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课 陶器
第一课 陶器
泉港五中 崔淮燕
回忆:
美术的概念
美术的功能
审美功能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认识功能
实用功能
欣赏性美术:绘画 雕塑
实用性美术:建筑.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
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
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是
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
陶瓷的区别:
原料不同 烧制温度不同 硬度.吸水性
陶 黏土.砂土 600摄氏度 低.有吸水性
瓷 瓷土,高岭土 1000摄氏度以上 高,密实不透水
陶器的产生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本课主要内容: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鸟形陶壶
人面鱼纹盆
叶纹陶钵
白陶gui
漩涡纹尖底瓶
舞蹈纹彩陶盆
双耳瓮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2.炊器,有罐、鼎、鬲等;
3.饮器,杯、角、觚(gu)、
(gui)等;
4. 食器,有碗、钵盘等;
5.盛贮器,有壶、罐、瓮、瓶、
尊、盆、缸等。
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
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
成与器形相协调。
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前2500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 陶器基本为手
制,出现了慢轮修整技术;
陶质以细泥红陶、夹砂红陶为
主,灰陶、黑陶较少,出现白
陶;陶质松软,烧成温度约
900—1000℃。
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的杰出成
就,烧前彩画,不易脱落,以
黑彩为主、兼用红色。主要器
型有碗、钵、杯、罐、瓮、瓶、
、尖底瓶等。陶器常饰
以线纹、绳纹、弦纹和附加堆
文等。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大汶口文化
因1959年发掘的山东省泰安县
大汶口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
4040—前2240年。分布于山东
、江苏北部、河南东部等地.有泥
质、加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
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
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
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
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
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八角星形彩陶豆
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
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河姆渡文化 元前4360年—前3360年。因1973年首次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而得名
。以夹炭黑陶为主,
加砂、泥质灰陶,
均为手制,烧成温
度800—930℃。器
型有、罐、杯、
盘、钵、盆、缸、
盂、灶、器盖、支
座等。器表常有绳
纹、刻划纹。有一
些彩绘陶,绘以咖啡色、黑褐色的变体植物纹。
猪纹黑陶长圆形钵
龙山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继承仰韶文化因素发
展起来。早期主要分布在关中
、晋南、豫西一带。晚期主要
分布于河南、和河北的南部。
陶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红
陶,黑陶数量增加,出现少量
蛋壳陶。烧成温度1000℃左右
。陶器常见手制轮修,晚期见
到轮制陶器以及模制陶器。器
型有杯、盘、碗、盆、罐、鼎
、、鬲、鬶、等。彩陶很少,
常见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
纹、附加堆纹等。
白陶鬹形盉
马家窑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3190—前1715年。
以1924年发现于甘肃省监洮县
马家窑而得名
陶器均为手
制,泥质以红陶为主。烧成温
度760—1050℃。器型有碗、
钵、盆、罐、壶、瓮、豆、盂
、尊等。彩陶发达,有几何纹
、鸟纹、蛙纹、人面纹、葫芦
纹、编制纹、贝形纹等等;夹
砂陶有绳纹、平行纹、折线纹
等。陶窑多为竖穴窑结构。
螺旋纹双耳瓮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
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
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
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
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
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
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和审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