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08 09: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
A.?跳远时先助跑??????????B.?踢球时穿带钉的球鞋??????????C.?严禁车辆超速行驶???????D.?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3.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从座位上向前冲的原因是( ???)
A.?乘客没坐稳????????????????B.?乘客没抓好扶手????????????????C.?乘客具有惯性????????????????D.?乘客的座位太光滑
4.前行的公交车内,某时刻悬挂在横杆下的拉手突然向公交车的右侧飘起,公交车正在(??? )
A.?直行急加速???????????????????????B.?直行急刹车???????????????????????C.?向左急转弯???????????????????????D.?向右急转弯
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以岸边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C.?运动员奋力向后划浆,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龙舟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龙舟具有惯性
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行驶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B.?汽车变速时具有惯性,匀速行驶时没有惯性 C.?汽车转弯时须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乘员的惯性
7.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下落。如图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 )
A.??????????????B.??????????????????C.??????????????D.?
8.当你坐在一辆向前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这时汽车的运动状态和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
A.?匀速行驶,车具有惯性??????????????????????????????????????????B.?加速行驶,人具有惯性 C.?减速行驶,人具有惯性??????????????????????????????????????????D.?正在转弯,车具有惯性
9.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 ,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球将(?? )
A.?保持断绳时的快慢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 C.?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立刻停下来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被限速,是因为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行车时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人的惯性 C.?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D.?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二、填空题
11.? 4月28日,马龙夺得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成为54年来获得三连冠的第一人。决赛中,马龙将迎面飞来的球扣回,这一现象表明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________,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球离开球拍后,由于________仍向前运动。
12.如图所示,用尺快速打击最下面的棋于,棋子被击打后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________会落在原处。
13.小明用力将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持续飞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___;同时,他的脚感觉疼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14.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上面的棋子由于_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______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15.如图是撑杆跳高的示意图。运动员越杆后,在加速下落的过程中,他所具有的惯性将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6.小明探究“物体运动与其所受阻力的关系”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到底端,然后在三种水平表面上滑行,如图所示。小明发现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量最长,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耐力跑测试中,小龙跑到终点后为什么不能立刻停下来?
18.小明端着盆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却泼了出去,请你解释这个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
19.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法(选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__。说明运动的物体________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____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20.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将棉布铺在________(填“斜面”“水平木板”或“斜面和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________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2)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________。推理可知: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________。
2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分别标记出小车在水平面的毛巾、棉布、木板表面的停止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相同;
(2)标记a是小车在________(选填“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停下来的位置,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选填“快”、“慢”);
(3)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可知观点???? (选填“A”或“B”)是正确的;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相同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可以探究小车的重力势能与________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的,A不符合题意;
B、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B不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不符合题意;
D、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A
解:A、运动员跳远时通过助跑增加速度,起跳后人可以借助惯性保持这个速度在空中运动,属于利用惯性,A符合题意。
B、踢球时穿带钉的球鞋,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车辆超速时,其速度增大,相同质量下动能就会增大,发生交通事故时危害极大,C不符合题意。
D、汽车紧急刹车时,人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车窗冲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人要系安全带,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3. C
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由于受到车的摩擦力由运动变为静止,而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向前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4. C
车、拉手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向左急转弯时,由于惯性,拉手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所以拉手向右摆动,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倒向车行方向是因为车减速或车停止造成的;人倒向车行的相反方向是因为车突然启动或车加速造成的.
5. A
A.龙舟承载着运动员一起运动,龙舟与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静止的。A错误,符合题意。B.龙舟与岸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岸边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C.运动员奋力向后划浆,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给桨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通过人和龙舟的作用,使得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不符合题意。D.龙舟到达终点时,由于龙舟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不能马上停下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6. C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和物体是否运动、速度大小都无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7.B
装置在水平轨道上匀速向右行驶,即钢珠和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钢珠因为断电而下落时,因为具有惯性,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因此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时,钢珠竖直向下运动。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惯性的知识解答.
8. B
坐在一辆向前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这是因为此时汽车突然加速行驶,人由于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较小的速度,则人会后仰,所以才会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故答案为B。
【分析】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包括保持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分析惯性现象要分析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哪部分受力改变运动状态,哪部分由于惯性继续运动。
9. A
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拉力作用;当绳子突然断裂,拉力消失,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将保持断绳时的快慢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外力突然消失时,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0. D
A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行车时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冲,而对人员造成伤害,不是减小人的惯性,B不符合题意; C.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前进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二、填空题
11. 运动状态;球拍;惯性
将球扣回,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改变,即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该力是球和球拍之间相互作用,使球拍发生弹性形变而对球产生的,所以该力的施力物体是球拍;球离开球拍后,球拍对球没有作用力,但球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球原来是运动的,由于惯性要继续保持这个状态运动。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球拍;惯性.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12. 运动状态;惯性
受到打击的棋子飞出去,该棋子受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由于下方的棋子飞出,所以上面的棋子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落在原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惯性. 【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13. 惯性;相互
解:踢出去的足球,离开脚后,由于惯性,足球仍在空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能够继续飞行一段距离;
用力踢足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球也对脚施加反作用力,因此脚感到疼;
故答案为:惯性;相互。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4. 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击打棋子时,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又由于重力落下来。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15. 不变
惯性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当人加速下落时,人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16.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
在所给3种接触面中,水平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远,这个现象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
故答案为: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 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 . 【分析】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摩擦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因此,需控制小车在水平面的速度相等,这样才能得出其不同摩擦阻力下,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再根据不同表面的摩擦大小,可判断小车前进距离的远近;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前进的距离会越远,据此进一步做出极端假设,即小车不受外力时,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一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基础,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才最终得出了这一著名的定律.
三、解答题
17. 在耐力跑测试中,小龙跑到终点后,由于惯性,它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因此不能立即停下来。 【分析】(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18. 解:当波水时,在手的作用下,盆停止运动,而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就会向外泼出去,而盆仍留在手中。
利用水盆泼水时,水由于惯性继续运动,盆由于受到手的力停止运动,水泼出去。 【分析】物体的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
19. (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 (2)远;慢 (3)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 (4)C
解:(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行驶的越远。(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但是个正确的定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2)远;慢;(3)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4)C。
【分析】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保持到底面的初速度相同)外,还有科学推理法(在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科学推理,可得出当小车不受阻力时,其将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及转换法(接触面越来越光滑,小车所受摩擦阻力越来越小,其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20. (1)水平木板;斜面顶端由静止 (2)变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解:(1)为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实验时,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2)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速度减小变慢,据此推理可知,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运动的无穷远,速度大小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水平木板;斜面顶端由静止;(2)变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保持到底面的初速度相同)外,还有科学推理法(在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科学推理,可得出当小车不受阻力时,其将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及转换法(接触面越来越光滑,小车所受摩擦阻力越来越小,其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21. (1)速度 (2)木板;慢 (3)A (4)高度
解:(1)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2)图中标记a的距离最远,说明其表面是最光滑的,是小车在木板表面停下来的位置,由实验现象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越远;(3)由实验现象推理可知,物体不受力时,可以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可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而不能维持物体运动状态,A符合题意;(4)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根据实验现象,若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发现高度越高,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越远,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的高度有关。
故答案为:(1)速度;(2)木板;慢;(3)A;(4)高度。
【分析】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保持到底面的初速度相同)外,还有科学推理法(在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科学推理,可得出当小车不受阻力时,其将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及转换法(接触面越来越光滑,小车所受摩擦阻力越来越小,其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