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点燃你的灯》
一、教材分析:《点燃你的灯》是上海书画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光与影的游戏》中的第九课。此课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通过剪切、添加等方式制作一盏自己喜欢的烛灯。蜡油的操作方法是先把蜡块融化,在把融化的蜡油浇入容器,最后插入灯芯。由于烧制烛油不易操作,因此学生也可采用现成的蜡烛代替烛油。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动手能力更是薄弱。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在本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灯来体验和感悟视觉形象中美的因素,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制作过程。最后我采用同桌间互相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课堂作业,让学生感官的愉悦与情操的陶冶相互浸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三、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欣赏启发—审美引导,引发回忆。
3、组织表述—审美交流,形成构思。
4、创作表现—审美指导,完善构思。
5、总结评价—审美激励,树立信心。
四、教学对象:七年级(上)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灯的用途及制作烛灯的一般方法;学习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造型。
过程与方法——合理利用自己喜爱的造型手段,创作一盏自己喜欢的烛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自主的参与表现美术作品,体验动手的奇妙乐趣,了解更多的美术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烛灯造型。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创作一盏自己喜欢的烛灯。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师作品等。
八、学具准备:废旧材料、蜡烛、剪刀等。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从同年级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来导入新课 1、导入: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七年级的语文课《小橘灯》其中一段课文,让学生讨论灯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引出新课的内容。2、揭示课题:《点燃你的灯》 讨论、交流灯的作用,初步感受灯的特殊魅力。 运用相关学科内容来进行有针对的组合,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美。
二、感受灯在现实生活中的魅力。 1、老师先讲解自己最喜欢的灯是油画《开国大典》中的大红灯笼,它象征着祖国的统一与团结,同时引导学生要有爱国主义情怀。2、接下来让学生场畅所欲言他们“喜欢的灯”。 1、有的学生说喜欢商场里的彩灯,时尚而有美感。2、有的讲到在边远地区照明幽暗灯光下努力学习的孩子。 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讲授烛灯的制作方法和可选用的材料 欣赏事先做好的烛灯的图片1、先让学生说说烛灯的制作方法。2、再让学生说说制作烛灯可选用的材料。3、老师总结。 1、概括制作方法:先把蜡块融化,再将蜡烛油浇入容器,最后插入灯芯。同学也可利用现成的蜡烛代替烛油。2、材料可选废旧材料,比如蛋壳、酒杯、易拉罐等。3、然后通过添加、切割等方法做烛灯的外壳。 充分运用直观的视觉形象,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学生练习 1、作业要求:选择利用身边废旧材料,制作一盏自己喜欢的烛灯。(可与同桌合作)2、教师巡视,及时引导。 自命主题,大胆尝试与创作。 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造型的能力。
五、学生作品评价与教师总结。 1、组织学生交流美术作品,让学生评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完美的烛灯。教师适时评价、鼓励。2、总结与拓展。让同学把制作好的烛灯点燃放在课桌上,关掉电灯,同时响起郑智化演唱的《星星点灯》。 交流创作的美术作品。大部分会唱的学生都跟着音乐轻声歌唱。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与欣赏感悟能力。把音乐融入美术,再次体现了学科整合的魅力。
十、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同时也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些学科整合的手段。
(二)不足之处:对于郊区的初一学生,其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局限性,动手能力更是欠缺,而且这堂课属于动手操作课,学生在准备材料等方面有很大困难,因此这些问题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解决,给予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