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 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单选题
1.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 使用电灯照明
②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 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③ ④
2.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3.1882年,洛克菲勒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 “石油大王”。这说明 (?? )
① 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 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 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
④ 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A.① ② ③????? B.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4.马克思曾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对此,一些史学家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作者强调的是(?? )
A.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必然趋势
B.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通性、整体性
C.西欧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潮流
D.工业文明的传播具有单向性、平等性
6.1889年埃菲尔铁塔建成。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超级壮观。
埃菲尔铁塔的建成表明(?? ?)
A.钢铁等传统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B.人类正式进人了“电气时代”
C.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全世界
D.法国其实还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
7.恩格斯指出,19世纪晚期的资本主义生产中“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恩格斯评价了( ?)
A.自由资本主义的消极作用
B.垄断组织产生的积极作用
C.垄断组织产生的消极作用
D.资本主义生产出现计划经济
8.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生产组织不同???????????????????????B.工业结构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9.?? 某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
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殖民扩张?????????????????????????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
10.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A.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
B.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国家
C.人类进入了钢的时代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特别紧密
11.1863年,洛克菲勒开办了一家小炼油厂,1870年,通过内部合并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就吞并了20多家炼油厂,控制了美国90%以上的炼油业,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这一现象反映了美国(?? ?)
A.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的趋势
B.市场扩大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C.科技是促进石油工业发展的动力
D.石化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
12.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 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 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D. 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马克思
??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内外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 材料四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地理上的发现"所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它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影响如何?
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西方“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主要手段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4.结合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哪些?(举出至少两种)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出贡献较大的国家是哪两个?
14.阅读下列材料:
??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
??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说明 “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12年采用排除法作答。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的航线只要穿越大西洋即可,无须从地中海经过,排除③。
2.答案:D
解析:材料未涉及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出现于二战之后,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颁布法律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题干肯定了洛克菲勒石油集团企业对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而这一集团企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垄断组织,也表明石油是对经济影响巨大的新能源。
4.答案:B
解析:垄断组织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伹它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进步”故选B项。
5.答案:B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说明的文明的传播具有互通性、整体性的一面。A、C、D材料中未反映。
6.答案:A
解析:埃菲尔铁塔用大量钢铁建成,这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钢铁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电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人“电气时代”,B项错误;美国和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C项错误;1889年法国正在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私人生产停止了”可判断这评价的是垄断组织,故A项错误;“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的意思是垄断组织注重科学管理,有利于减少各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和盲目生产, 故材料评价的是其积极作用,所以B项正确,C项错误;资本主义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可知划分主要是从动力的角度思考的,故选择C项。
9.答案:C
解析:A不对,启蒙运动主要是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B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主要是提供了政治保障;D不对,殖民扩张早在新航路开辟时期已经开展;C符合题意,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不仅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而且工业文明也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1912年此时属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初步发展时期,并非日益萧条,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此为政府行为,故政府推动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属于近代中国的新兴产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逐渐走向复苏是错误的,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得出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故D项正确。
13.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加强了欧洲同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逐渐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2.市场: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掠夺和贸易;劳动力:圈地运动。
3.手段:以武力打开门户。(或以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电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石化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得到发展;钢铁工业有了新的进步。
德国;美国。
解析:
14.答案:1.
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
内涵:科举制的公平、公正;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社会和谐思想。
2.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对外开展商品输出。
影响:开展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倾销商品,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传播上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的探索,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起步。
3.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全球化;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欧美受经济危机影响,渴望寻求缓解危机的有效机制。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