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天山之春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并背唱这首歌。? 聆听《牧马之歌》、《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及《新疆之春》:?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牧马之歌》、《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及《新疆之春》,能够感受、体验热瓦甫弹唱、十二木卡姆、冬布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能够认识并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乐器的音色。
四.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
音乐声起:《吐鲁蕃的葡萄熟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师:同学们有一个地方风光秀丽,瓜果又香又甜,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那里的姑娘都留有许多长长的辫子,在纱巾中摇曳挥舞,那里盛产哈密瓜、葡萄干,还有我们喜欢吃的羊肉串。同学们说那里是什么地方?
生:新疆
师:在新疆有美丽的天山,辽阔的草原,还有勇敢善良的新疆人民。那里更有璀璨多姿的新疆音乐文化,由于新疆以美丽的天山为著,所以人们也习惯把新疆称作天山。下面请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出新疆的具体位置。(教师出示地图,由学生标出新疆的位置)。
2、说说或唱唱你印象中的新疆……
3、教师归纳: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领略新疆的风采。
学生欣赏《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设问使用了哪些乐器?这段音乐是用笛子、扬琴、胡西塔尔、大提琴、手鼓等乐器合奏的。
教师讲解它的开头是一个极为简短的引子,由扬琴奏出。随后是一个较长的慢板部分,由胡西塔尔独奏。这段音乐好像在叙述着一个美丽的故事,音乐中带有冥想、憧憬的意境。随着手鼓的过渡性节奏,音乐进入一种热烈、欢快、充满激情的意境之中。乐曲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学生欣赏《褐色的鹅》教师讲解《褐色的鹅》是一首冬布拉弹唱。(介绍冬布拉)它借用天鹅自由飞翔、凌波戏水、高唱赞美之歌的形象,抒发了哈萨克人民歌唱幸福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欣赏《新疆之春》,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
设问:(1)、新疆舞蹈有哪些典型的舞蹈动作?
找出男生和女生,让他们模仿,并教他们典型的新疆舞的动作
2. 介绍歌曲、欣赏范唱、激发学习兴趣。
师:新疆的器乐各式各样,新疆的生活也别具特色,并且丰富多彩。《牧马之歌》就是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
(1)教师播放范唱《牧马之歌》。
(2) 教师弹钢琴,学生视唱乐谱。
(3)学生齐唱歌曲。
(4)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并用手击掌来拍节奏配合。???
师小结:我们这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音乐,通过了这么几首歌曲的欣赏学习,你觉得新疆的歌曲有什么特点?(歌 舞 性)
第2单元 天山之春(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反,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而年轻人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在回头。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的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时光。F小调,4|4拍。歌曲的显著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
教学目标 :
1 、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学过程 :
㈠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继续来欣赏一段新疆歌舞,结合上节课想一想,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二)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X. X X X XX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XX X X 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1、聆听《青春舞曲》。
(1)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师小结:《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2、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3. 思考:歌词中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欣赏完后,学生回答:青春一去不复返,要珍惜大好时光。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歌曲以轻快、跳跃、充满活力的旋律,告诉我们要珍惜青春大好时光。
3、视唱歌谱
教师弹唱,生跟着范唱一起唱起来。
个别地方教师提醒。
配合伴奏有表情的演唱。要求唱出欢乐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强调歌曲风格:
(3)表现协作过程:让熟悉新疆歌舞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艺,全班同学可以进行集体律动,并且可以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互动创作。
㈣拓展引导阶段: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概况,欣赏新疆乐器图片,并通过歌曲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涵的道理,告诫大家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 ,喜爱我们的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时代,美丽的西部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衷心祝愿同学们能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西部大开发的队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西部地区的感情,鼓励他们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将来投身到祖国轰 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