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 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8 16: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黄河颂
(测试时间:15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气魄(pò) 赞歌(zàn) 高山之巅(diān)
B.屏障(bǐng) 浊流(zhuó) 惊涛澎湃(bài)
C.扮演(bàn) 臂膀(bì) 万丈狂澜(lán)
D.浩荡(hào) 铿锵(kēng) 一泻万丈(xiè)
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像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用你那英雄的体魄/铸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兹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B.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
C.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D.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
下,走向了成熟。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C.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D.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是一首颂歌,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等句子,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
D.这首诗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二、填空题
6.根据原文填空。
(1)啊,朋友!黄河以它 ,出现在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多少英雄的故事, !
(3)你 ,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 。
7.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8.填空。
《黄河颂》选自组诗《 》。作者 ,原名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 家。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经 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简答题
9.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黄河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请写出两句描写、赞颂黄河的古诗。
答:

10.这首诗的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歌颂黄河的?
答:

11.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是豪迈的,还是委婉含蓄的?为什么?
答: 。
12.诗歌的最后四句有什么作用?
答:

四、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歌词选段,完成 13—16 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13.歌词中加点的“望”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14.歌词中赞美黄河气势磅礴的诗句是:
15.《黄河颂》在押韵上,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请找出节选部分前五行的韵脚字,写在下面。
答:

16.诗人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原因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答: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屏障”的“屏”应读作 píng,“澎湃”的“湃”应读作 pài。
2.答案:C A.像→向。B.铸→筑。D.兹→滋。
3.答案:D “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此处用错对象。
4.答案:C 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5.答案:B “望”字统领到“劈成南北两面”。
6.答案:(1)英雄的气魄 亚洲的原野 伟大而又坚强
(2)从你这儿发源 在你的身边扮演
(3)一泻万丈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解析:所填写的诗句必须和原句完全一致。
7.答案:(1)比喻 (2)对偶 (3)反复 (4)比喻
解析:理解诗句内容,结合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恰当判定。
8.答案: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张光年 诗人 文学评论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解析:注意“未”不要误写为“末”,“冼”不要误写为“洗”。
9.答案:(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只要是描写或赞颂黄河的诗句即可,注意避免错别字,不要添字、漏字。
10.答案: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解析:结合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考作答。
11.答案:这首诗的风格是豪迈的。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恢宏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使诗歌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解析:结合诗歌的写法特点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美学风格。
12.答案:这是诗人向中华儿女发出的呼告,也是全诗感情的最高峰。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解析:这四句是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的要向黄河学习的誓言,铿锵有力, 庄严豪迈。
13.答案: 统领全诗,引出诗人站在高山远望时看到的黄河景色,有画面感。
解析: “望”字在开头,引出下文对黄河景色的描写,有画面感。
14.答案: (示例)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解析: 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进行梳理。“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等可体现出黄河的气势磅礴。
15.答案: 巅、南、澜。
解析: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尾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就叫作押韵。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句末,有的隔行押韵,有的隔两三行押韵。
16.答案: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诗句中有明显的叙述,因为黄河是文化发源地,无数动人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