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8课 别致的小花瓶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8课 别致的小花瓶 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4-08 10: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别致的小花瓶》案例
教材说明: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中的一课。利用陶艺进行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拉坯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模具成型法等。本课设置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在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的同时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们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 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陶艺不是什么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课程,很多时候都是用橡皮泥来代替,现在的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现成的陶泥,给我们尝试玩泥的机会,学生兴致很高,在课堂上每次都玩得很疯狂。 ???? 上学期只是简单让学生学玩泥,手捏出大致动物造型,初步接触了陶艺。而《别致的小花瓶》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了陶艺文化,对陶泥的制作方法认识更进一步。在这节陶艺制作课上,利用陶艺造型表现手法不同,在本课介绍了三种方法,如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来启发与引导学生大胆创作,发挥想象力,抓住“别致”的特性,自由、开放、个性的表现自己想要做的花瓶,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观察分析能力,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掌握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和装饰方法
能力目标:利用泥条成型法、手捏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挖空成型法等陶艺技法制作小花瓶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灿烂的陶瓷文化,了解陶艺技巧,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的能力。
重点: 学习泥条成型法、手捏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挖空成型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难点: 花瓶的造型设计,重心的掌握。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非常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播放课件)师生共同欣赏图片。
(花瓶和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优秀的花瓶和陶艺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师:刚才我们在这些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花瓶)
师:这些花瓶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花瓶造型、精美、漂亮、别致……。
(用优美的语言形容见到的花瓶,抒发自己的感受)
师:都是用什么材质作成的?
生:有玉石、玻璃、竹编、银质、景泰蓝、贝壳、纸、陶瓷、陶泥、核桃……。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谁知道花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生:花瓶可以放花,装饰我们的环境,它还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还有不少古代和现代的花瓶还具有收藏价值呢!
(引导学生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归纳出花瓶的作用。)
师:我看同学们今天也带来了不少的花瓶,那哪个小组来说说你组的花瓶哪些地方设计的别致?
生:口小肚大;鱼造型的;八个棱面的;瓶颈很长……
(通过对花瓶的实际观察,感受花瓶造型的别致,为后面的制作做铺垫。)
师:花瓶的造型真是千姿百态,太丰富了啊!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花瓶,有什么感受?
生;太小了。
师:它虽然很小,可确是景泰蓝的呢!制作的工艺很复杂的,造型也很别致。再看这个,它是什么做成的?
生:泥。
师:漂亮吗?
生:漂亮。
师:那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花瓶啊?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陶艺制作——别致的小花瓶(板书课题,电脑也出示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老师有个问题要问问大家,什么是陶艺制作?
生:就是用手把泥作成各种形状,在经过高温烧制。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陶艺其实就是用我们的双手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将陶泥作成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再经过高温的陪烧而制成。学习陶艺可以培养我们的想像力和立体思维的能力。英文“中国”China就是陶瓷的含义。
师:我在考大家一个问题,我国最早的陶器是出现在什么时代呢?(课件展示)
生:新时器时代。
师:恭喜你答对了。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陶瓷的国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知道用粘土为原料制作一些存储器和饮食器了。一些彩陶、黑陶的作品相继出现,此后出现的唐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窑、明代的青花、清代的彩瓷都说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陶瓷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也说明了古代陶瓷艺人高超的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陶艺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了,而且在创作的手法上也更加的自由,制作出来的工艺品也更具有装饰性了。(欣赏课件中的图片)
(让学生了解我国陶艺的历史,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师:我们在来看两张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一张是手工捏制的,第二张是经过高温烧制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个作品就是我们这么大的同学创作的。用的就是最原始的手工捏制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来制作小花瓶好吗?
生:好!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神秘的礼物。它就藏在这块衬布的底下,想知道吗?谁愿意到前面把它掀开啊?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生:是花瓶。(每个小组发几个不同的成型方法制作的花瓶)
(手工捏制的花瓶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师:仔细观察你组的花瓶,都运用了什么样成型方法制作的啊!
小组汇报:生1:(学生手拿实物讲解)我手里的这个陶瓶是先把泥作成一块泥板作底,然后把泥搓成泥条,在一圈一圈的向上盘筑。
师:说的非常好。同学们在盘筑的时候要注意泥条和泥条之间的衔接。可以用牙刷把两个泥条连接的地方刷起毛,在粘。这种方法非常的容易学,但是它有一个弱点就是不太适合创作大型的作品。
师:这件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直观演示。将搓好的泥条铺在报纸上,横竖交错摆放。用玻璃瓶轻轻擀压,注意不要压的太狠,泥条太薄不宜承重。用报纸轻轻兜着,将泥条围绕着玻璃瓶卷一圈。立在做好的花瓶底上。注意泥条半干后再把瓶子和报纸拿开。
(在引导学生学习技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精神。)
师:泥条成型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富于变化.
师:有古朴、流畅、富于变化的特点。
师:还有那组说?
生2:这个花瓶是将泥先揉好,在压制成大小不同的泥板,然后互相的叠加、堆砌而成的。这种方法非常的有趣。
生3:我这个花瓶是用四块泥板围成的,板板正正的,我很喜欢。
生4:我的这个花瓶是泥条和泥板相结合。
师:泥板成型方法给我们一种整齐、端庄、别具一格。
生5:这个花瓶好像是直接用手捏出来的
师:对。手捏成型法能训练我们对泥土的厚薄和软硬的感觉
生6::这个是先捏出花瓶的外形,在挖去中间多余的部分,在整理完成。
师:这种方法叫挖空法。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手捏成型法、挖空法就是陶艺制作的基本成型的方法,。刚才同学们说到一些词语:揉、搓、粘、压、围等,这些是制作陶艺作品一些基本的技法。(课件展示图片)掌握了这几种成型方法和基本的技法,我们就可以制作一些漂亮的花瓶了。
(通过对实物泥塑花瓶的研究、分析主动探索出小花瓶的成型方法,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和团队精神。)
师:那瓶子做好了,我们怎样进行装饰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录像中都用了什么方法来装饰花瓶的。(播放录像)
(老师的《丹麦之花》的录象的播放,再一次的给同学们视觉上的冲击,录象中解说员的解说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花瓶的两种装饰方法——透雕和手捏一些装饰物(动物、花卉、植物、人物、几何形等)装饰花瓶。)
生:透雕、手捏花卉图案来进行装饰的。
师: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一下,桌子上的小花瓶还用了什么装饰方法?
生:泥条,泥板做成的各种图案、刻花、压印等。
师:(大大小小的)泥条、泥球、泥片等造型语言的综合运用能使作品更加生动而富于变化。(图片)除了这些,还可用什么方法?
生:用树叶压印、用布、用笔帽压印,用尖的东西划出图案等。
(同学们受到录象的启发,又集思广益,总结出了好多其它的装饰方法——用树枝、钢笔帽、粗麻布、钥匙手指等压印,用尖的东西在上面画,划、刻……。这种直观的方法使学生很容易的就学会了,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一些特殊的肌理效果。(欣赏课件中的图片)这几张就是特殊肌理效果做出来的花瓶,漂亮吧!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出花瓶装饰的适当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
师:下面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组想用什么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来制做花瓶?
生:汇报。
(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构思的空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必要的简单反馈之后便让学生着手创作。)
三、作业提示
1、、发挥想象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2、以同伴合作或独立创作的形式来完成。合作创作要注意合理分工。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及创意
2、指导部分学生进行花瓶的造型及装饰的设计
3、强调学生注意保持良好的做陶习惯。
(播放了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满激情的创作,或独立进行,或同桌合作,教师穿行其间,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教学总结
1、学生作品展示。
2、请典型作品的作者介绍制作方法,分创作新颖、手法细腻、造型别致三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互评。
4、教育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精美的陶艺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让学生互评,并说明自己的作品。不仅让你、我、他走进作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六.课后拓展
师:每个小组的作品都非常的生动,老师已经用相机记录下了你们那美好的瞬间了。老师希望你们用今天学过的这些知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老师还要向你们介绍一种陶艺制作的方法——拉坯成型法。(欣赏图片)
(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拉坯成型法制作的过程,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套教材中陶艺系列中的一课。本课课题是“别致的小花瓶”,从课题上可以理解成,制作一个新奇,与寻常不同的花瓶。这就要求学生在了解泥塑成型的基本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奇思妙想,大胆创新,而且还要求小组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否则在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在作品的质量及作品的多样性上无法保证。
在教学中,我查阅了很多有关书籍和资料,找到了许多关于花瓶和陶艺作品的图片,让学生们欣赏。 花瓶和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优秀的花瓶和陶艺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有一双“能感受美”的眼睛,使学生建立审美倾向和习惯,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是学生制作优秀作品的前提。
了解和掌握泥条成型法、手捏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挖空成型法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陶艺,所以本课从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角度进入新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各个朝代的精美的陶瓷作品,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观察老师给每个小组发的陶艺的小花瓶,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陶艺成型的基本的方法。在欣赏的作品中有学生喜欢的,但对其制作方法还不太清楚的部分,教师选择泥条成型法进行了进行演示,剖析泥条成型法镂空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以及镂空后的装饰处理等,局部演示讲解后,整体呈现完成了的该作品,并进行必要的简单介绍。选择重点进行局部演示,避免了知识技能的重复教学,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呈现,又让学生感受到完整作品带来的美的震撼,全面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花瓶装饰方法的探究。老师的《丹麦之花》的录象的播放,再一次的给同学们视觉上的冲击。录象中解说员的解说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花瓶的两种装饰方法——透雕和手捏一些装饰物(动物、花卉、植物、人物、几何形等)装饰花瓶。同学们受到录象的启发,又集思广益,总结出了好多其它的装饰方法——用树枝、钢笔帽、粗麻布、钥匙手指等压印,用尖的东西在上面画,划、刻……。同学们受到录象的启发,又集思广益,总结出了好多其它的装饰方法——用树枝、钢笔帽、粗麻布、钥匙手指等压印,用尖的东西在上面画,划、刻……。这种直观的方法使学生很容易的就学会了,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构思的空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必要的简单反馈之后便让学生着手创作。在创作之前,我还告诉学生:在动手之前,先要想一想要做一个怎样形状的作品,做到心中有型,再动手去做。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懂得要积极动用人身上的两大宝——大脑和双手。学生又动脑又动手,领悟了劳动创造的愉快。那一双双小手在与泥土的亲密的接触中,感到的是那么的快乐,同时也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作品,成功的喜悦充斥在每个孩子的脸上。陶艺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他们也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而且创作的氛围也更浓,正所谓“其乐融融”。,
课堂小结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学们之间有秩序的相互评论,交流创作心得,使课堂教学得到再次升华。
课后的拓展我让学生们了解了拉坯成型法制作的过程,激发学生继续探索陶艺不同的成型方法的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我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不足的地方:在讲授这一部分,时间安排的还不够紧凑,使得学生创作的时间相对的缩短,只留下十几分钟,这对像这种“造型·表现”的课业来说,时间是太短了。以后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在这一环节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我想学生的创作的热情会更高,制作出的作品会更精致,想法也会更大胆、更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