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课堂教学设计[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摇篮曲》课堂教学设计[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07-11-01 09: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摇篮曲〉〉教学设计
李 芳
教学内容:《摇篮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学期的第四单元《乐海泛舟》,共分三个教时,本课为第一教时。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之一,作于1868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了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旁边,用手晃动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摇篮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设计理念:1、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为核心。著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重点。”通过聆听、欣赏、表演、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领会〈〈摇篮曲〉〉所蕴涵的真、善、美的思想情感,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
2、面向全体学生。正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要的位置,精心设计了绘画、角色模拟、歌词创作等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这既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又增强了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 学 目 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2、 过 程 与 方 法:通过聆听、欣赏、表演创造等音乐活动,使学生深切体会歌曲所蕴涵的古今中外、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想象、感知、表现和创造。
3、 知 识 与 技 能:学唱摇篮曲、掌握摇篮曲节拍、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用轻柔、连贯、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教 学 过 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展示课件画面
谈话交流:根据画面和音乐想象一下,妈妈们是怎么哄自己的宝宝入睡的?
(有的学生说到唱儿歌、摇摇篮,有的说到讲故事等,可分别请他们上台表演)
3、师生用深情温柔的声音共同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初步感受摇篮曲的基本情绪
4、教师弹奏钢琴伴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摇篮曲的节拍、节奏特点
(总结出:4/4拍 一种摇荡的感觉)
二、新课教学
1、出示音乐体裁——-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引入课题
师:刚才舒伯特的摇篮曲把同学们带入到了一种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中,这节课我们还要再学习一首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
同样是摇篮曲,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3、聆听《摇篮曲》
a听赏第一遍,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
b再次聆听,与前者比较说说这首《摇篮曲》在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方面的特点
基本情绪 节 拍、节 奏 旋 律 速 度 力 度
舒 伯 特《摇篮曲》 优美恬静亲切温柔 4/4 拍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 平 稳 徐 缓 轻 柔
勃拉姆斯《摇篮曲》 优美恬静亲切温柔 3/4 弱起附点四分音符 音程跳度稍大一些 徐 缓 轻 柔
4、旋律教唱:
a 讲解3/4拍强弱规律(板书)
b 出示旋律(幻灯),教唱
c 重难点乐句教唱
33 | 5 .3 3 |5 0
X X | X . X X | X
11 |1 --- 6 4 | 5 --- 3 1 | 4 54 3 2 | 1--- ||
X X |X --- X X | X --- X X | XXX X X| X --- ||
5、师范唱一遍
6、配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根据歌词即兴作画
7、唱歌词
a跟琴唱一遍,指出不足之处
b再唱一遍
c边唱边合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
8、师指挥竖笛齐奏《摇篮曲》
三、歌曲拓展
1、同学们下面我们静静的来听两段乐曲问:它们的力度、速度、情绪有什么区别?哪段比较适合做摇篮曲?为什么?旋律的速度舒缓、亲切、温馨都可做为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在世界各国包括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摇篮曲。如,非洲摇篮曲、巴西摇篮曲、法兰西摇篮曲等,在我国有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土家族摇篮曲等许多摇篮曲。
3、我收集了两首摇篮曲,请听两个片断。
请同学们回去收集摇篮曲。
四、小结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愿意去听,还可以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以及美的存在 希望通过这节音这节课,我们都能更加关心和爱戴我们的爸爸妈妈,回到家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摇篮曲》的欣赏与演唱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想象与创造力,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与享受,领悟艺术的真谛。上完这节课后对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如下总结:
以审美为核心,挖掘歌曲美的内涵
《摇篮曲》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它的旋律亲切温柔、优美动人,尤其是旋律中所蕴涵的深切浓厚的母爱主题,更能深深打动听者的心。对于一年极的学生而言,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他们感受摇篮曲安静柔美的意境,体会母爱,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培养孩子们聆听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们获得审美体验与成功的享受。
为了配合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我在制作课件上下足了功夫,精心挑选了一些以摇篮曲为主题的画面,做到音画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可惜自己在讲课时语言不够连贯优美,使音乐课的美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尽可能地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如画画、角色模拟、竖笛演奏等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学生在活动中关注更多的是在与音乐乐趣之外的乐趣而不是音乐本身的感受2、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有心理障碍,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因此,这节课离我预期的目标有还一定的距离。那是因为我平常的课上没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导致的。一堂成功的公开课,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
突出“主题-----创设情境”的课堂教学模式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如果光靠老师简单枯燥的说教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不如围绕摇篮曲音乐特征展开音乐情景的创设,在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就开始播放背景音乐,展示音乐课件画面,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各自的感受,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摇篮曲的学习当中,去感受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还需不断和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刻的学习新课标理论,正确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准确的贯彻和实施教学目标,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