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8 14: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敞(shǎng) 门槛(kǎn) 黏性(nián) 筹划(chóu)
B.涎水(xián) 掺水(chān) 着落(zhuó) 揩汗(kāi)
C.晌午(shǎng) 胯骨(kuā) 凹凼(ào) 舀水(yǎo)
D.烦躁(zào) 尴尬(gān) 蹿上(chuān) 撬开(qiào)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严峻 深沉 诩诩如生 迥然不同
B.遇昧 落后 和协一致 真率粗犷
C.渴慕 异常 炉火纯青 幽默诙谐
D.饱蘸 浓情 无限欢悦 真情实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法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D.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
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杨绛,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著有剧本《称心如意》《风絮》,小说《洗澡》,散文集《将饮茶》等。
B.钱钟书,字默存,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C.《干校六记》共收录《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團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散文。
D.《老王》是一篇抒情性散文,收录在作者的散文集《杨绛散文集》中。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林佳经常自言自语,很少和别人说话。
B.张老师说了一席委婉的话,言外之意是说我好心办了坏事。
C.现代高铁一小时行几百公里是微不足道的!
D.我天生胆小,在大庭广众不敢说话。
6.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 
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B.“和”并不是善恶不分,是非莫辨,不是简单的混同。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
C.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D.所谓“气象”“神韵”“格调”等……都是文艺作品给予欣赏者的总体感受。
8.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9.根据上句默写下句,或根据下句默写上句。
(1)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3)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7)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10.名著阅读。
选段一 牌局散了,太太叫他把客人送回家。两位女客急于要同时走,所以得另雇一辆车。祥子喊来一辆,太太撩袍拖带的浑身找钱,预备着代付客人的车资;客人谦让了两句,太太仿佛要拚命似的喊:“你这是怎么了,老妹子!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子!坐上啦!”她到这时候,才摸出来一毛钱。
选段二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1)选段一是祥子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拉包车的一个情节;选段二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祥子与老王都有着令人同情的命运,根据原著简要概括祥子在这家拉包车时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
1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卖蒜叟
(清)袁枚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康肃忿然曰
(4)但见杨双膝跪地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拳打砖墙
B.睨之久而不去 旁睨而揶揄之
C.徐以杓酌油沥之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老人自缚于树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16.(甲)文中的陈尧咨和(乙)文中的杨二性格特征有什么相似之处?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四、现代文阅读
糊涂孩子是怎么长大的
林特特
短短数日,新人小海就得罪了所有同事。
他爱接下茬儿,无论女同事谈购物,还是领导布置工作,他都要发言。明明还在试用期,他在博客抬头已加上公司名。于是,食堂有什么菜,又加班等信息,都好像是以公司名义发布的,观者无不如坐针毡。
小海还总把自己当孩子。领导出差归来,带回一包特产,让大家随便吃。别人都意思意思,只有他吭哧吭哧。他吃得满地都是空包装袋,吃得同事小南忍无可忍提着笤帚走过来。小海咀嚼着,笑对小南,抬起了双脚。
“还是个孩子!”众人摇摇头。他们眼神一碰,心声一致——还把自己当孩子?
回到家,小南说起小海。南妈评价,就是一糊涂孩子!南爸问,有大宝糊涂吗?
大宝是小南的表弟,从小爸妈就视他如命,请家教、上贵族学校、好吃好喝、浑身名牌、恋爱了还给恋爱费……花在大宝身上的钱,少说也有一百万。
自民办大专毕业,大宝被小南妈介绍到一家单位实习。上班三天,旷工一个月。小南妈好说歹说,老板才同意大宝复工。但他对大宝坦言:若不是因为你姑姑,我不会再要你。
当晚,大宝给小南妈发短信,“我从未受过这样的侮辱”,第二天他又发,“姑姑,救救我!给我换份新工作!”小南妈致电大宝父母,她想说,大宝上班三天,散了三包中华
烟,他的手机铃声不停,流程到他那儿总无法流下去,老板仁至义尽了。但大宝妈一句话堵回来:大宝才23,一个孩子!
你知道糊涂孩子是怎么长大的吧?此后,一提起大宝,小南就会想到大宝妈的糊涂话。
糊涂孩子总是慢慢长大的。糊涂孩子总是因为糊涂的教化。
第二天,小海在办公室乱晃,他晃到每个人的身后,看每个人的电脑,关注每个人干什么,无视每个人的不悦。
小南瞥了小海一眼——他是怎么长大的?受过怎样的教化?
(选自《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17.本文叙述了“小海”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18.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当晚,大宝给小南妈发短信,“我从未受过这样的侮辱”,第二天他又发,“姑姑,救救我!给我换份新工作!”(从语言描写角度品析)
(2)但大宝妈一句话堵回来:大宝才23,一个孩子!(品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9.结合全文,概括“糊涂孩子”有哪些特征。
2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回到家小南说起小海。南妈评价,就是一糊涂孩子!南爸问,有大宝糊涂吗?”这段话承上启下,引出另一个糊涂孩子大宝的故事。
B.叙述“小海”故事的同时又插叙“大宝”的故事,通过对比突出了糊涂孩子的差异性,也说明糊涂孩子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C.“他吃得满地都是空包装袋,吃得同事小南忍无可忍提着笤帚走过来。小海咀嚼着,笑对小南,抬起了双脚。”运用外貌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小海随意任性,无视别人感受的自私性格。
D.“糊涂孩子总是慢慢长大的。糊涂孩子总是因为糊涂的教化。”两个“总是”体现了糊涂孩子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父母家长长期、畸形的溺爱造成的。
E.本文主要通过叙述在小海身上发生的几件事情,对父母家长长期溺爱孩子的现象进行批判。


五、综合性学习
21.综合性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
“天下国家”是一个亘古弥新的话题,我校七年级学生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写一句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
(2)请你介绍一个爱国人物故事。(50字左右)
(3)某班级准备进行“爱我中华”主题诗歌朗诵比赛,请你设计一段主持人的开场白。(100字左右)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管时光如何变迁,都会有一些人、一些事长存我们的心底。当我们走过熟悉的小路,看见熟悉的物件,听到熟悉的歌曲,那些过往会一点点被触及,那些回忆会一点点泛起....
请以“有那么一个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shǎng——chǎng;
C.kuā——kuà,ào——āo;
D.chuān——cuān;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 诩诩如生——栩栩如生。B. 遇昧落后——愚昧落后,和协一致——和谐一致。D.真情实义——真情实意。
3.B
【解析】
【详解】
A.缺少宾语,应在“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后加“的行为”;
C.句式杂糅,应删去“也让人叹为观止”;
D.语序不当,应将“浓郁地”中的“地”去掉,并放到“节日气氛”前;
故选B。
4.D
【解析】
【详解】
D.有误。《老王》属于记叙性散文。故选D。
5.C
【解析】“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故C项有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6.B
【解析】
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的是又高到低的顺序,因此选B。
7.B
【解析】
A.“一定很怕热罢”后面的逗号改为问号;C.“大陆同胞”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D.删去省略号或“等”。
8.D
【解析】
【详解】
D错误,“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而不是立冬开始的。
9. (1)贾生才调更无伦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杨花榆荚无才思 (5)凭君传语报平安 (6)谁家玉笛暗飞声 (7)万里赴戎机 (8)策勋十二转
【解析】名篇名句的默写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在积累时,对重点篇目、重点句子做好落实,争取一字不错。同时,要扩大阅读量,积累更多的诗词,加强自身的修养。该题主要是直接型默写,注意“榆荚”“戎”“策勋”等字词的书写。
10.(1)杨家(杨先生、杨宅) 杨绛 被当做佣人,做了许多额外的家务,还被辱骂。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11.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纷飞。
12.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解析】
1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此题作答时要抓住“衰草”“寒云”“暮雪”这几个意境,表现出“悲”这一情感。
1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掩泣空相向,风尘何处期”的意思是: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何所期”写出了再会无期的悲怆。

13.(1)夸耀 (2)放下 (3)气愤的样子 (4)只
14.A
15.①(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杨二故意在十步外积蓄力量,奋力一拳打上了老人。
16.相似之处: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最终自讨苦吃。教训:一个人即使有长处也不要骄傲自满,要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要想真正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实认真,勤学苦练,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解析】
13.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矜”,夸耀;“忿然”,气愤的样子;“但”,只。
14.A项,介词,凭借/介词,拿,用。
B项,都是“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的意思。
C项,都是“缓缓地”的意思。
D项,均为介词,在。
故选A。
15.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发矢”,射箭;“颔”,点头;“故”,故意;“于”,在。
16.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甲文中“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和乙文中“叟能如是乎?”“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得出: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然后围绕“不能骄傲自满,人外有人”等阐述得出的教训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17.爱接话茬,乱发言;试用期间擅用公司名义发布信息;肆意贪吃,乱弃垃圾;无视别人感受,随意窥探别人。
18.(1)体现了大宝极度自我又心灵脆弱,一有困难首先就盼着家长或别人帮助解决,具有严重的依赖性。
(2)“堵”字写出了大宝妈妈极度的护短(护犊)行为,“才”字写出了在大宝妈妈眼中已经二十多岁的大宝还是一个需要照顾、宽容的还未长大的小孩,体现了家长是造成糊涂孩子的根本原因。
19.极度自我;极端自私;心理脆弱;依赖性严重。
20.BC
【解析】
17.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他爱接下茬儿,无论女同事谈购物,还是领导布置工作,他都要发言。明明还在试用期,他在博客抬头已加上公司名”“他吃得满地都是空包装袋”“小海还总把自己当孩子”“小海在办公室乱晃,他晃到每个人的身后,看每个人的电脑,关注每个人干什么,无视每个人的不悦”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18.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结合题目的提示,要求从语言角度来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具体语言来分析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即可。阅读语句,了解内容,“我从未受过这样的侮辱”这句话体现了大宝极度自我又心灵脆弱;“姑姑,救救我!给我换份新工作”这句话写出了大宝一有困难首先就盼着家长或别人帮助解决,具有严重的依赖性。
(2)结合题目的提示,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解答此题时先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阅读语句,了解内容可知,“堵”是“挡”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大宝妈妈对大宝是极度的护短;“才”是“仅仅”的意思,写出了在大宝妈妈眼中已经二十多岁的大宝还仅仅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孩,也表现了家长的过分溺爱是造成糊涂孩子的根本原因。
19.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糊涂孩子”的特征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他爱接下茬儿,无论女同事谈购物,还是领导布置工作,他都要发言”中可知,他们极度自我;从“他吃得满地都是空包装袋,吃得同事小南忍无可忍提着笤帚走过来。小海咀嚼着,笑对小南,抬起了双脚”中可知,他们极端自私;从“我从未受过这样的侮辱”中可知,他们心理脆弱;从“姑姑,救救我!给我换份新工作”中可知,他们依赖性严重。
20.B. 通过对比突出了糊涂孩子的共同性,而不是差异性;
C. 从“吃”“咀嚼”“抬”等词中可知,运用动作描写,而不是外貌描写。
故选BC。
21.(1)示例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孟子。
示例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示例一:在“七七事变”爆发后,华罗庚从待遇优厚的英国毅然回到战火遍地的祖国,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示例二:杨靖宇很早便参加了革命,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仍拒绝投降,壮烈牺牲时年仅35岁。
(3)示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璀璨辉煌。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今天让我们徜徉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诵读中华经典诗篇,一起感受中华文化夺目的光芒。“爱我中华”主题诗歌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围绕主题积累名言。解答此题要做到紧扣主题“爱国”,这一主题的名言很多,作答时要做到书写正确,对应准确。比如“爱国如饥渴。——范晔”“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专制暴君给民族带来灾难。——拜伦”“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2)本题考查积累故事及概述介绍。解答此题要紧扣主题“爱国”,明确题干要求“50字左右”,概述介绍要说清楚“时间+人+事+结果(或评价)”,做到语言简洁。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场白就是在活动展示、报告、开会、表演开始之前,先来一番与本次活动、开会、表演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话,来引入本题。面对特定听众,具有简洁明了,鼓动性强,针对性明确等特点。开场白的要点:称呼语(问候语)、引入语、主题语、过渡语。本题的展示活动是诗歌朗诵比赛,主题是“爱我中华”,作答时紧扣主题,要注意题干要求“100字左右”,做到语言简洁,优美,有鼓动性。
【点睛】
开场白的特点:
面对特定观众:说话一定要注意观众特点。
简洁明了:开场白只是“开场”前的一个过渡,是为活动的主体服务的。冗长的开场白会导致观众对活动的主体缺乏兴趣。
鼓动性强:开场白要以吸引、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热情为目的。
针对性明确:开场白要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展开。
22.佳作展台
有那么一个人
有那么一个人有那么一个人,在我伤心的时候陪我聊天;有那么一个人,在我骄傲的时候给我警醒;有那么一个人,在我失落的时候陪我散心;有那么一个人,在我开心的时候在一边看着我微笑……
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在别人眼里,他平凡无奇,但在我眼里,他诠释着最伟大的父爱。
小时候,他喜欢用胡子茬儿扎我的脸,逗得我直笑。我记得,我常挺着胸脯说长大要嫁给老爸。他便一脸宠溺地说:“傻丫头,这么小,懂什么呀?”我便不服地撇嘴。
我再大一些,他便带我去河边摸鱼捉虾,还有做小网子,白天抓蚂蚱,晚上抓知了。爸爸工作忙,他舍去自已少得可怜的休息日陪我玩耍,用他的话说,“丫头就这么一个童年,要让她开心些。”我常在小伙伴面前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他在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父亲。但随着我逐渐长大,我不愿把心里的小秘密跟他分享;我不愿再和他去河边摸鱼捉虾;我不愿再钻进他怀里;我不愿他用胡子茬儿扎我的脚……他说:“丫头长大了,丫头长大了。”我分明看见他眼里空落落的。他依旧给我最好的爱,只是,他不再牵我的手过马路:他不再亲亲我的脸再让我去学……他会抓紧我的袖子,确定路上没有车才放心让我过马路;他会一直站在原地,看我走远才放心地离开……
他在镜子前梳头发,没一会儿就慌张地叫我,他说:“丫头,你老爸老了,你看看,头发白了这么多!”我盯着那些白发,白得那么彻底,刺疼了我的眼。我怕啊,我怕他老了,怕他离开我。
我看着他眼角的皱纹,我总忍不住给他捋一捋,只是不管我多么用力,我一松手,就又成了原来的样子。我长成了一个人人夸奖的漂亮姑娘,可是他老了,妈妈总摸着他鬓角的白发,叫他“老头儿”。
我总想写一篇文章来描述我亲爱的父亲,可是我写不出华丽的辞藻,做不出夸张的比喻。他的爱太普通,也太特别;他的爱太伟大,也太朴实。
有那么一个人,他毫不吝啬地给我全部的爱;有那么一个人,他一直对我怀抱希望;有那么一个人,他常站在身后给我鼓励;有那么一个人,他用他最质朴的言行给我这世上最好的爱。
【解析】
【详解】
此作文是命题作文。解答此类题关键在审题、立意、选材。题目“有那么一个人”点明写作的对象这个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同学,也可能是一个并不在意的人;题前导语“当我们走过熟悉的小路,看见熟悉的物件,听到熟悉的歌曲,那些过往会一点点被触及,那些回忆会一点点泛起....”引导写作者关注生活细节,唤醒对岁月的回忆;“那么”表示程度,可见这个人对写作者影响深远,印象深刻,要突出表现这个人高尚的精神,立意更要力求新颖、深刻、有创意;选材要真实、典型、新颖、自己最熟悉,虽然文体自选,但适合写成一篇写人或记事的文章,切忌空谈。
【点睛】
命题作文审题具体方法:
1、重点分析“题眼”。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3、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
4、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5、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6、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
7、审清具体的写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