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大嘴怪》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建议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本课是本套教材版画系列课程内容,是继“拓印”之后学习新的版画创作方式——油印吹塑纸版画。
由于兼具绘画和工艺的双重特性,再加上版画材料的限制,我将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结合本学期学过的几课线条内容让学生用线条的表现形式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线条做为造型、表现的重要手段,在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无论是绘画初始勾勒的轮廓线,还是自成一体的速写和白描,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感,从古至今,在绘画中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它既是一种绘画技能,也是一种绘画语言。 想象画是孩子们熟悉且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方式,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借助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将自己的想法与线条相结合表现出来。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线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线,知道线条有长有短、粗细以及排列时的疏密等变化。这个学段学生对自己笔下画出的事物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创作时自信不足,放不开手脚,可以一笔画出的线往往要中断几次,会出现反复涂改的现象。这样画出的线条要么僵硬、拘谨,要么顺滑、流畅。另外一种表现为在创作时线条非常随意、潦草,线条完全不受控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甚至夸张的运用线条表达自己想法,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继续感受线条与色彩的表现形式,发挥想象力并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情趣盎然的大嘴怪题材作品。
2.过程与方法:本课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及示范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与创新意识,在作业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愉快的实践过程中,开阔创作思维,增强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同时,引发丰富的想象,表达对自然生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的方法塑造自己想象中的大嘴怪形象。教学难点:大嘴怪形象的设计。
四、教学用具:
教师: PPT、范画、彩色卡纸。
学生: 勾线笔、签字笔、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激趣导入
激趣提问:
听说,动物界最近举办了“大嘴王”争霸赛的评选活动,你们猜,有哪些动物来参加了?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上依次出现各种动物形象。
提出问题:谁能获得比赛的冠军呢?
教师:冠军被一个特殊的“人物”得到了,它是谁?(出示范画——大嘴怪)嘴巴大、长得怪,我们就叫它“大嘴怪”。
出示课题:大嘴怪
学生回答:河马、狮子…
学生边回答边受启发,说出更多的大嘴动物。
学生猜想。
学生感到惊奇,并观察大嘴怪。
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为下一步的对比观察作准备。
观察分析
探究新知
设置问题:
1、这个大嘴怪怪在哪里?
2、大嘴怪身体的各个部位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它具有多种动物的特点。
板书:组合神奇。
3、如何在画面中体现大嘴的效果呢?
板书:对比夸张。
4、教师示范大嘴怪。
教师小结:大嘴怪之所以获胜,不仅是因为嘴巴大,具有多种动物身上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见义勇为、除恶扬善的好品质,而且还是同学们的好伙伴。
学生回答:大嘴怪嘴巴很大,看上去四不像,可是又具有许多动物的特点。
嘴巴像青蛙,身体像鲤鱼,翅膀像蝙蝠,头上长牛角…
学生回答:把嘴巴画大,身体画小…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大嘴怪的身体特征,为创作拓宽了思维。
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学生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体验
1、请学生欣赏书中作品:
(1)这些大嘴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一副?为什么?
学生观察并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表达感受。
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学习。
艺术实践
实践要求:发挥想象力,运用对比夸张,组合神奇的方法表现一个嘴大的出奇并且有趣的怪物。
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差异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目的进行辅导。
学生明确创作任务,并根据要求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体验方法,大胆创新,感受创作的快乐。
通过教师的个性化辅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展示评价
评价要点:
1、看看哪副作品中的大嘴怪最有创意?
2、谁创作的大嘴怪本领大?
3、创作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互相观看作品,并 进行自评和互评。
作品的展示、评价过程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大 嘴 怪
特点:
组合神奇
对比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