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彩墨游戏之天真水墨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1课时)
教材分析:这个课程不属于“正宗”的中国画课程,真正的中国画课程应留在高年纪或初中才开始学。如果要给这个课程定位,那么不如称之为“彩墨游戏”课。在本课程中。我放弃常规的作画模式,而是现让学生玩一玩,在笔墨游戏中的自由描绘宣纸,水,笔,墨特殊效果,愉快地描绘创作水墨世界的乐趣。
学生分析:“彩墨游戏”不等于无意义的涂鸦。从中年级儿童的造型艺术特征来看,本阶段的儿童由于理智已经逐渐萌芽,在空间表现方面出现写实的概念,画面上会出现“重叠法”,他们还能从身体的机能上较好地控制手部的动作,而且能在实际中探索出笔墨浓、淡、干、湿、粗细的效果。
教学理念: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少儿美术尚未受到一系列规则原理为指导的系统训练的影响,显示出原始的、未开化的特性,其精彩之处在于率直、天性、非理性。表现出对色彩、线条、形式、形状等元素的直觉。对于儿童来说,只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儿童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我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打破传统水墨画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的僵化模式,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重视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感受笔墨——发现现象——分析探究——创造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彩墨话的绘画形式,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和简单的技法。
2.过程与方法: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彩墨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彩墨画的特点,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在彩墨游戏中发现彩墨的技法,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难点:用彩和墨在生宣纸上如何出现浓淡干湿的变化。
教学准备:毛笔,墨汁,宣纸,笔洗,垫布或旧报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景,再出示相关的水墨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也可以通过彩墨画的方式来表现。
大自然像一支神笔,为我们展示了许多美丽的画面,而现在你们看我们的画家呀通过游戏的方式把它们的美给展现了出来,那你看出来了吗?要玩这个游戏需要些什么工具呢?那你们想不想和画家们一样来玩玩彩墨游戏呢?
2、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走进彩墨世界来玩一次“彩墨游戏”吧。板书课题:“彩墨游戏”之天真水墨
【设计意图】:
二、讲授新课:
(一)感受点线魅力以及彩墨浓淡干湿的变化。
1、请学生欣赏一幅以点为主的作品,初步感受点的魅力。小朋友们,你们看看画面上有哪些点呢?(圆的,椭圆的,水滴的)请看老师是怎么画点的?教师示范
2、欣赏一幅以线为主的作品,初步感受线的魅力。你们又从画面上找到了哪些线呢?(直的,弯的,粗的,细的,各不相同)指名学生上台尝试,教师相机教学用笔方法。
3、欣赏一组画面感受点线结合的魅力及彩墨在生宣纸上的浓淡干湿变化。
4.游戏二
游戏规则:请各组学生对游戏一中的作品进行补充完善,要求各组派几位学生添画一笔,使作品出现丰富的变化。
(二)欣赏名家和同学们的作品
1.欣赏一组不同题材的名家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两幅画家作品:其一是吴冠中的《狮子林》,指导学生欣赏这幅画中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以及用墨和用色的情趣,和画面上的浓淡干湿。(小朋友们,去过苏州的园林吗?狮子林也是苏州园林中独具特色的地方,在画面上你发现了画家在哪些地方用上了点、线、面呀?
其二《江南春》(一点一扇窗,一线一屋檐,细细墨点化春雨,江南水乡的灵动之美就跃然画上了,也就是我们水墨画追求的意境之美呀!
2.欣赏一组儿童作品,为创作做准备。
【设计意图】:
三、游戏倡议,创作实践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画面,用刚刚学到点、线、面的有关知识,独立创作或与他人合作,画一幅彩墨画。
【设计意图】:
四、小结:毕加索说过,他一辈子都在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今天你们是我的老师,在你们的作品中老师学习到了朴素,稚拙与真诚,这些画就是我心中最美的画。最后了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幅吴冠中大师的《小鸟的天堂》,这幅画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整幅画面上吴冠中爷爷用洒脱的彩墨表现了小鸟们欢乐嬉戏的场面,有兴趣的小朋友下课后可以去网上搜索这幅画,再次感受我们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
【设计意图】:
五、课外延伸:欣赏一组作品,感受彩墨作品独特的视觉效果。其实呀在进行彩墨游戏时,如果能加入一些特殊技法会更有趣的!(播放图片)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儿童总是喜爱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的艺术活动。所以,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我们看到的不论是低阶段的认识工具,还是中阶段的花鸟,高阶段的山水,都是以水墨游戏而定设的课题,运用教学游戏的手段,把中国画中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感受大胆发挥在学生的涂抹之中,既可以改变学生对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畏惧心理,又通过游戏这种方式,体验到国画中的笔墨情趣,浓、淡、干、湿,让学生轻松愉快的中进行创造性活动,从而得到和谐与欢跃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绘画的情趣,从而使这一文化的传承真正落到实处。这个课程的实际操作中,基本达到预期的设想,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作业效果良好,小组合作创作出有主题性的作品,学生既自由发挥了个性又培养合作精神。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的评价环节显得有些仓促,学生都沉醉在创作中,几次提醒才能停下手中的笔,考虑以后的课程设计,适当延长做作业时间,让学生能尽情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