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社戏》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7 15: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戏》教学设计
课 题 《社戏》 单 元 第一单元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八年级
学 习 目 标 1、识记生字词,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通过朗读,把握课文的叙述视角,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领悟作品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其眷恋故乡的情感。
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产生的表达效果。
难点 领略文章的美,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播放歌曲《童年》; 导入:提起童年,我们总会有无尽的回忆和向往。它就是这样一段拥有时迷迷糊糊、盼望长大,长大后又不断回望的时光。鲁迅先生不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充满怀恋,对他在农村的一段生活也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戏》这篇小说。 听歌; 回想有趣的童年时光,与同学分享,并进入新课的学习。 引起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愿意积极发言,参与到课程进程中来。
预 习 检 测 PPT展示有关鲁迅人物介绍的思维导图; 带领学生复习,并做简要讲解。 PPT展示《社戏》中涉及的生字词、形近字及词语解释,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词语知道大概意思即可。 跟随老师回答问题,将不清楚的内容,标记或补充在书上。 夯实基础,积累词汇。
课 题 解 读 PPT展示图片及“社”与“社戏”的解释。 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看图了解“社”的含义与“社戏”这一民俗活动。 通过对文題的把握,了解“社戏”,以便进一步的学习。
速 读 感 知 PPT展示问题: 本文写了哪些事情?仿照“夏夜行船”给这几件事起个恰当的题目(课后题一)。 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戏前波折→夏夜行船 →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 小说为什么以“社戏”为题? 你觉得本文的主旨是什么那? 速读课文,并根据获取到的信息,回答屏幕展示的问题。 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板 书 归 纳
作 业 思考:1)看戏过程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及原因; 2)找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批注、品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复 习 导 入 PPT展示上节课的板书内容,带领学生根据课文的层次结构,精读品析文章内容。 回忆第一课时所学 通过回忆,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精 读 探 究 要求分层次读课文,并思考问题(PPT): 读“平桥村的生活”(1-4段) 思考:“我”喜欢平桥村吗?为什么? 得到优待,免念书; 朋友多,没有拘束; 钓虾、放牛; 去赵庄看戏。 品读“去赵庄看戏”(5-30段)。 ①请找出戏前波折中的三次波折、转机。 波折: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去、外祖母要担心。 转机:八叔船回来了、伙伴同去、八喜写包票。 ②品读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从嗅觉、视觉、听觉等入手,写得有味,有色,有声,更有情。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写出了行船之快,烘托了“我”急于想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③快速浏览“赵庄看戏”部分,思考: 初到时给“我”的印象是? 看戏时“我”的感想是? ④欣赏“月下归航”片段,品味写法。 运用比喻,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侧面描写,间接写船行得迅疾,突出了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高超。 文中的“我”心情都有怎样的变化? 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 精读课文,回答老师给出的问题,找到文章的叙述视角,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与文章的写作手法,感悟文章蕴藏的童趣。 通过精读课文,感受小说优美的环境与作者富于童趣的写作手法,为突破文章重难点作铺垫。
仿 写 归 纳 PPT展示问题: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何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PPT展示要仿写的内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 ——欧阳修 PPT展示: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空气,是人与人之间淳朴真挚的感情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眷念之情。 通过精读课文,与分析文章内容,仿写并尝试概括作者语言蕴藏的深意。 用仿写的形式,锻炼学生多种方法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文章中心句,突破文本学习的情感目标。
作 业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写一写你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注意表达手法的运用,写出童趣,不少于300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文 体 知 识 PPT展示问题,并明确答案: 文学体裁有哪些分类?本文属于哪一类? 文学体裁分为四大类: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本文是一篇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 跟随老师回忆学过的文体知识。将不清楚的补充在课本上。 巩固基础文体知识,锻炼学生判别文体的能力。
文 体 知 识 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文学体裁。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社会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找出本文的三要素。 通过找出三要素,引出本课对小说中心,即人物形象的分析。
人 物 分 析 PPT展示问题: 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人是 , 从 可以看出他很 。 资料补充: 小说中人物塑造之所以立体丰满,是因为综合运用了多种人物塑造方法: 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环境描写;②用他人的言行侧面烘托主人公。 ③细节描写:具体细致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 PPT展示: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形象刻画出平桥村农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分享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喜欢,回答时注意说明用了哪些塑造手法。 感悟村子这最大社会背景的桃源风气。 通过对文章人物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平桥村的人美、情美。
探 究 赏 析 PPT展示问题: 《社戏》美在哪里? 明确:景色美、人性美、情节美。 根据所学的内容,尝 体会作品的写作特色
探 究 赏 析 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景物描写细致逼真 叙事详略得当 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简练而精粹,内涵丰富; 平实而有情味; 生动而有画面感。 试概括总结,学会从三要素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总结。 与语言特点,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美感。
总 结 与 答 疑 师生共同总结。 PPT展示学习目标,进行疑难解答。 ?识记生字词,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朗读,把握课文的叙述视角,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领悟作品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其眷恋故乡的情感。 对照学习目标,自省是否有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用学习目标对三课时所学进行整理与回顾,再次巩固。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读《社戏》原文,进一步感受作者蕴含的情感; 完成《社戏》相应习题。
课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