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马过河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3.能从小马过河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勇于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自主识字,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2.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们看(课件出示小马过河图),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生: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怎么样?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呀,那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天地——小马过河。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做到以下要求:读准字音,圈出本课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课件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2.按自然段读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四、精读课文。
学习1—2自然段:
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用“____”勾画出相关词语。
(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2.朗读1—2自然段,感受小马的乐于承担的精神。
五、指导书写。
学习“愿、意、麦、该、刻、突、掉、伯”八个字。
1.学生观察临摹,看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同桌讨论: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
2.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观察讨论后,教师范写,学生试着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二、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3—4自然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往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读出“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的句子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的简笔画)
2.你们想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难)
理解“为难”的意思,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3.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4.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它是怎么说的?
5.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6.老牛为什么觉得小马能过河呀?(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你觉得老牛的回答会用什么样的语气?(牛说的话要读得轻松,慢条斯理)
7.同桌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注意读出语气。
8.听了牛伯伯的话,我们的小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课件: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9.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比一比下面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2)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加上“立刻”说明了什么?(说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想也没想就要趟过去)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5—6自然段
1.正当小马要过河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小节,用虚线画出小马的话,用横线画出松鼠的话,找到后有感情地读读他们的对话。
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3.小松鼠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它觉得水深得很)小松鼠会用什么口气?(小松鼠说的话要读出急切、认真的语气。)
4.小马听了松鼠的话,我们的小马怎么做的?
出示课件: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5.读句子,回答:从“连忙”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6.同是一条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三)学习7—8自然段
1.听到老牛和松鼠不同的说法,小马只有跑回家问妈妈了,那妈妈告诉小马河水是深是还浅了吗?(没有)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理解妈妈说的话。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别人”指谁?
(3)写——做改写句子的练习:用“不应该……而应该……”的句式表达老马的意思。
(4)议——读了小马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2.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
(1)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出示课件: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矮),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指名读,个别读,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三、突破难点,深化感悟。
1.分角色读,读中升华。
2.师生分角色带上头饰共同表演。
四、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过遇到的困难?
2.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它说什么?
14 小马过河
老牛 浅(高)
松鼠 深(矮) 亲自试试
小马 顺利过河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课件、图片展示、情景片段表演等多种方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以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
我感觉本节课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展示交流的时间较少,这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