他原本是东晋的将领,在前秦攻打襄阳城时,因弹尽粮绝,投降了前秦。朱序被俘虏后,非但没有被前秦所杀,反而被苻坚重用。朱序出于无奈,只得假装应允,但悄悄地等待机会报效东晋。
穷兵黩武中看交融
(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ー一日本历史学家 川本芳昭
一、穷兵黩武中看交融——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前秦(氐族)--东晋(汉族)
民族交融不充分,统一全国失败(教训)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公元3世纪前期
公元383年
淝水之战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实现局部统一
公元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部崛起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公元5世纪末
北魏孝文帝改革
贰
革故鼎新中看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交融
革故鼎新中看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族名片
类 别 游牧民族
姓氏特点 拓跋、独孤氏、尉迟氏等(多为二三字的复姓)
生活习惯 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
政治制度 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
继承制度 父死兄即,兄死弟即(包括女人)
文 化 无文字,以图画记事
民族 生产
方式 生活
方式 政治
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魏
鲜卑族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
落后
必须改革,学习汉族文化
1.阅读档案袋中的五则材料,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每则材料对应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理解,举例说明孝文帝改革起到的作用。
合作探究:
革故鼎新中看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通汉婚
习汉礼
革故鼎新中看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革故鼎新中看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 作用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习汉礼
促进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日常化
民族交融形象化
民族交融认同化
民族交融长期化
民族交融仪式化
革故鼎新中看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通过双方消除文化界限、减小文化差距的努力,两种文化靠拢、整合,双方的民族隔阂和异族感随之减少。共同文化的形成,标志着文化认同的完成和鲜汉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段锐超《北朝民族认同研究》
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融合和进步。
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
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革故鼎新中看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穷兵黩武中看交融——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前秦(氐族)--东晋(汉族)
民族交融不充分,统一全国失败(教训)
二、革故鼎新中看交融——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
顺应历史趋势,促进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叁
胡风汉韵中看交融
——北方民族大交融
交
融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
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融
材料一:
胡风汉韵中看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材料二:
胡风汉韵中看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
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
边境汉人《放牧图》
生产方式的交融
胡风汉韵中看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文化艺术的交融
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民展。
材料三:
胡风汉韵中看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朝民歌《敕勒歌》
北朝乐府《木兰诗》
胡风汉韵中看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材料四:
文学艺术的交融
胡风汉韵中看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思考:上述交融是单向性还是交互性的过程?
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是也。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民族交融
一、穷兵黩武中看交融——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前秦(氐族)--东晋(汉族)
民族交融不充分,统一全国失败(教训)
二、革故鼎新中看交融——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
顺应历史趋势,促进民族交融
三、胡风汉韵中看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民族交融:衣食住行——生产方式——思想文化
由表及里,改变社会风貌,推动历史进程。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这一民族大交融,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中华文明比之以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著名史学家王仲荦(luò)先生
以史为鉴看交融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以史为鉴看交融
以史为鉴看交融
追随历史的步履拾级而上,
鲜卑民族的沧桑岁月,述说雄浑的交响。
胡风汉韵在滚滚浪潮中交织激荡,
铸就了辉煌灿烂的泱泱盛世,赫赫隋唐。
几千年来,我们手足相亲,心守相望,
让民族交融的不落壮歌,在中华大地永远传唱!
欢
迎
指
导
谢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