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8 16:5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在我国历史上,像刘邦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光武帝 刘 秀





导入
名字:
籍贯:
出身:
职业:
朱元璋
安徽凤阳
贫苦农民
和尚--军人--皇帝
认识朱元璋:
从和尚到皇帝,从万人之下到万人之上,朱元璋走向了人生新巅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关键词:
中央集权 废丞相 厂卫 八股取士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1.分析明朝建立的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一、明朝的建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结合课文和材料,试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三招:“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曹操“屯田”、“挟天子以令诸侯” )
(毛泽东“持久战”、“备战、备荒、为人民”)
个人简历
姓名:朱元璋 (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造反
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一.明朝的建立:
赵某某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元朝时间:
灭元朝标志: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
1368年
1368年
攻占大都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思考:观察地图,试着标注一下明朝的疆域范围。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67-68页,从以下五个方面找出相关措施,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 措施 结果
中央组 ? ?
地方组 ? ?
军事组 ? ?
特务组 ? ?
文化组 ? ?
胡惟庸案
清代学者赵翼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
蓝玉案
胡惟庸案
杀徐达

从中央、地方、军事、特务等方面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措施 影响
中央
地方
军事
特务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胡惟庸案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问 题 思 考
阅读P68相关史事,想一想:朱元璋该怎么处理这么庞大的政事?
材料 仅在洪武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朱元璋就处理诸司奏章1660件,平均日处理291件。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
这使他感到十分劳累,所以他对身边的侍从说:“朕自即位以来,尝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
——樊树志《国史纲要》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推荐书目:《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

从中央、地方、军事、特务等方面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措施 影响
中央
地方
军事
特务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
材料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 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锦衣卫印
东厂
锦衣腰牌
东厂腰牌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职能:监视臣民。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西厂(明宪宗1477年)
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的刑罚非常残酷,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残忍至极,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皇帝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明朝
军政机构




特务机构










五军都督府
布政司︵民政︶
按察司︵刑狱︶
都 司 ︵军政︶
厂卫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明)王圻《稗史汇编》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胡惟庸案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在《朱元璋》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趋势:
皇权越来越高度集中,君主专制越来越加强

问 题 思 考
结合课文与材料,想一想:明朝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变化?
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
考试内容
答题观点
文体格式
八股取士
“四书”、“五经”
朱熹《四书集注》
八股文

材料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顾炎武认为八股文对人才的摧残要比焚书坑儒的危害大,你是否赞同他的评论?

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年代 世界主要
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对中国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
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发展。
培养出的不讲实际学问的“人才”,不利于选先用能。

朝代 贡 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朝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科举制的发展史
八股取士
三、明朝的经济
明朝经济的发展的表现。
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哪些新的农作物?)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番茄(西红柿)
花生
辣椒
明代青花扁壶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 推向 ;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 、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 、 。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
强化皇权
经济的发展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地方
设锦衣卫
改革科举制度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影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时间
人物
都城
课堂小结
1、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
2、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3、花生、土豆、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5、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A
D
C
B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