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七年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周周清(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七年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周周清(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8 14: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周周清(一)
1、基础清
1.用横线画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并改正
闲暇(xiá) 蔚蓝(wèi) 鲁莽(mǎng) 海市蜃楼(shèng)
改正:shèn
严谨(jǐn) 稠密(chóu) 俯瞰(kàn) 屏息凝神(pǐng)
改正:bǐng
凛冽(lǐnliè) 拯救(zhěn) 无虞(yú) 忧心忡忡(chōng)
改正:zhěng
2、根据下面拼音,写出汉字。
坚持不xiè( ) 战lì( ) tú( )劳 风cān( )露sù ( )
夺kuàng( )而出 精疲力jié( ) yàng( )yàng( )不乐
毛骨sǒng( )然 liàng ( )liàng( )qiàng( ) qiàng( )
答案 :懈 栗 徒 餐 宿 眶 竭 怏怏 悚 踉踉跄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B.“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C.在新农村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D.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今天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B.在急速飞驶的火车上,使我终于知道了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地匆匆,我决定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C.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D.为了防止学生在教室里大声吵闹,班主任在黑板上方贴上了禁止喧哗的标语。
5.下列选项全对的一项是( C )
A.范仲淹,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有小说集《朝花夕拾》。
C.“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D.《骆驼祥子》的作者是朱自清。小说讲述的是人力车夫祥子在北京拉洋车的艰辛生活和悲惨遭遇的故事。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___,___,___;(2)___,___,___。
【答案】示例:美在戏曲(1分) 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1分)美在文学(1分) 诗词曲赋 抒写灿烂文化(1分)美在汉字(1分)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1分)美在建筑(1分) 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1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伟大的悲剧》的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长篇传记《三位大师》等。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2、素养清。
8.(国学题 )填空。
(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4)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5)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 。(光未然《黄河颂》)
(6)《木兰诗》中写出军旅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 。
(7)《孙权劝学》中描写孙权劝学成果的句子是 , !
答案:(1)明月来相照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关山度若飞
(5)将要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9.名著导读。
请说出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到达南极和北冰洋。
10.悠悠中华五千年,爱国人物灿若繁星。他们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永留我们心中。为此学校开展“话说千古爱国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收集一组你知道的爱国名句,并注明作者。(2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擦亮记忆的星空,请列举一位你最喜欢的爱国名人,结合他(她)的事迹说说你喜欢他(她)的原因。(4分)
我最喜欢的人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的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高官厚禄利诱,威逼劝降,慷概就义。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热血志士。
三、阅读清
(一)课内阅读清
阅读《伟大的悲剧》,完成12-15题(9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11.文中划线的“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指的是什么?

12.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13.文中加点的“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1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答案:11.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12.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1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1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二)课外阅读清

爬根草
①凡在乡间长大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种草。它好像就是有关乡村最深的记忆,像大地与生俱来的美丽纹身。
②爬根草的生命力极强,只要给它土壤,一点点阳光,一点点雨水,一点点风,足以让它悠然自得地生存下来。据说它是唯一可以穿越四季的草,就是在最严寒的冬天它也是枯而不死。如果扒开地面的土,就会轻易看到它根部所固守的昂扬绿意,有着蓄势待发的姿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灵魂之草或草中之王。古诗有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这诗里歌颂的就是它,因为只有它才有这份生之坚韧和顽强。
③它是一种会走动的草,它时时都在播种着自己的未来。每往前伸延出一寸嫩绿的触须,它的茎就会深深扎进泥土。然后继续朝四方衍生,继续扎根。它的执着和专注给人以一步一叩拜的圣教徒般的赤诚感觉,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它长长的生命线,一直穿行在太阳一样的亮丽针孔里,被一个神奇的缝纫机刺进泥土。可以说,每株爬根草都是一摊摊刺绣的山水画,都是一篇篇锦绣的诗意文字。
④童年的记忆里,在夏天,无数次光着脚丫在爬根草装饰的乡间小路上行走,我们用脚心感受着它与季节共同的温柔,有着一种走在红地毯上的幸福憧憬,有着穿上草鞋的温暖感觉。那时感到脚心和心一样是向世界敞开的,它们说着同样的爱的语言。以那样的方式走进田野是神圣的,也是古朴而浪漫的。走在这样的路上,你永远不会想着回来,因为你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样的路本身就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它通向的是天地的心。
⑤曾有人把它和爬藤联系起来。一个在大地上匍匐前进,一个缠在树干上向上攀登;一个流向时光的大海,一个攀向岁月的峰峦。它们都给了我们一个格言式的指引:爱着心中的爱,一切的努力和等待都会成为最美的春天。
⑥也曾有人把它和蚂蚁联系起来。爬根草和蚂蚁一样是卑微的,然而它们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攀登者。它们一直把高山当做平地来走,用攀登的姿势和毅力将自己的灵魂在天地间高高耸立,它们一直在用卑微成全自己的伟大与超越。
⑦爬根草在草中是特立独行的。它是一种多情的草,只要有土的地方,都是它扎根的天堂。它对土地的爱是一种死去活来,是一种奋不顾身,是一种勇往直前,是一种从一而终。就这样它的生命且歌且舞,渐行渐远,像一条永不消失的绿色地平线!
⑧每株爬根草都是一条生命的赤道!
15.从全文看,爬根草有哪些特点?(3分)
爬根草有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爬根草对目标的执着与专注;虽卑微但却用毅力成全着自己;特立独行、对土地的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从一而终及死去活来的爱。(意思对即可)
16.文章的第②③④段已经对爬根草作了具体的描述,为什么在第⑤⑥段还要把它和爬藤、蚂蚁联系起来?(3分)
作者通过爬藤和蚂蚁与爬根草作类比,突出爬根草虽然活得卑微,但爱着心中所爱,成就自己的伟大与超越,装点美丽的春天。(意思对即可)
17.阅读第③段,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它是一种会走动的草,它时时都在播种着自己的未来。
“播种”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爬根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根草心中有着远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执着而专注地努力向前爬行、生长,表达了作者对爬根草这种精神的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18.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这是一条爬根草装饰的乡间小路,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柔和对幸福的憧憬,走在这通往理想的路上,正如同行走在自己的心路上,令人神往,所以没有人想着回去。(意思去即可)
(3)、文言文阅读清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 )
A.是非木杮 问今是何世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
21.你从和尚的骗术、讲学家未能找到石兽两件事受到怎样的启发?
示例:要揭示事物的真相,必须尊重科学,勇于探究事物的原理,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把事物真相真正揭示出来。
【参考译文】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旁边盘子里盛着药丸,那铜佛伸手像是要拿东西的样子。来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药盘靠近铜佛。如果是可以医治的病,盘中药丸就会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以治好,盘中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来有人在和尚住宿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中的药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铁屑,有一半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一层金(以掩人耳目)。经过检验,确实是这样,那和尚骗人的花招也就败露了。
四、写作清
22.下面两篇作文题目,任选一篇
题目:我找回了 (自尊、自信、友谊、母爱……)
要求:
(1)、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2)、立意自定、书写工整。
(3)、叙事具体,描写生动感人,表达真情实感。?
(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