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 单元练习
一、单选
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C.?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D.?静止在地面上的“歼-20”战机,受平衡力的作用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行驶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B.?汽车变速时具有惯性,匀速行驶时没有惯性C.?汽车转弯时须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乘员的惯性
3.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钢圈与刹车闸皮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B.?滑冰时,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C.?人在正常行走时,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D.?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砂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4.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索”的实验中,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应在木块(??? )
A.?未被拉动时??????????????????B.?刚被拉动时??????????????????C.?匀速直线运动时??????????????????D.?刚刚停止运动时
5.如图所示,用6N的水平拉力F拉动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右????????????B.?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左????????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6N,方向水平向左
6.人用力水平向左推讲台,没有推动,在这个过程中(??? )
A.?人对讲台的推力小于讲台受到的摩擦力???????????????B.?讲台受到的惯性大于推力C.?讲台受到的推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讲台没有做功
7.一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8.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拉力而保持静止,在两个已知 F1=5N,F2=3N.那么物体 B 受物体 A 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应分别为(? )
A.?5N、3N?????????????????????????????B.?5N、2N?????????????????????????????C.?2N、3N?????????????????????????????D.?3N、5N
9.如图所示,用力F把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只受重力、压力和摩擦力?????????????????????????????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随F增大而增大C.?木块对墙面的压强随F增大而增大????????????????????????D.?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10.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同学用5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二力平衡的是( ???)
A.?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B.?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C.?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D.?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
二、填空题
11.“足球进校园”推进了校园足球的发展。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________;足球落地后会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___。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12.用力拍打桌子,手会感觉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汽车突然开动时,站 在车上的人会向后仰,这是由于人具有________?。
13.小明用50N的水平力把重20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使木块静止不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 N;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仍静止,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木块原来处于下滑过程中,减小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如图,在拉力F=10N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将________,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保持静止状态”、“做减速直线运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15.某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中,他受到的重力与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他对电梯的压力与 ________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6.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到在不同水平面上,最后静止的位置如图所示。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7.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法(选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__。说明运动的物体________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____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18.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________,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此实验是根据____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在图甲、图乙实验中,假如把木板换成海绵,拿掉弹簧测力计,会发现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海绵凹陷得更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
20.如图,学“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沿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这样的“斜面”实验。
(1)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运动,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 ________力相平衡,作用效果抵消了,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________力的作用。
(2)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________。
(3)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________运动。
(5)利用斜面还可以测量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完成以下问题:
①实验原理: ________;
②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________。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在斜面底部安装金属片
C.斜面的长度应较小
D.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较小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A.物体不受力时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不符合题意; B.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加科学推理而得来的,B不符合题意; C.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C不符合题意; D.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的基础上推理而来,内容是物体不受力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和物体是否运动无关。
2. C
解: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和物体是否运动、速度大小都无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3. B
解:A.自行车的钢圈与刹车闸皮之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A不符合题意;B.滑冰时,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B符合题意;C.人在正常行走时,脚向后蹬地,与地面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脚与地面间的摩擦是静摩擦,C不符合题意;D.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砂纸之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可将摩擦力分为三种:①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②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③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4. C
解:实验中应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读数。C符合题意;A.未被拉动时,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所以读出的拉力大小为静摩擦力大小,不是滑动摩擦力大小。A不符合题意;B.刚被拉动时,木块在做加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所以此时的弹簧测力计读数不是滑动摩擦力大小。B不符合题意;D.刚刚停止运动时,木块在做减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小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所以此时的弹簧测力计读数不是滑动摩擦力大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索”的实验时,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相等,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 C
解:解:A、因B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测力计向左的拉力和A对B向右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A对B=F示=2N,A不符合题意;
B、因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所以,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2N,B不符合题意;
CD、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B对A向左的摩擦力、地面对A向左的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由力的合成可得:fB对A+f地=F,
则地面对A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地=F﹣fB对A=6N﹣2N=4N,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两者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判断出受力情况,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的合力为零得出A对B、地面对A的摩擦力、拉力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得出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6. D
解:A.讲台静止不动,所以水平方向上人对讲台的推力等于讲台受到的摩擦力,A不符合题意;B.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能拿来和力进行比较,B不符合题意;C.讲台受到的推力与重力方向不同,所以不可能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D.人对讲台有力的作用,但讲台没有在力的方向上产生距离,所以人推讲台没有做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考虑,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是否移动了距离.
7. D
解: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也不一定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推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也不一定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8. B
解: A在水平向受拉力F1及摩擦力而处于静止状态,故由二力平衡可得,A受B的摩擦力FA=F1=5N;
对整体进行分析,则整体在水平向上受F1、F2及地面对B的摩擦力而处于静止状态,故三力的合力应为零,则摩擦力FB=F1﹣F2=5N﹣3N=2N;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隔离法对A及利用整体法对A、B进行受力分析,通过二力平衡及力的合成可得出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9. C
解:A.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两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压力和支持力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一对平衡力,总共四个力,A不符合题意;
B、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因为重力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B不符合题意;
C、根据p= 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增大,压强也增大,C符合题意;
D、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压力方向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物块额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利用p= 判断压强大小的变化情况.
10. B
解:A.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
B.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B符合题意;
C.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二、填空题
1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惯性;平衡力
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飞,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落地后的足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在地面上滚动;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惯性;平衡力.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12. 相互;惯性
解:用力拍桌子手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汽车启动时,车上的人后仰,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相互;惯性。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的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变。
13. 20;20;变小
解:当木块在压力的作用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为20N,若减小压力,木块仍静止,摩擦力仍为20N,当木块向下滑动时减小压力,则摩擦力减小。 故答案为:20;20;变小。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粗糙程度有关。
14. 10;做减速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在拉力F=10N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由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为10N;
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只受摩擦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故物体将做减速运动,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由压力消失,摩擦力也消失,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由于惯性,将保持力消失瞬间的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0;做减速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据此求得摩擦力大小;当物体不受力时,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15. 支持力;电梯对他的支持力
解: 某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中, 它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是平衡力。他对电梯的压力作用在电梯上,电梯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它身上,因此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在同一物体上,那么它们是平衡力;如果在两个物体上,那么它们是相互作用力。
16. 慢;匀速直线运动
解: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到不同的水平上,具有相同的初速度。由图可看出,水平面越光滑,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速度减小得越慢。
进一步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为零,则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将以原来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慢; 匀速直线运动 . 【分析】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保持到底面的初速度相同)外,还有科学推理法(在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科学推理,可得出当小车不受阻力时,其将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及转换法(接触面越来越光滑,小车所受摩擦阻力越来越小,其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三、实验探究题
17. (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2)远;慢(3)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4)C
解:(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行驶的越远。(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但是个正确的定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2)远;慢;(3)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4)C。
【分析】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保持到底面的初速度相同)外,还有科学推理法(在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科学推理,可得出当小车不受阻力时,其将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及转换法(接触面越来越光滑,小车所受摩擦阻力越来越小,其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18. (1)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运动状态
解:(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即让两边的拉力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再同一条直线上,观察到木块发生转动,当木块重新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时,拉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小车受力不再平衡,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运动状态。
【分析】(1)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2)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19. (1)二力平衡(2)变大;没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乙;压力
解:(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的平衡力,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变大;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此时测力计示数大于滑动摩擦力,他操作中的错误是没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丙中接触面粗糙,滑动摩擦力大,故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在图甲、图乙实验中,乙中压力大,假如把木板换成海绵,拿掉弹簧测力计,会发现乙图中海绵凹陷得更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关。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变大;没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乙;压力。
【分析】(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涉及到实验原理(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及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的运用和数据分析能力.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及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0. (1)支持力;摩擦力(或阻力)(2)速度(3)小;大(或长、远)(4)匀速直线(5)v= ;C
解:(1)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在该实验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不同,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越远;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不受摩擦力,它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5)①测平均速度的实验的原理是; ②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正确; B、在斜面底部安装金属片可以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程度,从而减小误差,正确; C、若实验中斜面长度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短,不便于测量,会增大误差,错误; D、斜面的倾斜程度小,小车运动的速度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便于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1)支持力;摩擦力(或阻力);(2)速度;(3)小; 大(或长、远) ;(4)匀速直线; (5)①;②C。
【分析】(1)分析小车受到的力,小车在水平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相互平衡,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2)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应使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3)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相同,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 (4)由(3)推理得出:若运动的小车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永远运动下去; (5)测平均速度的实验的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