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8 19:1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回顾总结
隋唐时期,隋炀帝派人三次出师到达“琉球”。
明朝末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三国时期,孙权派一万官兵到达“夷州”。
元明两朝,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
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行省。
夏商时期,称“岛夷”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回归祖国。








八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目录


第一部分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并在美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
1949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思考:该方针最早在哪里实现的?
四个基本点:
一个中国——前提
两制并存——现实
高度自治——内容
和平谈判——方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针对于台湾问题,而成功实践于港澳地区。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它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倡导两岸“三通四流”,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掀开了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新的一页,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通邮、通航、通商; 进行经济、科学、文化、体育等方面交流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美国终止与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
海峡两岸的对峙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台湾同胞绕道日本返乡探亲
中华民国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与中共政权交涉,并且绝对不放弃光复大陆解救同胞的神圣任务,这个立场绝不会变更。
——蒋经国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成立。主要功能是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
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在北京成立,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
海峡交流基会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3年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海基会会长辜振甫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三个月后,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抛出“李六条”,全面拒绝“江八点”。之后甚至抛出“两国论”的分裂主张。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通过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两国论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2015年·新加坡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习近平致辞: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坚持"九二共识",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跨越66年的世纪之握
马英九致辞:巩固九二共识,维持现状。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目录


第二部分

日益密切的交往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日益密切的交往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日益密切的交往
1.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
2.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4.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遠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日益密切的交往
陈水扁: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李登辉:鼓吹“两个中国”“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材料: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做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意看到中国统一。
台独分子和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
思考:祖国统一道路上有哪些阻碍?
日益密切的交往
日益密切的交往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
——2019年 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祖国大陆人民,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
日益密切的交往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