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折形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执教:张琴英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基本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鸡蛋壳的承受力实验。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A4纸人均一张、汉语词典、韭菜叶双面胶、鸡蛋、鸡蛋壳、瓦楞纸、空心管、鸡蛋托、砖块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先把纸筒藏起来)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普通的A4纸,你能用它托起这本又厚又重的汉语词典吗?要求,离地面15厘米以上。
学生假设,老师照做。
老师演示实验。
提问:为什么现在这张A4纸能够托起这么重的东西?
小结:我们改变了纸筒的形状,那它的什么增大了?那物体的形状和承受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形状。(板书)
二、认识四种基本形状
提问:请观察下列物体,说说它们形状构成有哪些特点?
师生讨论小结:像这种上端尖尖的基本形状,我们叫做“锥”。像这种上面小下面大的立体图形,我们叫做“台”。像这样上下两面一样大的立体图形,我们叫做柱。像这样的球体或者半球体我们叫做“球”。而锥台柱球这四种基本形状又可以被切成更小的形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问:请你说说,下面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的?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乌龟:半球体龟壳,承受压力更强。
仙人掌的茎卷曲成柱状,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迎风面积小,不易被大风吹倒。
台灯:台,重心稳,不易倒。
泰姬陵:柱,台,球,结实、稳固,承受力强。
三、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一)折形状、猜测假设
1、折形状
提问:同学们,物体的形状和承受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张A4纸,除了刚才的圆筒形,我们还可以折成什么形状?
2、学生讨论
3、学生折形状(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创新设计其他形状)
4、学生预测
(二)实验注意事项
提问: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1.放的时候要特别轻,书要一本一本地放,对准中心位置,注意安全。
2.用过的纸筒不能再用了。
3.控制变量法:只能改变纸筒的形状,除此之外,纸张的大小、厚度、材质,纸筒的高度都不能变。
4.提问:如果我们在放第7本书的时候,纸筒塌了,那这个纸筒的承受力应该是几本书?
(三)实验探究
(四)汇报探讨
1.实验组长将八组实验数据全部抄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实验结论,分析实验数据:
(1)物体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不同。
(2)圆筒形的承受力最大。(纸筒的边数越多,其承受力越大。)
3.师生共同探讨创新形状的承受力分析。
四、应用和拓展
(一)拓展分析和鸡蛋的承受力测试
1、凸曲面:力均匀分布。
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圆筒形的承受力最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纸筒的形状特点,想象一下,当重物压在上面的时候,压力是如何分布的?
小组讨论、汇报。
2、鸡蛋的承受力测试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鸡蛋的承受力如何?来说一说。
学生猜测、交流。
学生演示实验:四个鸡蛋壳承受一块实心砖;24个鸡蛋承受一个学生。
师生小结:因为鸡蛋壳是凸曲面,能够将压力均匀分布,从而增大承受力。建筑学家根据鸡蛋壳的原理,设计出很多壳体建筑,例如悉尼歌剧院。
(二)拓展实验:对比空心管和实心管的承受力
[过渡]这张A4纸,只要卷成圆筒形,其承受力都是一样大吗?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对比空心管和实心管的承受力大小。
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一张A4纸,卷成空心的比实心的承受力大?
学生讨论、交流
五、谈谈你的收获
六、拓展视频
板书设计
1.折形状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边形
圆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