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7 16: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3.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5.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隋唐大运河
6.“丝绸之路”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一条“玉石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之路”,更是一条中西方的友谊之路,是沟通欧亚文明的重要桥梁。它开通于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7. 右图所示的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在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曹魏时期
D. 唐朝时期
8.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政府管理失控
C.坊市制度崩溃 D.土地政策调整
9.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B.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0.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11.元朝王祯在《农书》中提出农业生产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 注重农时 B. 因地制宜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12.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发生在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1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14.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15.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政策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自由放任 D.闭关锁国
16.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城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清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17.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B.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18.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19.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0.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21.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认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22.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23.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24.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25.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B.中国深受西方文明影响
C.南京国民政府重视法治建设??????? D.国人婚姻法律意识淡薄
26.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27.“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2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圈地运动的发生 D.宗教改革的发端
2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30.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B.城市日益喧嚣拥挤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31.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哩的运河。“运河开凿热”实质上反映了
A.运河交通的优势??????? B.煤炭市场需求量增大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32.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能够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电灯的发明 B.飞机的发明
C.蒸汽机广泛使用 D.内燃机广泛使用
二、材料解析题(33题28分,34题24分,共52分)
3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6分)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商品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6分)这一新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据材料三概括明初的商业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12分)
34.(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回答。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12分)
(2)材料一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4分)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科技进步成果。(8分)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5 ACBCB 6—10 ADDBB
11—15 DCDCD 16—20 DBCDA
21—25 CADDA 26—30 DBBCC
31—32 CD
二、材料解析题(33题28分,34题24分,共52分)
33.(1)特点: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打破坊市的界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工商业市镇兴起。(4取3,6分)
新发展:商人数量增加,商人资本雄厚,商帮活跃;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市场扩大。(6分)
影响:促进了农耕经济繁荣,产生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4分)
(2)内容:加强市场管理立法;实行“海禁”。(4分)
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和商品经济经济的发展。(8分)
34.(1)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2分)
(2)同意。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不同意。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给出观点2分,答出一条理由给2分)
成果: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