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部编版九年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7 21:4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题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有答案)
题号 一20分 二 10分 三45分 四10分 五 5分 六 60分
题型 积累 与 运用 综 合性学 习 (一)诗 歌 阅 读 (二)议论文阅 读阅读 (三)小 说 阅 读 (四)名 著阅读 素材 积累感悟 语文 趣味 试题 写作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古人云:“字如其人”。请把下面的话抄写在方框中,要求字迹工整、规范、美观(4分)
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4分)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优长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 chuǎi( )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纯粹的文字之美。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chuǎi( )摩  浮光掠影( )   
(2)文中划横线句子有一个错别字是“  ”,正确写法是“  ”。(1分)?
(3)“匆促”中“促”的意思是( )(1分)
A.靠近 B.时间短,急迫
C.推动 D.催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孔乙己》的主题是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
B.《变色龙》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的揭露了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丑恶面目。
C.《溜索》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
D.《蒲柳人家》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语言富有特色,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体现农村劳动人民悠闲自在、自得其乐的品格。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4分)
A. 第十六届省运会即将在宁德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 为了防止冠状病毒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 眼前的柳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状元村的溪流两岸装点得生机盎然。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6)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7)《陋室铭》中表现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非连文本阅读。(10分)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0分)
【材料一】2019年全国两会第一天,一份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解读说,九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家长参与沟通积极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
【材料二】 三大教育支柱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影响
教育类别学段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幼儿园阶段 80% 15% 5%
小学阶段 70% 20% 10%
中学阶段 40% 30% 30%
大学阶段 10% 30% 60%
【材料三】
  “教育焦虑是社会焦虑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映。心理失衡导致了焦虑,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动作变形。”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李建华说。
  “教育焦虑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焦虑,是社会转型期无法回避的社会心理问题。社会竞争所形成的压力无可避免地流向教育,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给了家长和孩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吴霓认为,家长的各种教育焦虑,一方面是源自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充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另一方面也与公众因优质教育资源竞争而产生的社会情绪相关。
  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特殊国情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但这是一个阶段性问题,解决它不能完全靠学校,不能完全靠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完全靠立法,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统筹,才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圈。
【材料四】
  “针对家长的教育焦虑,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帮助家庭缓解教育焦虑情绪。”朱永新在提案中建议妇联、关工委、宣传等部门以及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参与家庭教育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形成合理的社会评价,帮助家长切实转变只有“上重点大学”才是教育成功的观念,科学定位孩子的教育成功标准。
  另一方面,鼓励学校借助视频音频交流手段,通过“代理家长”“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公益形式,帮助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营造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党组成员邓丽表示,由一些家长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带来的突出问题,亟须通过加快立法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从制度层面推进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说法的一项是( )
A、绝大多数班主任认为,家校教育理念上存在的差异是影响家校沟通的主要原因。
B、教育焦虑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可以通过综合施策得到有效缓解。
C、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圈,要依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三方统筹合力。
D、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不充分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从中提炼出关于家庭教育影响力的结论。(3分)


(3)阅读【材料四】,简要概括有效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情绪的办法。(4分)


三、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然后完成7-9题。(11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 这首词所写的季节是初秋,从“花落去“”可以看出。
C.词的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
D. 这首词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8.全诗的思绪都围绕哪个字来抒写的?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3分)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4分)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0—12题(12分)
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
①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②“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有才华,有名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毫不介怀,还“歌啸自如”;一个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自己和家人则粗茶淡饭,“粗粝自如”。这些正是“自如”的高境。
③如今,生活的鼓点越敲越快,各种诱感扑面而来,人们时常感到被大流裹挟着往前走。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感觉“浮躁,踏实不下来”的人超过四成。现实中,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
④“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所谓“常度”,其实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信条。匆匆赶路时,不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只有守住心中的“常度”,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攢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航天员邓清明,一次次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守护不变的初心,越是时间久,考验多,越能彰显“自如”的价值。
⑤“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获人生的曼妙风景。(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魏寅)
10. 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11. 第②段列举《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4分)

12.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4分)
(三)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3—16题(16分)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晚上他像锅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都睡不着。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 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
C. 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 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D. 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14. 赏析第一段画线的句子“晚上他像锅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都睡不着。”( 4分)

15.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6. 小说结尾“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很有特色。小说这样处理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分)


(四)名著阅读。
17.名著阅读(6分)
(1)选择题(2分)
① “好。那么, 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中《 》篇。(1分)
A、《琐记》 B、《范爱农》C、《二十四孝图》 D、《藤野先生》
②在取经路上,为了战胜妖怪,孙悟空进行多次变化,但是他没有变化过( )(1分)
A、老和尚 B、妖精的丈夫 C、妖怪的妻子 D、妖精的孩子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4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①本段文字选自 ,在这之前,作者见到了 (人物名称)(2 分)
②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2 分)


四、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感悟。(10分)
18.(要求:学生熟读素材,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感悟;学生还可以把素材抄写到笔记本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刘翔创造世界纪录
北京时间2006年7月12日凌晨,瑞士洛桑。夜幕下,体育场内凉风习习,灯火通明。男子110米栏的起跑线上,8位世界跨栏的顶尖选手正在热身,其中包括刘翔。
预备口令发出,刘翔缓缓走上了跑道,他的目光中透着坚定和坚韧。当发令枪骤然响起时,他像豹子一样冲了出去。顺畅地跨过第一栏后,他的身体完全舒展开了,栏间跑的节奏稳又快,过栏动作轻而低,他似乎真的带着中国红在跑道上飞起来了……他最大的竞争对手——阿诺德,紧随他,咄咄逼人。于是,他压低了身体,加速,加速,加速!终于,他第一个冲过了终点。12秒88 !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刘翔实现了人生的一个目标。事后,他说,当时我也没多想,只是看到前面一个栏,于是对自己说,尽快超越它吧,你将离成功更近一步!















150

五、语文趣味智力题
19.根据以下图标猜相应的成语。(5分)(能写出3个即给满分)
(1) ;
(2) ;
(3) ;
(4) ;
(5) ;


六、作文
20.作文(60分)
2020年春节之际,一场突如其来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肆虐开来,给全国人民带来极大的麻烦……在这场疫情的阻击战里,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医务工作者、武警官兵、一线的工作人员、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和捐赠物资的好心人士……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涌现出了一个个负重前行的逆行者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写一篇或表达自己对此次疫情的看法,或描写自己和家人是如何应对此次疫情的,或描写发生在身边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或向这些疫情中的逆行者们致敬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200



















400



















600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4分)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给分,指导学生工整、规范、美观的字。
2.(1) 2分 揣 lüè
(2)1分优 悠
(3)1分B
3.(4分) D
4.(4分)C
【试题解析】A词语搭配不当,“水平”不能“发扬”,把“发扬”改为“发挥”。B“防止”与“不”的使用,导致表达的意思相反,去掉“不”。C正确。D缺少主语,去掉“在……中”或“使”。据此,答案为C。
5.8分(1)在水一方 (2)海日生残夜(3)柳暗花明又一村(4)芳草萋萋鹦鹉洲
(5)屋舍俨然(6)甲光向日金鳞开(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每空一分,错字扣一分)
二、非连文本阅读。(10分)
6. (10分)
【答案与分析】
(1)(3分)B(A项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需要方方面面统筹;D项是原因之一。)
(2)(3分)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导性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弱;在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取代的。(答对两点给满分。图表题答题方法①比高低,寻规律。抓住最高值与最低值,快速把握图表重心。②做统计,找走势。横向纵向比较,总结变化规律。)
(3)(4分)①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家庭教育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②切实转变教育成功的观念,科学定位孩子的教育成功标准。③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④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根据四句话,提取关键词、关键句)
三、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然后完成7-9题。(11分)
7.(3分)B 暮春
8.(3分)独;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9.(4分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0—12题(12分)
10. (4分)示例:守护“自如”的心境或保持“自如”的状态
11. (4分)《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一个是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的富人,自己则“粗粝自如”。这一官一民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前者对应“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后者对应“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所以两则故事顺序不能颠倒。
12. (4分)(1)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 (2).“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 守住“自如”的心境)
(三)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3—16题(16分)
13.(4分) B
14.(4分)“像锅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都睡不着”是一句比喻句,生动形象写出老歪那种兴奋的情形。也点出他兴奋的原因是“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
15.(4分)① 一个疼爱孩子、为了儿女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好父亲形象。从文中“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看出。②一个勤劳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形象。从文中“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看出。③一个隐忍寡言、孤独寂寞的空巢老人形象。从文中“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寂寞生活。”看出。
16.(4分)情节安排上,这一结尾既照应前文,又是对故事情节的逆转(出人意料也可),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耐人寻味;人物形象塑造上,儿女性格的两面性和老歪的善良隐忍都在情节的逆转中得到集中表现;主题表现上,对虚情假意的孝顺进行鞭挞,表现了对留守老人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深化主题。(能答2点即给满分)
(四)名著阅读。
17.名著阅读(6分)
(1)(2分)①A ② D
(2)(4分)
①(2分)《红星照耀中国》 周恩来
②(2分)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四、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感悟。(10分)
18.( 10分)【分析】(刘翔奔跑,战胜各路好手,冲过终点是他的最终目标,而跑道上那一个个栏便是他奔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目标。人生旅程,正如刘翔奔跑的过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最终目标,也需要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将引领我们不断超越自我,奔向成功的终点。 学生可以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鼓励学生动笔,宽松给分。)
五、语文趣味智力题
19.根据以下图标猜相应的成语。(5分)(能写出3个即给满分)
(1)走马观花(2)心心相印(3)杯水车薪(4)哭笑不得(5) 美中不足
六、作文(60分)
20.作文评分标准量表
等级 项目 一类文(54-60分) 二类文(48-53分) 三类文(37-47分) 四类文(25-36分) 五类文(0-24分)
内 容 立意深刻见解独特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切合题意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情基本真实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具体感情不够真实不符合题意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感情虚假偏离题意
结构 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结构较完整 层次欠清楚 结构欠完整 结构混乱 条理不清
语言 语言生动有文采用语准确 简明得体 语言流畅用语较准确 语言较流畅有个别语病 语言不够通顺有少量语病 语句不通顺
书写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规范 卷面较整洁书写较潦草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较多 卷面杂乱书写不清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很多
说明 (1)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没有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2分;标点明显错误的,每3个扣1分,最多扣2分。(2)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在第五等之内评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