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寒假第七周周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5分)
1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A.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制条件 B.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12.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 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 作为自由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目的在于( )
A.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 B.消除大小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 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
1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通过参众两院享有立法权
C.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
D.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
14.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最大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封建君主专制
C.德意志政治家和议员地位低下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这表明该宪法
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11.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
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
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12.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
A.农村劳动力的增加
B.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
13.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阶段,城市房屋破败,老鼠遍地,脏乱差是普遍现象,即便如此城市人口仍然是剧增的,而且在农村人口少量下降的前提下,英国总人口剧增。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城市人口增长与居民的收入有关 B.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与其环境无关
C.城市人口增长源于农村人口进城 D.坡市化必然与城市环境环境相伴
14.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石油工业的发达
C.蒸汽动力的应用
D.电器的广泛使用
15.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11.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国家权力 传统思想 启蒙思想
权力来源 君权神授 ①
权力构建 集权、专制 ②
权力归属 主权在君 ③
A.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③为自然权利
B.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
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③为主权在民
C.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
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
③为社会契约
D.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
12.有学者对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评论道:“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场运动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3.孟德斯鸠认为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这句话体现的是
A.人民主权说 B.开明君主制 C.社会契约论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4.“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这些哲人”发动了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技革命 D.启蒙运动
15.17世纪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为光学和物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
A.利于巩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
B.极大地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
C.在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
D.是反对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
二、材料题(25分)
17.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总是通过某种机制的运转来实现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实行这种“均衡”的具体表现。(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13分)
高三历史寒假第七周周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5分)
1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A.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制条件 B.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答案】C
【解析】
托克维尔强调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使美国强大,而非认为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条件,故A项错误;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故B项错误;托克维尔认识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故C项正确;托克维尔认为联邦宪法因国而异,故D项错误。
12.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 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 作为自由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目的在于( )
A.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 B.消除大小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 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美国设立缅因州是为了平衡“密苏里是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这一状况,即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故选A。矛盾与分歧只能缓解,不能完全消除,排除B;众议院议员是按人口比例选出的,从马萨诸塞州划出的缅因州并不是一个人口大州,不能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排除C;材料提及的是南北两方矛盾,并未提及中央权力运作方式,无法体现对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的维护,排除D。
1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通过参众两院享有立法权
C.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
D.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由“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可以看出法国总统与两院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并非总统通过参众两院享有立法权,排除B;CD项与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4.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最大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封建君主专制
C.德意志政治家和议员地位低下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说明德国皇帝的权力很大,凌驾于议会之上,显示了其专制主义,而其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骑士皇帝”显示了军国主义特点,A符合题意;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非君主专制,B项不符合题意。皇帝而不是将军享有国家最高权利,故CD不符合题意。
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这表明该宪法
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普鲁士、巴伐利亚等邦国各有不同的席位,这是由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这个现实国情所决定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赋予帝国联邦主义色彩而非邦联主义色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浓厚的联邦主义色彩而非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军国主义色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1.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
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
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说明工业革命和市场的扩大使西欧超过其他地区,故A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世纪中叶”,这是西欧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分水岭。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西方国家对外扩张,迫使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所以出现“西欧胜出”局面。
12.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
A.农村劳动力的增加
B.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羊毛和商品粮需要量的增长与价格的提高,刺激了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因而不少人到农村去租地并且为租到土地而提高地租,而多少年来农民只缴纳固定不变的贡赋。由于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物价上涨,领主的收入已明显相对减少,许多人很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租给资本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农村劳动力的增加与封建领主更愿意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无关;B选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出现导致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不是封建领主意愿变化的直接原因;C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7世纪中期,并非16世纪开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阶段,城市房屋破败,老鼠遍地,脏乱差是普遍现象,即便如此城市人口仍然是剧增的,而且在农村人口少量下降的前提下,英国总人口剧增。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城市人口增长与居民的收入有关 B.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与其环境无关
C.城市人口增长源于农村人口进城 D.坡市化必然与城市环境环境相伴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使英国人口的增加,故城市人口增长与居民的收入有关,A项正确。环境是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因素,排除B。C项与材料“农村人口少量下降的前提下,英国总人口剧增”矛盾,排除。城市化与城市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但材料强调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和人口增长,排除D。所以选A
14.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石油工业的发达
C.蒸汽动力的应用
D.电器的广泛使用
【答案】C
【解析】
题干反映了英国的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再结合题干的时间“18世纪末”,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动力的应用,大量燃烧煤炭导致环境污染,选项C正确。圈地运动发生于14、15世纪,排除A;B、D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成就,排除。
15.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中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本身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B项错误;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0年再到1900年,这个时间段涉及到德国统一,统一后数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对推动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D项错误。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1.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国家权力 传统思想 启蒙思想
权力来源 君权神授 ①
权力构建 集权、专制 ②
权力归属 主权在君 ③
A.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③为自然权利
B.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
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③为主权在民
C.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
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
③为社会契约
D.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权力来源上,启蒙思想主张自然权利和天赋人权;在权力构建上,启蒙思想主张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和社会契约;在权利归属上,启蒙思想主张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所以①为自然权利和天赋人权,②为三权分立,社会契约,③为主权在民。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有学者对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评论道:“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场运动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 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等信息可知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崇尚理性,反对君主专制,构建资产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与材料“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一信息主旨也是相符的,故D正确;ABC三项的运动中并没有涉及到反对君主专制,“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些主张,故排除。
13.孟德斯鸠认为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这句话体现的是
A.人民主权说 B.开明君主制 C.社会契约论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可以得出用权力制约权力来防止专制。符合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D正确。人民主权说是指权力来源于人民,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开明君主制实质上是君主专制的一种政体,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社会契约是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14.“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这些哲人”发动了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技革命 D.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哲人们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认为人类社会也存在着一定自然法则和规律。哲人们由此开始探求社会的自然法则和规律,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因此这一运动为启蒙运动,故D符合题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早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时代,不可能受其影响,故AB不符合题意;C项与“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17世纪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为光学和物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
A.利于巩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
B.极大地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
C.在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
D.是反对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
【答案】C
【解析】
根据“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可知,新科学把科学的理性和旧的宗教信仰进行调和,故C正确;新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动摇了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A错误;根据“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可知,笛卡尔调和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的关系,并没有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排除B;材料表明笛卡尔调和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的关系,新科学并不反对封建神学,排除D。
二、材料题(25分)
17.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总是通过某种机制的运转来实现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实行这种“均衡”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答案】
(1)英国:议会和内阁的制衡,(2分)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2分);但是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2分).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制衡(2分),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2分),但相互制约,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2分)
(2)理解:美国的民主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度传统(2分);美国民主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分).妥协: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缓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3分);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缓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3分);宪法间接地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缓和了南方州和北方州的矛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