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桂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省桂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8 12: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西省桂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南方有民谣唱道:“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兄弟姊妹都来到,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  )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 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皇帝制度 ②郡县制度 ③三公九卿制度 ④行省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4.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5.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口沿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如图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台湾民主国的国旗(1895年)——蓝地黄虎旗,对该图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
A.这是使宝岛台湾脱离祖国母亲而独立的分裂行为
B.这导致了今天台独势力猖獗,严重阻碍了统一大业
C.这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一场政治投机事件
D.非常情况下台湾人民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7.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虽然作战失败了,但是……它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据此,说明(  )
A.蒋介石准备拉开战场的反攻序幕
B.正面战场的溃败促使蒋介石改变抗战路线
C.蒋介石认识到了本国的战略优势
D.蒋介石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精神支柱
8.“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9.贺岁大片《十月围城》已隆重上映。影片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对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10.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11.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新中国成立    B.《共同纲领》颁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  )
①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
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
14. 194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会见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1950年2月14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方此举(  )
A.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希望得到社会主义国家承认
C.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D.借助苏联恢复在联合国席位
15.下图是20世纪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苏联,下图所反映的大国关系所处的年代是(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16.从“和平使命-2009”“和平使命-2011”,一直到“和平使命-2013”,和平使命系列军演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恐军演活动,这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一种姿态。以下对上海合作组织认识正确的有(  )
①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②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③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是该组织重要的目标之一 ④该组织各国合作目前仅限于军事领域,尚未涉及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表明(  )
A.所有的城邦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B.城邦的所有公民都享有人身自由
C.希腊城邦的利益应是至高无上的
D.希腊公民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18.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利斯提尼时期为保护公民的利益,确立了“陶片放逐法” ④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说明(  )
A.罗马法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法律
B.罗马法在近代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运用
C.罗马法内容包罗万象且条理明晰
D.罗马法的某些理念具有普世性的意义
20.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这里的“它”行使(  )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行政权 D.监察权
21.图中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观察下图,选出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
A.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相结合,把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B.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C.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D.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没有宗法制就没有分封制
23.“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4.古代希腊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执政官,而我国古代西周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就其实质而言(  )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C.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25.古代罗马人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以下关于罗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公民法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
C.万民法的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D.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26.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待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27.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道:“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结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人民群众起义不断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
28.到18世纪中叶,《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相继颁布,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使英国在本质上逐渐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英国(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议员是由选举产生的
C.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统治大权
D.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9.古代罗马人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以下关于罗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公民法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
C.万民法的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D.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30.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31.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一省制
32. 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
33.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4.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其中罗马的“宏伟”指的是(  )
A.民主制度       B.公民大会制度
C.法律制度 D.帝国制度
35.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D.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同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如果新中国在台湾海峡扩大战争,美国将使用核武器。
——根据“人民解放军战史”整理
材料二 1955年是世界历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新解放的非洲和亚洲人民召开了万隆会议,要求加快和推广非殖民化。此后不久,美苏决定不再限制联合国接受新会员国,这项决定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两大战胜国在原则上仇视欧洲殖民帝国。苏联的意识形态提倡人民解放。美国支持非殖民化,因为它本身就是非殖民化的最早期结果。除了这个感情原因外,美国还想乘欧洲之危机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
《欧洲史·欧洲帝国的结束》
材料三 1955年5月5日起,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苏联和东欧成员国对此做出强烈反应,并终于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这个转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6分)
37.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材料二 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的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这跟哪个历史事件有关?(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CADBC;6—10:DCDBC;11—15:CABCC; 16—20:BCADC; 21--25:ACBBC;26-30:BCDCA: 31-35:CBBC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答案:(1)敌视新中国。(3分)
(2)转折:欧洲主导的殖民体系瓦解。原因:亚非会议联合反殖,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支持非殖民化;欧洲的衰落(或危机)。(6分)
(3)美苏冷战,欧洲正式形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6分)

37.答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3分)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中山陵位于紫金山麓,建筑宏伟,属优质旅游资源。(6分)
(3)事件: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