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音符[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流动的音符[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06-11-20 18: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流动的音符》教学设计
□楚雄北浦中学 叶建荣
年级:七年级
课时:一课时
指导思想:
运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欲在教学方法上有新突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创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习目标:
通过“流动的小音符”的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明白音符是流动的;在学唱民歌的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1―2首民歌曲调,能从民歌中探寻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体验“音符是流动”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参与“流动的音符”活动而激发学生动手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学具准备:
美国音乐之声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
口琴、音符头饰、大歌谱、民歌歌碟、电教设备。
学习活动:
一、组织教学:
播放美国音乐之声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
二、“流动音符”的感悟——课堂引入。
(师)刚才这首歌曲是大家都熟悉的美国音乐之声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这是一首关于“流动的音符”的歌曲,从这首歌曲中,我们感觉到了奇妙的音符世界,给我们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其实呀!在音乐的大家庭里,就是由这七个音符成员在流动,让我们感受到美妙的音乐旋律。
三、“流动音符”的体验——新课教学。
1、(师)这七个音符成员就像我们童话中的七个神秘的小矮人,他们可以有千万种组合。请看下面的乐谱[出示乐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1=C 2/4
12 34 56 5 67 16 5 - 56 16 56 3 21 23 2 -
12 34 56 5 67 15 6 - 56 16 56 3 21 23 1 -
2、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调遣他们。让我们一起来摆弄摆弄这些小矮人吧。(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发七个音符头饰。教师在黑板上写好四小节节奏,学生在下面或上面自由摆音符。)
2/4
× ×× × × ×× × ×-
3、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创作最有新意。(教师将每组情况作启发性讲解,并用口琴吹奏出同学们的作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听歌曲《Do Re Mi》的同时,感受音符的流动,带来美妙的旋律。音符是神奇的,吸引学生想去尝试,如何让这些流动的音符,在大家的合作中,也能有同样的美妙旋律,开创学生大胆去尝试的想法,从而让学生滋生兴趣,调动大家对神奇的音符的兴趣以及想去创作的想法。
4、(师)同学们,砖石组合不好,房子就会垮。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难听。怎样才能使音乐好听?其中有没有规则呢?平时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就来熟唱民歌三百首,不会写歌也会哼。好!我们就从学唱民歌开始。
[出示歌谱一]
《我的家乡日咯则》(西藏民歌)
1= 2/4
11 23 5 5 11 61 6 5 11 21 61 65 35 32 1 1
(歌词:你的家在哪里?就在日喀则呀!啊索啊索马里拉,就在日喀则呀!)
(1)听琴默唱:将歌词代入旋律中(提示学生第二轮比赛是唱民歌)
(2)分析歌曲的分句。
[出示歌谱二]
《嘎达梅林》(内蒙古民歌)
1=D 4/4
6 3 3 23 5 6 1 6 2 32 1 6 2 · 3 5 1 6 - - -
5 6 5 35 5 6 1 6 1 61 5 6 2 · 3 5 1 6- - -
(歌词: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1)教师唱民歌,学生默记歌谱。
(2)学生找出两个乐句之间的特点。
[出示歌谱三]
《信天游》(陕北民歌)
1=F 2/4
66 6 212 3 66 56 56 3· 66 6 212 3 532 1321
6 —
(歌词:你妈妈打你不呀不成材,露水水地里穿红鞋。)
(1)教师唱民歌并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学生学唱。
(2)教师提示,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结构。
(3)给这首民歌的创作手法取“名字”。(同头换尾)
民歌中这种手法用得很多,如: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哈萨克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等。
5、分组比赛。
(1)唱民歌。看哪一组唱得很好?
(2)听亲抢答,下列哪首歌曲采用了“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A、《小白船》
B、《两只老虎》
C、《共产儿童团歌》
(3)“同头换尾”的创作。四组学生分别在黑板上摆出结尾的两小节旋律,并唱出来。
1=C 2/4
52 5 232 1 55 25 31 2· 52 5 232 1
(教师与学生对摆出的旋律共同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
在学生通过自己大胆创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去了解几首民歌,清楚明白在流动的音符中,优美的旋律是如何在这些神奇的小音符中发挥出来的,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最快的方法熟记1-2首民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四、“流动音符”的交流——联系学生的创作和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1、引入。
同学们,你们的创作出乎老师的意外,非常的精彩。音乐,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发现她了没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把每个同学的创作都进行演唱和分析,就请个小组交流后,组长选出一个你们认为最优秀的创作在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五、“流动音符”的回味——课堂尾声。
1、同学们,《流动的音符》这节课到这就结束了,但“音乐”却是永无止境的。请记住:“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应该去发现她,大胆的去创作你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原来你的生活是如此的精彩!
2、播放歌曲《Do Re Mi》,同学们戴上音符头饰,边唱边走出教室。
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