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见教材P67~69页 )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感受1000的大小。
(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制关系。
(3)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 。
(2)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3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形成数感。学生有一定的数数能力,但“拐弯处”的数怎样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估计事物数量的多少时大多都凭着感觉乱猜。
5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能数、读、写10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6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并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数数的方法、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体验1000以内数的大小,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并在游戏中轻松巩固。
7教学准备
1.四人小组准备小棒
2.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计数器等。
8教学过程
8.1第一学时
8.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师生互动、复习数数
1. 五个五个数,从75数到100。
2. 十个十个数,从10数到100。
活动2【导入】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班要来几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出示幻灯片)校长要懒羊羊很快地数出方砖,可是懒羊羊怎么都数不清,那我们一起帮懒羊羊数数吧!
2.复习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板书:个?? 十)
3.复习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百)
4.出示更多的方砖,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块。
活动3【讲授】三、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探讨更大数的数法。(生数小棒,师巡视)
2.学生汇报交流如何数更大的数。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千)
揭示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 让学生想一想刚才是怎么数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和提示总结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 出示计数器,提问:怎样在计数器上拨296?每个数位的珠子各表示多少?学习296的写法、读法和组成。
5.从296数到304,请同学说出304每个数位的珠子各表示多少?学习304的写法、读法和组成。0不写可以吗?
6.老师在计数器上拨980,请同学读出这个数,并说出它的组成。怎样写这个数呢?个位的0不写行不行?(写0来占位)
7.总结读写10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什么?
读数写数都从最高位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零要读零,末尾的0不读出来。写数时,数位上是几就写几,数位上没有数要写0来占位。
8.练习:(1)我拨你写。???? (2)我说你拨。
9. “找朋友”游戏:练习数的读、写。
游戏规则:请三位同学拿个位、十位、百位三张数位卡片,再请四位同学拿3、0、7、8四张数字卡片站在前面。下面的同学根据卡片上的数任意说出一个三位数,拿数位卡片的同学说: “我的朋友在哪里”?拿数字卡片的同学迅速的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数位,边跑边说: “你的朋友在这里。”下面的同学和他们一起说: ““你的朋友在这里。”
活动4【练习】四、巩固应用,强化提高
1. 读出下面各数,再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2.写出下面各数。
3.延伸拓展:我能行。
??? ?(?? )??,600 ???,(??? )?,(???? )??????
活动5【活动】五、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