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材P27)四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江苏] 第3单元直接写得数。
21×4= 79×7= 30×76= 43×2=
20×34= 230×3= 12×40= 70×20=
5×7+8= 9×6+7= 6×8+5=8455322808668069048014004361532.用竖式计算。26×48=2 6×4 82 0 81 0 41 2 4 81248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1知识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月星小区有16幢楼, 平均每幢楼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128×16= ( )1.计算方法的探究(1)分步计算128×16。16个128户10个128户6个128户10×128=1280(户)6×128=768(户)相加:1280+768=2048(户)1 2 81 6×7 6 81 2 82048(2)竖式计算。先用个位上的6乘128,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乘128,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渗透了类比的思想方法。1 2 81 6×128×16= ( )答:月星小区一共住了 户。7 6 81 2 82 0 4 820482048户1月星小区有16幢楼, 平均每幢楼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用两位数的个位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两位数的十位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知识点2 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怎样计算309×26呢?0乘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3 0 92 6×1 8 5 46 1 880346个309的积是185420个309的积是618026个309的积是8034309×26=80340乘任何数都得0,在竖式计算过程中乘数中间的0不能漏乘,还需注意加上进位的数。1 5 94 7×2 1 36 8×2 0 52 8×1 6 78 9×1 1 1 36 3 67 4 7 31 7 0 41 2 7 81 4 4 8 41 6 4 04 1 05 7 4 01 5 0 31 3 3 61 4 8 6 3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李红每个月存585元,存一年的钱,购买一台8000元的电脑吗?585×12=7020(元) 7020元<8000元 答:李红存的钱不够买一台8000元的电脑。8000元3.新学期学校添置了48套课桌椅,桌子每张125元,椅子每把43元。买桌子花了多少元钱?买椅子呢?买这些课桌椅共花了多少元?桌子:48×125=6000(元)椅子:48×43=2064(元)一共:6000+2064=8064(元)答:买桌子花了6000元,买椅子花了2064元,
买这些课桌椅共花了8064元。再 见 课件19张PPT。2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P28~29)四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江苏] 第3单元1.口答列式。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元?
(2)50元买文具盒,每个10元,共可以买多少个?
(3)50元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10×5=50(元)50÷10=5(个)50÷5=10(元)2.列式计算。(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50×4=200(元)200×4=800(千米)15×6=90(个)2知识点1 认识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1.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表示每件商品的价格例如:每支12元就是1支12元,
“12元”就是钢笔的单价购买商品的多少例如:买4支钢笔,“4支”
就是购买数量一共要付的价钱例如:购买4支钢笔一共多少元?求出的就是钢笔的总价2.解决问题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123454815“元/支”“元/本”都是复合单位,书写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写,中间的斜线要从右上往左下倾斜。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列出算式: 12 × 4 = 48(元) 3 × 5 = 15(元)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3.探求规律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总价=数量×单价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反过来,如果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关系式是:数量=总价÷单价;如果已知总价和数量,同样可以求出单价,关系式是: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知识点2 认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一列和谐号列车每小时行
260千米。李冬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31.认识速度、时间和路程速度的复合单位表示形式为“所行路程/所用时间”。在行程问题中表示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速度速度可以用复合单位表示。例如“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米/分”读作米每分每小时行260千米可以写成:260千米/时每分行200米可以写成:200米/分定义单位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26020078016002.解决问题列车行驶的路程是:260×3=780(千米)自行车行驶的路程是:200×8=1600(米)3.探求规律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列出算式:260 × 3 = 780(千米)200 × 8 = 1600(米)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路程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出路程;反过来,如果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出时间,即:时间=路程÷速度;如果已知路程和时间,也可以求出速度,即: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7.李明骑自行车5分钟行了1千米,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1.苹果的单价是每千克 5 元,可以写成( );
东东骑自行车每分行 200 米,可以写成( );
每套运动服116元,可以写成( )。2.李明骑自行车5分钟行了1千米,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3.(1)刘阿姨用60元买了4千克鲫鱼,鲫鱼的单价是15( )。
(2)赵军骑车15分钟行了4500米,他骑车的速度是300( )。5元/千克200米/分116元/套200米/分元/千克米/分2.根据“冬冬5分钟步行350米”,可以求什么?
冬冬步行的速度□ 冬冬步行的时间□ 冬冬步行的路程□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 340 米,这个速度可以写成什么?
340 米秒□ 340 秒/米□ 340 米/秒□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 拓展题:你知道这3种动物中,谁的速度最快?2小时行了120千米6分钟行了8000米36秒行了580米马:120÷2=60(千米/时)老虎:60÷6=10 8000米=8千米 8×10=80(千米/时)狮子:3600÷36=100 580×100=58000(米/时)=58(千米/时)答:老虎的速度最快。杨 辉 杨辉,浙江杭州人。在数学史上与秦九韶以及元代的李冶、朱世杰合称宋元数学四大家。现存的杨辉的著作主要有以下5种:《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续古摘奇算法》。杨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他写书教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他是南方最受欢迎的老师,也是数学史上有名的“巧人”。再 见 课件16张PPT。3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P33)四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江苏] 第3单元1.直接写得数。
10×2= 16×10= 50×2= 30×3=
40×2= 4×10= 20×5= 21×10=2016010090804010021015873 × 7 =11111115873 ×14 =?乘数 × 乘数 = 积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0除外)。乘数与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两个数相加得和;两个数相减得差;两个数相乘得积;两个数相除得商。4知识点 积的变化规律先按要求算一算、填一填,再比较填出的结果。120260060×1024060×430060×51.计算并完成表格2.发现规律对比第1行
和第2行20 × 3 = 60不变 ×2 20 × 6 = 120×2 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对比第1行
和第3行20 × 3 = 60不变 ×10 20 × 30 = 600×10 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对比第1行
和第4行20 × 3 = 60×4 ×4 80 × 3 = 240不变 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对比第1行
和第5行20 × 3 = 60×5 ×5 100 × 3 = 300不变 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从简单的、个别的情况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体现了归纳的思想方法。3.验证规律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 7 × 3 = 21不变 ×10 7 × 30 = 210×10 12 × 40 = 480×2 ×2 24 × 40 = 960不变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除以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除以几)。乘数积乘数 × 2积 × 2乘数 × 3积 × 3乘数 × a积 × a……乘数乘数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积的变化有规律,一个乘数不改变,
另个乘数乘上几,积也跟着乘上几。巧学妙记15873 × 7 =11111115873 × 14 =?×2×222222215873 × =根据第一道算式,快速写出下面几道算式的结果。
16×17=272
16×34= ( )
16×51= ( )
16×68= ( )
16×85= ( )
16×102=( )544272×2=544816272×3=8161088272×4=10881360272×5=13601632272×6=1632完成下面的计算,并说说规律。
18×24=432
(18×2)×(24÷2)=
(18÷3)×(24×3)=
36×12=4326×72=432一个乘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乘数除以相同的数,积不变。巧插数字 125×4×3=2000,这个式子显然不成立,如果算式中巧妙地插入两个数字“7”,这个等式便可以成立,你知道这两个7应该插在哪儿吗?答案是:1725×4×3=20700再 见 课件17张PPT。4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P34)四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江苏] 第3单元口算热身:
70×8= 700×8= 70×80= 24×30=
3×800= 30×8= 300×8= 13×40=
( )×( )=180 ( )×( )=240在口算这些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怎样比较简便? 5605600560072024002402400520603604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5知识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15克氧气850平方米能释放850个15克氧气列式850×151.理解题意2.探究计算方法方法一 0参加运算。8 5 01 5×4 2 5 08 5 0 1 2 7 500参加运算5×0得到这个01×0得到这个0相加得到8 5 01 5×4 2 58 5 1 2 7 50850×15可以先算85×15的积,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1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1个0。方法二 0不参加运算。0不参加运算直接拿下来方法二更简便8 5 01 5×850×15= ( )克4 2 58 5 1 2 7 5012750127503.规范解答答: 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 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每平方米每天大约吸收二氧化碳20克850平方米能吸收850个20克二氧化碳列式850×201.理解题意8 5 02 0× 0 0 01 7 0 0 1 7 0 002.探究计算方法方法一 0参加运算。在计算时要注意把乘得的数末尾的“0”与要添上的“0”区分清楚。8 5 02 0×1 7 0 0 0方法二 0不参加运算。先算85×2的积,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2个05×2=10
得到0从上面拿下来的两个03.明确算理85 × 2 = 170×10 ×100 850×10 = 1700020×第一个乘数乘10,第二个乘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4.规范解答850×20= ( )克17000答: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把0前面的部分末位对齐先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乘数末尾若有0,扔在后面不用理,
算完再把0添上,共有几个添几个。巧学妙记2 3 06 5×230×65= 1 1 51 3 81 4 9 501495036×300= 108003 63 0 0×1 0 80 060×470= 282004 7 06 0×2 8 20 0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判断。
(1)280×50的积的末尾共有3个0。 ( )
(2)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 )
(3)计算250×20,因为25×2=50,所以250×20=500。 ( )1.填空。
(1)23×2=46,那么 230×2=( ),230×20=( )。
(2)在口算700×40时,可以先算( )×( ),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460460074√√×33.选择。
(1)根据 14×25=350,可以知道,得数正确的算式是( )。
① 140×25=3500 ② 250×140=3500 ③ 250×14=35000
(2)下面四道算式中,与其他三道的积不相等的是( )。
① 190×70 ② 19×700 ③ 19×7×10 ④ 19×7×100
(3)在等式□□×□0=2000中,满足条件的答案共( )组。
① 2 ② 3 ③ 9①③①拓展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24000 30×800=2400080×300=2400040×600=2400060×400=24000富兰克林的遗嘱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在他的遗嘱中对自己的遗产作了具体的安排,其中谈到:“1000英镑赠给波士顿的居民,把这些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些款过了100年增加到131000英镑,我希望那时候用100000英镑来建造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000英镑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这笔款增加到4061000英镑,其中1061000英镑还是由波士顿的居民支配,而其余的3000000英镑让马萨诸塞州的公众来管理。”
从这段遗嘱中,我们可以看出富兰克林为民着想的精神。不过开始只有区区一千英镑的赠款,就要为几百万英镑安排用场,这种设想可能吗?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