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第二课时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第二课时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07 21: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
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版下册
实验课题:探究馒头
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
主要成分:淀粉
馒头
想一想
淀粉遇碘液能够变蓝色
第一块:快速吃完(咀嚼5次后吞咽)
第二块:细细品尝(咀嚼30次后吞咽)
尝一尝
要求: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
哇~,有点甜呢!

提出问题
不甜(淀粉)
甜(另一种物质)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有关系。
牙齿的咀嚼(将食物切割、磨碎成碎块)
唾液的分泌
舌的搅拌
思考:1.实验能在口腔中进行吗?为什么?
2.那如何进行模拟呢?
3.实验变量如何控制?
不能,因为在口腔中进行不方便观察,也不好控制。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唾 液----
口 腔-----
温度控制-----
制订计划
用小刀将馒头切碎或将馒头撕碎
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或将试管进行震荡
直接进行收集(课前已经完成)
试管模拟口腔
手握试管底部
3.实验变量的控制
1.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相互配合作用的。因此看做一个整体,即是一个变量。
2.唾液是一个变量。
制订计划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唾液的分泌
试管 1 2
唾液/清水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对照实验1: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对照实验2:探究牙齿咀嚼与舌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试管 3 4
唾液/清水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制订计划
试管 1 2
唾液/清水 清水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试管 1 2
唾液/清水 唾液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馒头块
不搅拌
变量1:唾液
变量2: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
制订计划
试管 1 2
唾液/清水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试管 1 2
唾液/清水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试管 1 2
唾液/清水 清水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试管 3 4
唾液/清水 唾液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馒头块
不搅拌
变量1:唾液
变量2: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
制订计划
试管 1 2
唾液/清水 清水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3 4
唾液 唾液
馒头碎屑 搅拌 馒头块
不搅拌
制订计划
试管 1 2 3
唾液/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馒头碎屑 不搅拌
馒头块
变量1:唾液
制订计划
变量2: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
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去验证馒头确实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呢?还需要用到什么试剂?
淀粉遇碘液能够变蓝色
试管 1 2 3
唾液/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搅拌 馒头碎屑 搅拌 馒头碎屑 不搅拌
馒头块
实施计划
友情提示:要科学分工,合作探究哦!
(1)将馒头屑放入1、2号试管中,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
(2)2、3号试管加入唾液,1号试管加入等量清水;
(3)放入材料后,用手紧握试管底部5-10分钟;
(4)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检验并观察现象。
变量1:唾液
变量2: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
不变蓝
变蓝
部分变蓝
馒头碎屑
唾液
搅拌
37 C
馒头碎屑
清水
搅拌
37 C
馒头小块
唾液
不搅拌
37 C
现象:
(深)
(浅)
唾液
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
唾液可以使淀粉分解
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可以促进淀粉的分解
分析实验现象
1.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唾液的分泌
牙齿的咀嚼
得出结论,讨论交流
舌头的搅拌
牙齿和舌头:使得淀粉与唾液充分混匀,加速淀粉的消化;
唾液:起到消化作用,使馒头变甜。
麦芽糖
淀粉
唾液淀粉酶
思考:
通过今天的实验,你有什么启示?
拓展延伸,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