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后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后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8 14: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明朝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实行削藩政策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2.明朝的科举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C.考试科目开始增加进士科 D.考试范围仅限于四书五经
3.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 )
A.肯定八股取士的作用 B.抨击八股取士的危害
C.支持八股取士的做法 D.阻挠八股収士的废除
4.《明太祖实录》里有这样的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太祖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钳制思想 B.掌握军权 C.改革科举 D.强化皇权
5.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废除了( )
A.锦衣卫 B.行中书省
C.三司 D.丞相
6.明朝建立之初,定都应天府,后来迁都北京。决定迁都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宪宗 D.康熙帝
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隋唐的科举制度 B.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
C.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 D.清朝的“文字狱”
8.《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9.下列一组漫画描绘了我国古代臣子上朝礼仪的变化:由宋以前的坐到宋太祖以后的站,到了明代只能是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C.内阁取代了宰相 D.丞相制度废除的结果
10.“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11.明太祖称帝后,改革行政机构。为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B.废丞相,设六部分管朝政
C.设立锦衣卫 D.实行八股取士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杭州)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则垂宪”,处斩。北平府学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这些句子里有“则”,本是“法则”“标准”之意。但朱元璋不作如此解释,当时江南方言,“则”与“贼”同音,朱元璋认为显然是讥讽他作过小偷的往事。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科举考试到明王朝,只剩下进士一科,并分为三个阶段完成。县级考试(县试)录取,称为秀才。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省级考试(乡试),录取后为举人。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由教育部(礼部)主持的中央级考试(会试),录取后再参加由皇帝主持(实际由宰相或宦官主持)的最高考试(殿试),录取后称为进士。明王朝跟宋朝一样,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大学士)或部长级高级官员。
明朝科举考试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说话,(八股文中没有“我”字),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触及。这种文体事实上是严厉的禁止独立思考。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唯一研究工作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出全部可作为考试的题目。
——柏杨《中国人史纲》(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朱元璋从文句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人们称之为什么?
(2)据材料二,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哪几个阶段?
(3)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两项措施,这两项措施所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级(zānfǔ)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围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这种制度分为哪两大类?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
(3)材料一中“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机构?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B 7.B 8.A 9.A 10.D 11.A
12.(1)文字狱。
(2)明科举考试分县试、乡试和会试、殿试几个阶段。
(3)明朝的文字狱残害无辜,制造恐惧,不得人心。八股取士严重禁锢思想,限制独立思考,脱离社会实际,不利培养、选拔创新人才。这两项措施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言之成理,酌情打分。)
13.(1)科举制;明经科、进士科
(2)有利于统治者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寒门子弟通过读书、考试进而做官
(3)禁锢读书人思想,造成思想僵化
14.(1)明朝;明太祖(或朱元璋)
(2)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说明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加强了君权。
(4)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