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05(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05(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8 14:12:29

文档简介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05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B
D
C
A
C
B
D
D
C
A
B
24.B
【解析】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名义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周王所有,排除A;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向封建社会转型,故选B;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也可以拥有土地,排除C;均田制下的露田是国有土地,要归还国家,不可买卖,桑田是私有土地,只给初受田者,不在还授之限内,可以买卖,所以均田制不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
25.B
【解析】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项错误。
26.D
【解析】根据材料“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中央统治机制的调整,即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中措施没有破坏中央集权的原则,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这时期唐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调整了中央统治机制,没有体现官僚制度的成熟,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可知,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临时官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选项错误。
27.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解答即可。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明代松江地区民风向奢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民众消费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奢侈行为危及社会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出现,故D项错误。
28.A
【解析】根据材料,梁启超指出康有为的观点是,借鉴各国变法经验,通过“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为维新变法运动做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康梁已经认识到了启发民智的重要性,A选项符合题意;康梁学西方各国改革政治从发动国民开始,说明其借鉴了外国经验,B项错误;康梁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变法, CD选项错误。
29.C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现,而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其本意是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二者都体现的是践行人民主权,故C符合题意;社会契约强调的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与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天赋人权指人与生俱来具有的民主自由等权利,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自由平等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0.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大力倡办合作社”“扫除文盲”“创办了苏维埃大学等二十多种高中级学校”等信息可知,苏维埃政权的上述措施有利于根据地经济发展和根据地军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苏维埃政权的措施可能有利于城市的斗争,但这不是上述措施的目的,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左”倾思想无关,排除C项;苏维埃政权创办的合作社会改变根据地的经济结构,而不是社会结构和性质,教育措施更没有这种作用,D项错误。
31.D
【解析】根据材料“1955年国家节约投资计划情况”“重工部(基建)9000”“铁路部59000”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正值中国“一五”计划实行期间,并且结合这一年国家节约投资计划可知,这时期中国大力推行“一五”计划时期,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学习苏联的模式,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这时期苏联建设模式对中国的影响,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指的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比例失调,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现象,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1955年国家节约投资计划情况,没有体现这时期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情况,故C选项错误。
32.D
【解析】罗马法中的这些内容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奴隶的利益,缓和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其目的是维护奴隶制,选项D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万民法的内容,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古罗马的奴隶不是自由民,不属于公民,自然没有公民权,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选项C排除。
33.C
【解析】据材料可知,詹姆士一世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当选无效,遭到下院议员的强烈抗议被迫作出让步,由下院决定其选举结果,这体现了王权与议会传统的矛盾,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封建贵族”的问题,A与题意无关;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1689年,B与材料时间不符;材料体现的是王权与议会传统的矛盾,但没有体现“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D说法与题意无关。
34.A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下半期的英国各类工匠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知识和技术正在转化为生产力,A选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的根本动力是市场和利润,B选项错误,科学与技术实现紧密结合,是在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C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并不能使所有掌握理论具有计算能力的工匠转变为“科学家”,D选项错误。
35.B
【解析】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知道,1870年到1913年英国与法国的贸易比重在下降,美国与德国贸易比重在增长,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增长较快,说明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故B项正确;英国与法国的贸易比重在下降,而美国与德国贸易比重在增长,不能得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没有形成垄断地位,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41.(1)变化:从医师占会员半数以上到化学家、工程专家比重上升,尤其是地质学家地位上升较快。
原因:17、18世纪,生物学发展迅速,医学科技在近代科学形成时期占重要地位,医师的地位十分重要。18世纪中期——19世纪60年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化学家、工程专家、地质学家的重要性凸显。
(2)相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民众科技意识增强;统治者的组织和推动;新式人才的支持;科学团体的涌现;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不同:形成时间不同,西方科技体制形成时间远远早于中国;形成条件不同,西方科技体制化在相对和平环境中形成,而中国面临民族危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高,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刚刚起步;形成的驱动力不同,西方科技体制化源自本土,内生动力强,而中国主要是学习、仿效西方,更多是外力推动.体制推动力量不同,西方主要是科学家自发组织,科学团体民间组织居多,而中国更多是政府推动和组织。
启示:科学体制化是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科技与经济、社会的互动,是科技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政权的调控是科技体制化的重要保证,科技合作与交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1)关于“变化”,由材料“医师会员一直占半数以上……化学家、工程专家的比重逐渐增加,地质学家可谓异军突起,到19世纪60年代已成为仅次于医师的第二大群体” ,可知专业构成的变化。关于“原因”,17、18世纪生物学、医药学发展迅速,故医师占会员半数以上。尤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造成化学家、工程专家、地质学家比重上升。
(2)关于“相同点”,从时间上看,英国出现在光荣革命前后,中国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后,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建立过程看,都有政府的参与新式人才支持组建科学团体、都受到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关于“不同点”,从形成时间、条件、驱动力、体制推动力量等角度进行概括。关于“启示”,从国家的干预和调控,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分析即可。
42.示例:观点:思想文化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阐述:长期来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创始人,其提出的“仁”“礼”等思想影响深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个人行为的道德律,成为人类心中“自然道德”的基础;仁政、民贵君轻、道德感化的政治理念,维护和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形成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圈;当今社会中,儒家的道德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表,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彰显出强大的思想力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总之,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形象的重要代表,在促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崛起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就如同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可归纳出论点思想文化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关于论点阐释可结合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西欧社会发展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45.(1)改革措施:强化官员考核;修订法律;制定官吏俸禄制。
制度渊源:汉族先进政治制度;拓跋鲜卑的政治传统。
(2)政治文化风尚:重功绩;重吏治;重法制。
历史意义: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增强了北朝的政治活力;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隋唐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中“孝文帝曾亲临朝堂考核五品以上官员,场面之严肃,绝非南朝所能有”,“他多次更订律令,立法活动在孝文帝时达到了高潮”,“孝文帝颁行俸禄制”等信息,从官吏考核、制定律令和和推行俸禄制等方面归纳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措施。渊源:根据材料中“拓跋部早期‘以军令从事’的做法”,“南朝君主时有督励考课之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制度渊源有鲜卑传统和汉族制度等。
(2)风尚:根据材料“在建立政权后发展为重事功、重吏绩的精神”,“立法活动在孝文帝时达到了高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后北朝的政治文化风尚表现为重功绩、重吏治、重法制等。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中“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显示出了更大的政治活力,构成了走出汉唐盛世间低谷、通向隋唐盛世的历史出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北魏的发展到国家的统一等方面,简析其历史意义。
46.(1)背景:印度支那问题的产生,越南的分裂;冷战思维,美苏争霸的影响;美国支持南越政权,干涉越南内政。
(2)影响:越南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消耗了美国的国家实力,国内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国际局势:美国被迫调整对外政策,实行战略收缩,美苏争霸呈现出美守苏攻态势。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中“1945年战争结束”,“美国人在南越支持反共产主义的天主教领导人吴庭艳。先是以资金和武器援助,然后发展到派‘顾问’、战斗部队和轰炸”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冷战时期的国际大形势、到历史上的印度支那问题,从越南分裂到美国对越南干涉等方面,概括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
(2)影响:根据材料中“46000名美国人战死,60万南越军民死亡,北越死亡人数估计为90万”,“对美国社会组织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其中包括美国士兵吸毒上瘾、激烈的国内冲突、因高达1460亿美元的战争总支出造成的财政负担而被忽视的日益恶化的国家问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辩证方法,从越南的统一和损失,美国的损失和问题、国际局势的发展和美国外交调整等方面,简析越南战争的影响。
47.(1)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的需要;于敏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报效祖国的理想。
(2)功绩:于敏提出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研究探索氢弹理论,提出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于敏的研究解决了我国热核武器物理的基础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
【解析】(1)原因:据材料“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于敏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报效祖国的理想;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垄断了核武器,为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的需要。
(2)功绩:据材料“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可知,于敏提出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据材料“1961年,钱三强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于敏放弃了……,转到氢弹研究。从此,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可知,研究探索氢弹理论,提出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据材料“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据所学可知,于敏的研究解决了我国热核武器物理的基础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0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为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并不拥有土地
D.均田制下禁止土地买卖,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25.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
A.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 B.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私营工业的日益萎缩
26.唐代安史之乱前,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如节度使、盐铁使等。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使职差遣迅速发展,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这一做法
A.破坏了中央集权的原则 B.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
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
27.明代一位名叫顾清的官员,在《松江府志》中描述了当时松江地区民风向奢的23种常见变化,并对这些民间消费行为都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和否定。这一现象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 B.奢侈行为危及社会发展
C.商品经济冲击了消费观念 D.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
2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29.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1912年,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这说明责任内阁制能够
A.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 B.体现天赋人权的思想
C.践行人民主权的理念 D.实现自由平等的愿望
30.1933年瑞金苏维埃中央政府大力倡办合作社,年底各种合作社发展到二千四百多个。同年,人民委员会提出扫除文盲的口号,并决定制订国民教育计划,陆续创办了苏维埃大学等二十多种高中级学校。上述措施的推行
A.旨在推动城市的武装斗争 B.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C.遏制了“左”倾思想的蔓延 D.改变了根据地的社会结构和性质
31.以下是1955年国家节约投资计划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照搬苏联建设模式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D.大力推进“一五”计划
32.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律规定:禁止在没有犯罪事实根据的条件下对奴隶刑讯逼供;禁止将男女奴隶出售做角斗表演;奴隶若受到虐待可请示地方长官援助。这说明
A.万民法得到逐步的推广 B.奴隶开始获得了公民权
C.法律确立人人平等原则 D.法律维护奴隶制的稳定
33.1604年,詹姆士一世指认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并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古德温的当选无效。下院议员发出强烈抗议,并草拟了一份《道德与补偿文件》,反 对由大法官法庭裁定议会选举结果。詹姆士一世被迫作出让步,由下院决定其选举结果。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国王与封建贵族的斗争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反映了王权与议会传统的矛盾 D.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
34.18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各类工匠具有惊人的理论知识。甚至最普通的风车木匠,通常也是一个相当棒的数学家,能够计算出机器的速率、能量和功率。这说明
A.工业革命时科技已经转化为生产力
B.科技发展是工业革命的根本推动力
C.工业革命实现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工业革命促使了工匠向科学家转变
35.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图。这反映出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 B.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
C.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 D.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原则确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5分)
材料一 英国皇家学会是从培根的实验管学的随者们成立的一个非正式社团发展而成的,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被视为英国科学体制化的标志。1666年,法国皇家学院由法国政府批准成立,以皇家名义招聘全国优秀科学家到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并给子薪体。这一模式对后来其他国家的科学体制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英国皇家学会虽然冠以“皇家”之名,实为自主的民间织。起初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会员仅分布在少数几个专业上。从17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30年代,医师会员的比重直居于半数以上,始终保持在在55%左右.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化学家、工程专家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地质学家可谓异军突起,到19世纪60年代己成为仪次于医师的第二大群体。
一一摘编自徐飞等《现代科学体制化进程的案例研究》
材料二 中国在洋务时期有了科学体制化的最早明芽。从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伴随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改良,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壮大,成立了许多的科学社团,从而促进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辛革命后伴随看新文化运动,科学家团体也随之产生并成立了相关的科技学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科学社,1915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许多有识青年提出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在体制上仿效英国,它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共同体。1928年,中央研完院宣告成立。中央研究院从模式上属于法式。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科学研究机构.科研机构的建立,科研人才的增多,科学家的职业化和科学共同体的出现等,表明了中央研完院时期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科学体制化。
——摘编自帅娜《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专业构成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科学体制化的异同,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科学体制化对中国当代科技发展的启示。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因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就如同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政治家、思想家等杰出人物。
——摘编自《大国崛起》
根据材料信息,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历史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朝君主时有督励考课之诏,却没能改变士族的无功受禄。而北朝部族的重军功传统,在建立政权后发展为重事功、重吏绩的精神。孝文帝曾亲临朝堂考核五品以上官员,场面之严肃,绝非南朝所能有。拓跋部早期“以军令从事”的做法,则为后来的法制贯彻创造了条件。孝文帝颁行俸禄后,赃满一匹即死,法律雷厉风行。他多次更订律令,立法活动在孝文帝时达到了高潮。政治制度本是从魏晋南朝学习而来的,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显示出了更大的政治活力,构成了走出汉唐盛世间低谷、通向隋唐盛世的历史出口。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措施及其制度渊源。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后北朝的政治文化风尚,简析其历史意义。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战争结束后,法国人轻而易举地重新占领了老封和束埔寨。但在越南,一场消耗战却旷日持久。美国人在南越支持反共产主义的天主教领导人吴庭艳。先是以资金和武器援助,然后发展到派“顾问”、战斗部队和轰炸。……美国在1973年赢得了它自己在1954年所反对的东西,为此付出的代价是:46000名美国人战死,60万南越军民死亡,北越死亡人数估计为90万。而且这场战争对美国社会组织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其中包括美国士兵吸毒上瘾、激烈的国内冲突、因高达1460亿美元的战争总支出造成的财政负担而被忽视的日益恶化的国家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越南战争的影响。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1951年,于敏在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1961年,钱三强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于敏放弃了已经做出出色成绩的科研方向,转到氢弹研究。从此,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无愧为“中国氢弹之父”。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给于敏的颁奖词。
——摘编自《于敏:惊天事业,沉默人生》,《科技日报》2019—09-2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献身氢弹研究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于敏的历史功绩。
同课章节目录