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八年级 班 姓名:
集腋成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iè) 晓得(xiǎo) 无耻(zhǐ) 毒手(dú)
B.蛮横(hèng) 捶击(chuí) 恐怖(kǒng) 悲愤(fèn)
C.赋予(fù) 势力(shì) 诬蔑(mèi) 屠杀(tú)
D.毁灭(huǐ) 卑鄙(bǐ) 吓倒(dào) 遭受(zāo)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一项是( )
A.卑鄙bì 迸裂bèng 岱山dài 匆忙cōng
B.袭击xí 纵情zòng 处理chǔ 卑劣liě
C.捶击 chuí 恰是 qià 赔上 péi 血迹xuè
D.跨进 kuà 召开 zhāo 搬弄 bāng 行径jì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D.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蛊惑人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6.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 ( )
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含英咀华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7.“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这句话的表达作用是( )
A.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B.加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C.引起听众的思考,以产生感情的共鸣 D.总领下文,深化中心。
8.“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这句话体现了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
A.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B.坚持真理的精神
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 D.不畏强暴的精神
9.对下面四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反问 引用 反复 B.反问 设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设问 引用 反复 D.设问 反问 比喻 反复
10.“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句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
11.“这几天,大家晓得”句中的“大家”指的是( )
A.李公朴和闻一多
B.国民党反动派
C.所有的人,包括敌人。
D.西南联大的师生和昆明爱国人土
12.下列与“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A.都无非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B.都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C.这难道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D.这不正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吗
13.“这成什么话”其中“话”的含义是( )
A.说、谈。 B指行为。
C.说出来能表达思想的行为。 D.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学。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作为爱国诗人,闻一多的确是独特的,正是如此,朱自清对他的评价才显得如此具有洞察力。
B.中国剪纸的题材有经史故事、神话、风俗人情……等等,真是包罗万象。
C.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即变化着。
D.太苦的笋难以入口,微苦则亦别有风味。如食苦瓜、苦菜、苦酒,并不嫌其味苦。
15.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对比)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吗? (设问)
C.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比喻)
D.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反复)
16.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彩强烈。如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增强了语言的感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僧爱感情。
B.运用感叹句、设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设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C.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使感彩强烈。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阿!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手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D.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彩。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17.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
入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
民,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更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讲演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时,用“他们”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时,用“你”“你们”;鼓动人们团结战斗时,用“我们”.
18.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B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
C面对“大家”而怒斥敌人,所所以用“他们”以指敌人;直接面对特务,怒斥特务,于是用“你们”以指“敌人”。
D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珍视和平。
三、他山之石
一一狄青追敌有节
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必以奇取胜。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佯却②;声止则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战,遽③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④大笑日:“孰谓狄天使勇?”时虏谓青天使也。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数。追奔数里,前临深涧,虏忽壅遏山隅。青遽呜钲而止。将佐悔不追击,青日:“不然。奔命之虏,忽止亟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利,宁悔不击,不可悔不止也。
【注释】①狄青(1008——1057):汾州西河(今山西阳)人,勇而善谋。②佯却:假装退却。③遽:突然
④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再声则严阵而佯却( )( )
(2)才遇敌( )
(3)前临深涧( )
(4)安知非谋替分来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
虏大笑曰:“孰谓狄天使勇?”
奔命之虏,忽止亟拒我,安知非谋?
狄青不追穷寇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
《最后一次讲演》答案
一、集腋成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卑劣(liè) 晓得(xiǎo) 无耻(zhǐ) 毒手(dú)
B.蛮横(hèng) 捶击(chuí) 恐怖(kǒng) 悲愤(fèn)
C.赋予(fù) 势力(shì) 诬蔑(mèi) 屠杀(tú)
D.毁灭(huǐ) 卑鄙(bǐ) 吓倒(dào) 遭受(zāo)
(解析:A项“耻”应读作“chǐ”;C项“蔑”应读作“miè”,D项“倒”应读作
“dǎo”。)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一项是( C )。
A.卑鄙bì 迸裂bèng 岱山dài 匆忙cōng
B.袭击xí 纵情zòng 处理chǔ 卑劣liě
C.捶击 chuí 恰是 qià 赔上 péi 血迹xuè
D.跨进 kuà 召开 zhāo 搬弄 bāng 行径jì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解析:C项“挑拨离间”是贬义词,与语意不符,可改为“好言相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D.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蛊惑人心。
【解析】B项,“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此处形容手脚动作轻,应该用“轻手轻脚”。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解析】D项,“一二·一”应加上双引号。
6.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 ( D )
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D项,闻一多先生那天讲演完,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因此那次讲演成为他生前最后一次讲演。
含英咀华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7.“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这句话的表达作用是( A )
A.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B.加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C.引起听众的思考,以产生感情的共鸣 D.总领下文,深化中心。
8.“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这句话体现了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A )
A.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B.坚持真理的精神
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 D.不畏强暴的精神
9.对下面四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反问 引用 反复 B.反问 设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设问 引用 反复 D.设问 反问 比喻 反复
10.“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句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C )
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
11.“这几天,大家晓得”句中的“大家”指的是( D )
A.李公朴和闻一多 B.国民党反动派
C.所有的人,包括敌人。 D.西南联大的师生和昆明爱国人土
12.下列与“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C )
A.都无非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B.都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C.这难道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D.这不正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吗
13.“这成什么话”其中“话”的含义是( C )
A.说、谈。 B指行为。
C.说出来能表达思想的行为。 D.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学。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C )
A.作为爱国诗人,闻一多的确是独特的,正是如此,朱自清对他的评价才显得如此具有洞察力。
B.中国剪纸的题材有经史故事、神话、风俗人情……等等,真是包罗万象。
C.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即变化着。
D.太苦的笋难以入口,微苦则亦别有风味。如食苦瓜、苦菜、苦酒,并不嫌其味苦。
15.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B )
A.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对比)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吗? (设问)
C.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比喻)
D.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反复)
16.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彩强烈。如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增强了语言的感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僧爱感情。
B.运用感叹句、设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设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C.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使感彩强烈。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阿!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手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D.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彩。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17.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DE )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
入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
民,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更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讲演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时,用“他们”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时,用“你”“你们”;鼓动人们团结战斗时,用“我们”.
18.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B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
C面对“大家”而怒斥敌人,所所以用“他们”以指敌人;直接面对特务,怒斥特务,于是用“你们”以指“敌人”。
D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珍视和平。
三、他山之石
一一狄青追敌有节
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必以奇取胜。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佯却②;声止则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战,遽③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④大笑日:“孰谓狄天使勇?”时虏谓青天使也。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数。追奔数里,前临深涧,虏忽壅遏山隅。青遽呜钲而止。将佐悔不追击,青日:“不然。奔命之虏,忽止亟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利,宁悔不击,不可悔不止也。
【注释】①狄青(1008——1057):汾州西河(今山西阳)人,勇而善谋。②佯却:假装退却。③遽:突然
④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再声则严阵而佯却( 第二次 )( 假装 )
(2)才遇敌( 刚 )
(3)前临深涧( 靠近 )
(4)安知非谋替分来出( 怎么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
狄青戍守泾原的时候,常常能够以敌寡众。
虏大笑曰:“孰谓狄天使勇?”
敌虏都大笑着说:“谁说狄青勇武”
奔命之虏,忽止亟拒我,安知非谋?
亡命逃奔的敌人,突然停止与我军的对抗,怎么能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阴谋呢?
狄青不追穷寇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示例:不管采取什么行动,要先熟悉情况,不可急躁冒进;要讲究策略,为自己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