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 常见的建筑》 冀人版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 常见的建筑》 冀人版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7 19: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常见的建筑
冀人版 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房屋的变化过程,对各地域的建筑样式能够进行简单分辨。
01
过程与方法
02
对各种建筑能够进行推断和辨别,分析其功能和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3
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体会各地不同建筑的功能和特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风格的房屋。
房屋的变化
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我们的房屋都有了哪些变化?引起房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为了寻找远处的食物,人们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帐篷,这可能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了。
后来人们学会了生产和使用简单工具,用木头做成能遮风挡雨的木屋。人们在木架外面扎上枝条,用树枝扎成屋顶,在屋的外面抹上泥巴,做成简单的房屋。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并生产出了砖、瓦、石灰等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一切变得神奇了:各种各样的民居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开始出现了。
故宫(紫禁城)
午门
玄武门
英国皇室:
白金汉宫
法国巴黎:
凡尔赛宫
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了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从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建筑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使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人们可以在房屋里工作、休息和娱乐,也可以举行各种仪式。
现代建筑
东方明珠(上海)
鸟巢(北京)
玻璃大厦(纽约)
工作
休息
娱乐
房屋的变化
人类最早居住的房屋是 。人们最早建造的房屋是用 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
后来出现木头做成的 。
出现以 为材料的 和金碧辉煌的 。






3
2
1






4
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了 ,以后又出现
了 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 相继出现。
洞穴、草棚和树巢
兽皮
木屋
砖、瓦、石灰
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
民居
宫殿
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
水泥
不同风格的房屋
傣族竹楼
3
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1
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2
竹楼底层架空,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
四川民居
1
注重环境,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做到人、环境、艺术的有机结合。四川民居极其注意与环境的融合,大多依山临水,后高前低,层层拔高,与四邻环境协调,并用古林修竹、挖池堆石加以点化,使之具有特殊的韵味。

2
房顶高大,檐长,便于挡雨遮阴;窗大通风透光。材料:杉木、竹子、石板、木板、青瓦等。
内蒙古圆顶土房
蒙古包(圆顶土房)像个圆锥体冬暖夏凉,能够比较好地起到防风、防雪、防雨作用。 因内蒙古大多都是牧民,所以帐篷有易拆卸、搬运的特点。
伊斯兰特色的房屋
洋葱头一样的屋顶,且许多为绿色(或白色),除了一些花纹, 没有具体的动物或人的装饰图样。圆形的拱顶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
北京四合院
2
1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位于东南角。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
江苏民居
1
2
江苏自然条件优越,长期以来经济、文化极为发达,因而造就了当地民居的典雅和精致。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等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的江南水乡民居。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散湿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陕北窑洞(黄土高原)



闽南土楼(福建)
藏民的帐篷
哈萨克族的毡房
不同地区的房屋的特点是怎样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相适应的?




不同地域的建筑物,其外形和功能与当地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你知道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