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9年10月7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发现为开发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道路。
在凯林和塞门扎看来,三人的突破凸显基础研究的意义。“我们知道,就治疗方法而言,许多真正的新发现来自一些项目令人意想不到的(研究)转向,而这些项目起步于非常基础的研究。”塞门扎说,“我们在年轻时有这些发现,但终在年老时收获认可。”
正如塞门扎所说,基础科学研究是不能即刻带来经济效益的。回看世界历史,欧美国家的崛起无不与其基础科学水平的提高有关。没有热力学、牛顿力学以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等科学作为基础,两次工业革命根本无从谈起。伴随我们生活的万维网也是在高能物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
更重要的是,基础科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DNA模型的建立等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了人类崭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基础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认为基础科学应该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其一,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其二,不能直接应用到实际中,但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原理;其三,基础科学内部还有层次性,比如很多领域里虽然有独有的基础研究,但是都离不开数学。他还提到中国古代虽有四大发明、也有“勾股定理”等发现,但我们只停在了“发现”阶段,没有建立起基础科学的体系。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也认为,科学通过实验或逻辑推理对事物的物性、结构和各种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或提出和验证各种设想或理论。而技术创新则是为达到某一实用目的而采用的新方法或新材料等,旨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没有一代代人形成的科学素养,我们在技术上是走不了多远的。因此,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我们千万不能忽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取材于2019年3月中国科学院科普平台“科学大院”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的采访记录和蔡基刚《诺奖颁奖季反思大学科学教育》一文)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凯林、塞门扎和拉特克利夫的研究直接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B.从塞门扎的话中可以得知,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作用是逐渐显现的。
C.基础科学研究虽不能即刻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但却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D.基础科学的发展是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逐渐强大的重要因素。
2.根据文意,下列关于“基础科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基础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对物质、对时空的看法。
B.基础科学内部是有层次的,比如数学是很多基础科学的研究基础。
C.基础科学反映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D.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只是技术上的创新成果,不是科学研究。
材料二
近几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研究投入增幅较大。与美、英、法、日、俄相比,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增长最快,年均增速高达16.8%,特别是从2007年到2016年,十年增长了约3倍。
第二,__________①_____,中国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大幅提升。我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进到世界第4位,其中材料科学、数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产出占有较高比重,生命科学正在以超乎常规的速度发展。我国国际高被引论文1数量、热点论文2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3位。
第三,基础研究解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持续增强。通过对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和材料等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我们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基础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露。
但因为起步较晚,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与主要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首先,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仅为GDP的0.1%,不及韩、法、美的四分之一;其次,占研发总投入的比重低,1997年以来,主要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总投入的比重均在10%以上,目前更是大多(日本、俄罗斯除外)在15%以上,而我国只有5.1%。
另外,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执行结构比例失衡,严重依赖高等院校和政府研究机构等公共部门(2016年96.8%)。企业只执行了全国3.2%(2016年)的基础研究支出。2016年,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来源中,联邦政府、企业、高等院校、非营利机构和地方政府所占比例依次为43.5%、27.2%、13.6%、13.0% 和2.8%。
而从各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表1)看,实验发展是各国企业的第一大研发活动类型。与其他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呈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各国企业研发支出的活动类型分布(2016年)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实验发展% 其他%
韩国 11.9 20.7 67.4 0
日本 7.5 16.6 75.7 0.2
英国 6.7 41.7 51.7 0
美国 6.1 15.9 78.0 0
法国 6.1 41.4 52.6 0
俄罗斯 1.5 11.3 79.1 8.1
中国 0.2 3.0 96.8 0
因此努力实现基础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加快创新人才的积累,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差距,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重大战略抉择。
(取材于姜桂兴、程如烟《我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比较研究》2018)
注释: 1. 各学科论文在2008-2018 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
2.近2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称为热点论文。
3.请根据文意,补写“ ① ”处的内容。(2分)
4.从表1的内容看,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呈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条概括我国基础研究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4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8题。
点绛唇
北宋·林逋
金谷1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1. 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后荒芜。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阕既无“草”字,也与草无关,下阕以“萋萋”写草,词约意丰。
B.上阕的“乱”字有“混乱,无序”之意,突出了园子无人看管,与“谁为主”紧扣。
C.下阕的“暮”字,可指送别时间是傍晚时分,也可指当下是春色将尽的时节。
D.下阕的“长亭”是送别之地,“王孙”是作者送别之人,紧扣“离歌”之“离”。
7.同样是借草言情,下列诗句中“草”所蕴含的情感与本词相似的一项是(3分)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B.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北山》)
C.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二》)
D.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为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8.本词使用了“金谷园”的典故,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个典故在词中的作用。(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慄。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然去中州万里 去:离开 ②临上而俯视 临:到达
③辄糜碎土沉 辄:就 ④嗜奇之土恨焉 恨:遗憾
⑤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擢: 提拔 ⑥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 抓住
⑦而志意常充然 而:表转折,但是 ⑧则以告予 以:把
A.①⑥ B.②⑧ C.③⑦ D.④⑤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骑马前行,在竹林和崇山峻岭中穿行连续十多天都看不到峰顶
B.以例自免归
依惯例自己辞职归来
C.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D.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我将不惭愧了
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言辞恳切真诚,体现了作者对后辈的关心和爱护。
B.本文历叙陆路、水路之奇险,为赞赏陈庭学游蜀做了铺垫。
C.陈庭学乘船游览川蜀各地,为了提升诗歌创作水平,他每次必做诗。
D.作者赞赏陈庭学游蜀的同时,也为自己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惭愧。
12.本文最后一段作者在“此其何故也”之后,又追问“得无有出山水之外者乎”。请结合文本说明这句追问的作用。(3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
①操吴戈兮被犀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②桂殿兰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本图宦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修建大观园。建成后贾政带贾珍、宝玉及众清客入园查看。)
贾政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说:“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依我拙裁,欧阳公句:‘泻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须寻思,因叫宝玉也拟一个来。宝玉回道:“老爷方才所说已是。但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也用‘泻’ 字,似乎不妥。况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求再拟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如?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来。”宝玉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了一番。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说着便看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人忙用闲话解说。又二客说:“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 ”一个道是:“淇水遗风。” 贾政道:“俗。”又一个道是:“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 贾珍在旁说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罢。”贾政道:“他未曾做,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是个轻薄东西。”众客道:“议论的是,也无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说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等说出议论来,方许你做。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没有?”宝玉见问,便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做?”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人出来。
一面说,一面走,忽见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黃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虽系人力穿凿,却入目动心,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去,忽见篱门外路旁有一石,亦为留题之所。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许多生色,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云:“方才世兄云:‘ 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为妙。”
贾政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却是何字样好呢?”大家正想,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 众人都道:“好个‘在望” !又暗合‘杏花村’意思。”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 二字,便俗陋不堪了。唐人诗里,还有‘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越发同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 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了。”贾政听了道:“咳! 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呢?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怕他讨了没趣;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哥儿别的都明白,如何‘天然’反要问呢?天然者,天之自成,不是人力之所为的。”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那及前数处有自然之理、自然之趣呢?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恐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出去!”才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巴!”宝玉吓的战兢兢的,半日,只得念道:
新绿涨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道:“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茶蘼架,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到薔薇院,傍芭蕉坞里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宝玉道:“越发背谬了。‘秦人旧舍’是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贾政听了道:“更是胡说。”
(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逶迤:(wěi),指山河道路等曲折难走的样子。
B.敷衍:(yǎn),不认真,表面上应付。
C.粉垣:(huán),粉色的墙壁。
D.管窥蠡测:(lǐ),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15.“武陵源”“秦人旧舍”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但宝玉为什么说用“秦人旧舍”作为题额不妥? (2分)
16.脂砚斋评点“众清客”时说:“客不可不有。”请结合文本,分析给众清客下如此评语的原因是什么。(4分)
17.选文中贾政对宝玉的表现偶尔微笑点头,但更多的是冷笑怒斥。如何理解贾政对宝玉的不同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分析。(6分)
六、本大题1小题,50分。
18.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只有仁人才能知道喜爱何人、厌恶何人。”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50分)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1.(2分) A
2. (2分) C
3. (2分)答案示例: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
4. (2分)答案示例:
特点: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极低,只占0.2%,几乎所有经费都用于实验发展。(1分)表明:我国企业对基础研究不够重视。(1分)
5. (4分)
第一,基础研究需要时间,我们要改进评价机制,不能急功近利。
第二,重视培养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第三,鼓励基础研究均衡发展。
第四,持续稳定地增加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
第五,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6. (2分) A
7.(3分)D
8. (4分)答案示例:
本词借典故中金谷园为饯别之地,直接开门见山,点明送别主题,表达离愁别绪。此外,本词还借典故中金谷园曾繁华后荒败,蕴含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的感慨,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绪。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
9.(2分) A
10. (2分) D
11. (2分) C
12. (3分)答案示例:作者通过这个问句,在前一个问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陈庭学游历山水并非提升自我的唯一途径,要进一步深思探求。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①车错毂兮短兵接 ②即冈峦之体势 ③栗深林兮惊层巅 ④不矜名节
⑤楼船夜雪瓜洲渡 ⑥星垂平野阔(一空1分,共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4. (2分) B
15. (2分)答案示例:因桃花源中人是为躲避秦时战乱才隐居于此的,这是对当时统治者的大不敬,所以宝玉认为不妥。
16.(4分)答案示例:众清客的阿谀奉承,正可衬托出宝玉的“雅”与“真”;表现出贾政的虚伪做作;缓和贾政与宝玉之间的父子关系。
17.(6分)答案示例:当宝玉拟“曲径通幽”时,众人称赞不已,贾政笑着说不当过奖宝玉,宝玉所拟只是取笑罢了。此一“笑”说明他对宝玉表现满意,言语中却不加肯定,是他在客套的同时也告诫宝玉不要自满。
在宝玉评价众客所拟均“不妥”时贾政冷笑,表达出对宝玉轻狂的不满,其实内心并无太多责备。
在宝玉提出稻香村“造作穿凿”时,贾政气得呵斥宝玉,表现出贾政与宝玉之间价值追求的差异。
六、本大题1小题,50 分。
18. (50分)略
参考译文:
西南地区的山水,只有四川最为奇异。然而,它与中原地区远隔万里,走陆路,有剑阁、栈道的险途,行水路,有瞿塘、滟濒的忧虑。骑马前进,在竹林和崇山峻岭中穿行连续十来天都看不到峰顶。等登上顶峰向下俯视,陡峭的山崖高达万仞,幽深莫测难以见底,令人胆战心惊。从水路走,那江中的礁石凶坚硬锋利,波涛汹涌,漩涡变化莫测,行船一旦有尺寸差池,就会被撞得粉碎而像泥土一样散开来沉入水中,葬身鱼腹。往川蜀区的路途艰险到如此程度,所以,不是做官而又有财力的人,不可以去游历;不是有才能而会写文章的人,即使去游历也不会有收获;不是身强体壮的人,大多会老死在这个地方: 为此,爱好奇山异水的人都感到遗憾。
天台人陈君庭学,擅长作诗。多次以中书左司掾之职而随从大将北征,建有功劳,提拔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过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亮曾经在此生活过,英雄豪杰曾在此攻伐征战、驻扎防守过,诗人文士也曾在此游览、眺望、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喊。这些庭学全都游览过,而且过后必定发挥兴致写作诗歌,来记录这些地方的景物和时世的变化,因此他的诗艺更加精湛。三年之后,庭学依惯例自己辞职归来,在京师和我相聚。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语气更加豪壮,志趣理想更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正当我年少时,曾经立志要出游天下,只是由于学业未成而不得空闲。等到壮年可以出游时,正值四方战乱,无处落脚容身。等到如今,圣主兴起,天下太平,四海的边际成为一家,然而我却越来越老了。想要像庭学那样游历天下,还有可能吗?然而,我听说过古代的贤士,像颜回、原宪,他们都坐守在简陋的居室中,蓬都长得埋没了门户,可是他们志向和意气却始终非常高远充沛,仿佛有一种囊括天地宇宙的胸怀。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还有超出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庭学大概可以尝试着回去在这方面探索。如果庭学有什么收获,就请告诉我,那我可就不止是这一次的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