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小松树》教学设计
执教者:
学科:音乐
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欣赏《小松树》
教学目标:
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主动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知道《小松树》是电影《雷锋》的插曲。
听辨木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学唱《小松树》 ,了解《小松树》是电影《雷锋》的插曲。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小松树》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木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bE 2/4
1 2 3 4 | 5 — | 5 5 | 5 — ||
跟 我 一起 唱 la la la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避免大喊大叫。)
二、学唱歌曲《小松树》
1.首先请同学们看下面这首歌曲的旋律,跟琴声拍一拍,注意听好灰色框内的音准。
2.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唱一唱这首歌曲的旋律。
3.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
4.好,现在请同学们带上歌词跟琴声唱一唱。
5.配上声势动作,再完整跟琴声唱一遍。
(设计意图:熟悉旋律,并且会唱《小松树》。)
三、欣赏乐曲《小松树》
初听乐曲
《小松树》原来就是一首声乐作品,它将儿童比喻成小松树,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后来改编成了一首器乐作品,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44页——《小松树》,它是电影《雷锋》的插曲,整首乐曲分为两个乐段,好,现在请你们边听边思考:这首器乐作品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播放音乐)
生:这首器乐作品的主要演奏乐器是木琴。(展示图片)
介绍主奏乐器——木琴。
①介绍木琴相关知识。
②展示木琴:今天,老师带了个小木琴,想试着敲一敲吗?(老师拿木琴让学生试敲,同时说:双手拿好这对小硬头槌,然后上下敲击。)
③(小结)木琴音色特点:清脆、悦耳、柔美。(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初听乐曲《小松树》旋律,听辩主奏乐器,了解乐器的组成,音色等特点。)
分段欣赏《小松树》
老师提问:在这首乐曲中,除了木琴主要演奏外,还有一种乐器始终参与演奏呢,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小结:是手风琴,(图片展示,并解说手风琴怎么演奏。)它的声音比较大声,具有和声的效果。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分段欣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先来听听第一乐段,引子部分,(播放音乐,老师板书)
师:(听完)张开眼睛,告诉老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段音乐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小结:小鸟的鸣唱,风吹过树林,小河流水等一副美丽的森林清晨景象。
(设计意图:听辨引子部分的情景,通过想象、表演等形式,分析理解引子部分音乐。)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听听第二乐段,主题部分(出示主题谱例)。(播放音乐,老师板书)
(听完)师:这乐段音乐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
(小结)师:小动物(小鸟,小松鼠)在小松树上欢蹦乱跳;小水滴静静的汇成小溪,小溪潺潺的从小松树旁流过,微风轻轻吹动松叶。
(设计意图:欣赏《小松树》旋律,让学生熟悉《小松树》的主题音乐,通过分析音乐,进一步理解音乐让学生勇于表现音乐。)
4.再次聆听《小松树》第二乐段音乐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一遍《小松树》的第二乐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中《小松树》的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要认真听哦。(听过程,老师要引领。)(播放音乐)
(听完)师:一共出现几次?有哪几次完全是跟这个演唱旋律一模一样的?
小结:共出现了6次,第1次、第5次跟这个演唱旋律一模一样,其他4次旋律都是变奏旋律。变奏旋律就是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改编创作。这样使我们的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师:好了,谁能告诉老师《小松树》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小结:欢快,活泼的。(老师板书)
师: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欣赏的一首器乐作品《小松树》,它的主要演奏乐器是?
生:木琴
师:来,同学们跟老师随音乐动起来,喜欢敲木琴的你就试着敲一敲,喜欢拉手风琴的,你就试着拉一拉。(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完整欣赏《小松树》,让学生感受主题变奏音乐,并说出这首乐曲的情绪。)
四、组织下课
师: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小松树》
第一乐段 引子部分 小鸟的叫声等等
第二乐段 主题部分 小动物们欢蹦乱跳 }欢快、活泼
共出现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