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江之歌》[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06-09-13 22: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长江之歌》□ 叶娓佳
教学目标:1、通过该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2、进一步学习用有气息的声音唱雄壮的歌曲。教学重难点:学习用气息支持演唱雄壮的歌曲。教具学具:钢琴,录音机。
板书设计:1、音准训练音程部分 4—5 ②和弦部分 2 5 1 45—4 7 2 6 13—5 5 7 4 64—6 6—3 2、音乐知识 (和弦可先作分解式教学)什么是行板?什么是弦乐四重奏?
教学反思:歌曲教唱的引入较为有创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音乐欣赏部分内容讲解时稍过复杂,有点超纲。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歌曲)《长江之歌》原为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因为该主题音乐气势恢宏,旋律感人且富有歌唱性,中央电视台曾向全国征集歌词,为《长江之歌》的来源,歌曲为加尾声的三部曲式,结构图工为A+B+A+尾声,学唱这首歌,在节奏上难度不大,在音准方面由于多次出现五、六度音程的上下行大跳,尤其是小七度音程的上行、下行的大跳,有相当难度。教学过程学唱《长江之歌》,首先要训练音准,对歌曲中出现的大跳音程如(4-5,5-4,3-5,4-6,6-3)以及7-2-5,5-7-2的和弦分解式都应先作单独练习。长江为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可让学生说说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该曲气势磅礴,要用稍快的速度和较强的力度演唱,中段的最后一个乐句作渐慢处理,第三乐段具有副歌性质,速度较前两段稍慢。尾声是二部合唱,要注意声部的和谐、均衡,唱结束句时,速度应放慢,以表现对长江的无限热爱和依恋的情怀。音乐欣赏,音乐知识欣赏《如歌的行板》之前应向学生说明以下几点,将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讲解。 对长江的概况作简单说明,并设计问题,请学生回答分析歌曲的几段体,举实列说明事先应设计好问题,让每一问题具有准备性。 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言 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会主动学习通过对曲式的分析,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以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什么叫行板?什么叫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由哪几件乐器组成?什么叫弦乐四重奏?该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本课时只欣赏这一乐章第一段的主题。听唱背《夜歌》音乐与《如歌的行板》的主题一样,歌曲的介绍也可与欣赏《如歌的行板》相结合,柴科夫斯基有一次到他姐姐家的农庄去休假,听到一位泥水匠在干活时哼唱《孤独的凡尼亚》很受感动,后就这音乐主题创作了《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欣赏该主题音乐划拍视唱曲谱加入歌词,并要求尽可能地当堂背唱该曲五、复习该课主要内容,并加以小结 在欣赏之前将问题交付于学生教学中要着重抓好音准和节拍,最好能划指挥图式来演唱歌曲 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答案学生划拍、视谱,演唱曲谱 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一些简单的曲谱通过划拍的方式解决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